我国科学家获得埃博拉病毒研究最新成果

5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埃博拉病毒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bola virus in Sierra Leone,并同期配发评论文章Latest Ebola data rule out rapid mutation。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被称作埃博拉出血热,因1976年第一次发现于埃博拉河附近的村庄而得名。埃博拉病毒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级数越大需要的防护措施越严格,艾滋病病毒与SARS病毒均为3级),在以往的疫情中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2014年爆发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疫情,已经造成超过2.5万人感染,超过一万人死亡;其中塞拉利昂当地超过3800人死亡。为积极配合国际援助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2014年9月,我国政府先后派出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阅读全文

埃博拉药物临床研究喜忧参半

   近日,试验埃博拉潜在药物的研究人员正努力淡化其显现出来的少许有效性。“这是非随机实验中的微弱信号。”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INSERM)所长Yves Levy说。无论如何,《纽约时报》报道称,日本流感药物法匹拉韦能将一组几内亚埃博拉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这是个好消息,不过,也使其他埃博拉候选药

微生物所在埃博拉病毒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级(Biosafety Level 4)烈性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经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一场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为中心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整个西非蔓延开来

研究显示:猴子体内现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

   英国《自然·微生物学》1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显示:从埃博拉病毒感染中幸存的恒河猴,虽然不再表现出感染症状,体内却检测出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而这与我们人类对病毒的反应极其相似。  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指的是病毒持续存在于疾病康复者的某些组织(比如眼睛、大脑和睾丸)但不再表现出任何疾

菲律宾病猪可能导致多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菲律宾卫生部长弗朗西斯科·杜凯1月30日说,自去年12月首次证实在菲律宾饲养猪身上发现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后,目前已确认有5名直接与病猪接触过的农场工人曾经感染这种病毒。   菲律宾卫生部早在23日曾经宣布,确认一名养猪场员工感染了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杜凯在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上周报告首例

埃博拉病毒关键蛋白合成机制揭示

  记者1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基础免疫团队郑永辉研究员和王斌博士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的合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近日美国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上。  据介绍,埃博拉病毒粒子表面的囊膜糖蛋白是介导病毒感染靶细胞的唯一蛋白,因此被认为是疫苗研发的首选抗原以

WHO欲建埃博拉病毒生物样本库

  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逐渐好转,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共卫生部门收集的数十万患者样本,一项计划正在酝酿。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召开会议,讨论建造生物样本库,储存取自确诊和疑似埃博拉患者的血液、精子、尿液和母乳样本以及取自死亡患者的标本等,共计约10万份样本。   WHO理事会顾

《科学》:首次在猪身上发现埃博拉病毒

  科学家担心这种病毒在猪身上发生变异,从而对人造成威胁   关于猪是否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源头的争论尚未停息,研究人员现在又在猪身上首次发现了另一种可怕病毒——埃博拉。他们担心,这种病毒在猪身上发生变异,从而对人造成威胁。   美国研究人员7月9日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在菲律宾一

新方法可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

  日本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日前宣布,该所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高效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方法。新方法无须特殊仪器,得出结果的时间从以前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在缺乏医疗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也能简便使用,并非常适合人员流动频繁的机场等场所防疫。  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安田二朗采用的是通过增加病毒固有基因来进

中国抗埃博拉病毒药物获批

  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针对埃博拉,历时5年研制的药物“jk-05”近日通过总后卫生部专家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该药连同此前获批生产的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等科研成果一起,为我国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  针对该疫情再次爆发流行的潜在危险,近年来,军事医

Science:埃博拉病毒并未发生显著变异

   埃博拉席卷西非,研究者担心该病毒可能会因变异而更加棘手。但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2014年3月疫情爆发初期的感染者相比,10月至11月间来自非洲马里(Mali)的感染者体内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序列并未出现显著改变。  临床实验诊断、抗体治疗与疫苗研发都是以埃博拉基因组的特定序列为基础而进行的

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简介

  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是用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注射用疫苗。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该疫苗通过利用重组复制缺陷人5型腺病毒载体引发免疫应答以预防埃博拉病毒。康希诺生物完成了该疫苗在塞拉利昂的II期临床研究,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创新疫苗走进国际的新篇章。

埃博拉病毒如何让免疫系统“瘫痪”

  人体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反应之一,就是制造并释放一种被称为干扰素的信号蛋白,产生增大免疫反应的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病毒已经进化出了破坏干扰素的免疫增强信号的能力。8月13日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埃博拉病毒的一种独特机制,这一机制可以使干扰素无法阻止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内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这一病毒有多难治?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埃博拉病毒非常可怕,致死率高达50%到90%,很多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48小时,也就是说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甚至没有治疗的机会,就会丧失生命。埃博拉被世卫组织列为“第四级病毒”,所谓的第四级病毒是指的是在实验室环境下都需要特别谨慎对待的病毒。一般的病

美研究人员发现埃博拉病毒变异-或影响新药疗效

  美国研究人员20日说,他们已经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在过去40年中所发生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正在研制中的埃博拉药物的疗效。   根据这项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目前有前景的埃博拉药物大多以病毒基因序列为靶向,可分为3类: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和磷酰二胺吗

我国在埃博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应的研究中获进展

  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构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地研究了埃博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细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达的致病效应。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华林研究员学科组介绍,埃博拉病毒可编码多种形式的糖蛋白,但是

刘文军研究员: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迫在眉睫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感染埃博拉的病例已超过2.1万,其中8429人死亡。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将在本月内开始对两种可能安全、有效的抗埃博拉病毒疫苗进行最终试验,这预示着这些疫苗有效与否答案即将揭晓。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烈性疾病。由于该疾病的潜伏期为

研究人员找到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手段:抑制宿主免疫反应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会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靶向一种叫做巨噬细胞(一种可以吸附并清除病原体的白细胞)的免疫细胞上的TLR-4受体可能是沉默这些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的有效方式。  这项发现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可能带来治疗埃博拉疾病的新疗法。  

埃博拉药物研究获新进展

  日前,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等在埃博拉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效果显著。   美国多家药厂都在加紧开发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和疫苗,其中以马普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试验性药物ZMapp 最受关注。ZMapp 来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由三种单克隆抗体混合制成。此前该药物的有效性曾在被

埃博拉宿主内进化研究获突破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开展的埃博拉病毒宿主内进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在宿主内的进化模式,重新阐明了病毒基因中重要变异位点在“病毒—宿主”相互影响中的作用,为抗病毒药物研发设计药物靶标提

抗击埃博拉疫情取得进展-埃博拉疫情正在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近日在此间表示,总体来看,在埃博拉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3个西非国家,埃博拉疫情正在缓解,疫情控制目标有望在未来数周内实现。但埃博拉疫情的地域传播仍存在不少“现实关切”,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持续援助。  此次疫情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药物靶标

  目前没有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或寨卡病毒,这些病毒每年感染数百万人并导致严重疾病、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如今,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两项新研究最终可能改变这一点。他们鉴定出这三种病毒劫持人类细胞的关键途径,并且发现至少有一种潜在的药物能够破坏人类细胞中的这个

世卫组织批准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法

世界卫生组织20日批准一种新的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工具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种由美国考格尼克斯医疗用品公司研制的检测方法,15分钟内即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埃博拉病毒,操作时不需要电力,也不需要进行高水平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偏远地区进行推广。 世卫组织建议将这种方法与通常使用的“聚合酶链反应”测试方法结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出现全新途径

  据英国《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的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  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高达90%。可在人群中暴发的三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分别为:埃博拉

手掌大小的设备能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

鉴定血样中埃博拉病毒的金标准方法要求把血样封在冷藏容器内送到远离患者居所的专科化验室,化验室通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来检查是否有病毒。然而,尽管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体液中确仍可能藏有病毒,冗长的化验过程则会延误对病毒载量的检测、治疗和实时监控。 最近,韩国科学技术院

世卫组织批准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法

  世界卫生组织20日批准一种新的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工具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种由美国考格尼克斯医疗用品公司研制的检测方法,15分钟内即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埃博拉病毒,操作时不需要电力,也不需要进行高水平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偏远地区进行推广。  世卫组织建议将这种方法与通常使用的“聚合酶链反应”测试方法

埃博拉告诉人类什么?-详解“史上最致命病毒”

  埃博拉的疫情还在扩大。10月23日晚,马里宣布境内出现首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患者是一名2岁女童,近期曾随家人赴几内亚旅行。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5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病例数量已突破1万关口,超过4500人死亡,疫情造成高达70%的实际死亡率。疫情升级,中国民众对这个“非洲死神”愈发关

JCM:4种埃博拉病毒检测的性能评估

  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美国FDA紧急授权的4种埃博拉病毒检测。这项研究由美国疾控中心、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内布拉斯加大学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杂志上。  他们评估的检测包括:美国CDC的NP2和VP40 RT-qP

建立埃博拉病毒生物样本库有助非洲科学

  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逐渐好转,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共卫生部门收集的数十万患者样本,一项计划正在酝酿。8月6日~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召开会议,讨论建造生物样本库,储存取自确诊和疑似埃博拉患者的血液、精子、尿液和母乳样本以及取自死亡患者的标本等,共计约10万份样本。  西非和

世卫组织:埃博拉病毒严重程度或“低估”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透露称,有证据表明,西非埃博拉病毒造成的死亡和染病人数,可能让世界“大大低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联合国卫生机构之前表示,疫情的危机还要持续数月时间。  到目前为止,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已经造成了超过1060人死亡,1975人染病。  利比里亚官员14日面临

美本土一护士埃博拉病毒初检呈阳性

  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部门12日宣布,与美国本土发现的首名埃博拉患者有过接触的一名护士,其埃博拉病毒初步检测结果为阳性。  据当地电视台报道,得克萨斯州卫生部门官员当天在北部城市达拉斯的圣公会医院说,美本土发现的埃博拉患者邓肯于本月8日死亡,该院一名与他有过接触的护士10日出现低烧,后被隔离检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