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阅读全文

你的实验室是否在上演-“盲人摸象”的故事?

大街上有四个盲人正在谈论大象,其中一个人说:“听说大象很大,还会表演搬东西呢。”另一个人说:“我还听说大象鼻子会喷水”“要是能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决定相约去动物园一“探”究竟。当他们为大象究竟长什么样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的一间实验室里上演着类似的故事…几个科学家正对

“这辈子就想做好研究”——80后科学家陈捷凯的故事

  “我这辈子就是想做好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博士说。出生于1983年的陈捷凯是广东汕头人,凭着对干细胞研究的热爱,他屡出成果,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已经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

“科普使者”讲好河南“创新故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38.shtm

细菌集体行为背后的故事

  具有智慧的生物可以利用语言命令等方式在个体之间传递信息,但对于细菌这种单细胞生物来说,它们可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极为有限,是什么样的机制保证不同行动能力的细菌集体迁移呢?日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傅雄飞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细菌通过有序队列实现集群迁移的协调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e

5G背后的故事

  5月17日,工信部在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发布: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应用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喜人的成绩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to B领域“接地气”的5G,

PNAS:老病毒诉说新故事

  逆转录病毒是一类能够跨越物种障碍感染新宿主的重要病毒,但目前对于它们的进化史所知有限。通过绘制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这类逆转录病毒的基因成为了宿主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部分)的图谱,瑞典乌普拉萨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提供了一些关于逆转录病毒和它们的宿主之间进化关系的独特认识。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美

人物访谈-|-走进美迪西和飞诺美联合实验室幕后故事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0月15日,美迪西-飞诺美手性拆分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美迪西上海南汇凯龙商务园区举办。美迪西化学部和生物部高级副总裁任峰博士和艾杰尔-飞诺美总经理施扬先生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为美迪西-飞诺美手性拆分联合实验室揭牌。在本次活动上,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到美迪西化学部和生物部

科技致富:一位科学家与一位茶农之间的故事

蒋华良(左)与胡应祥  蒋华良的简历上,写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常委、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等一系列头衔,他在国际期刊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0篇,授权ZL数十项,4项技术实现成果

华谱科仪:我们的故事

引言现代科技发展实践表明,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以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为先导;科学仪器的进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学前沿的方向,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科学仪器的创新、制造和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支撑创新活动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作用。液相色谱及相

PNAS讲述新故事:古老的凋亡

  根据发表在6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报道,自祖先谱系进化分歧以来人类和珊瑚之间一直共享一条重要的细胞死亡诱导信号通路。  这条由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曾被认为起源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歧之前,在脊椎动物谱系中出现多样化。事实证明,珊

破解脑积水治疗难题(创新故事)

  脑积水治疗,因手术失败并发症高,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造成脑积水的成因很复杂,颅脑外伤、脑部感染、脑出血、脑瘤、脑脊液漏、脑脊液引流或颅底手术等都可能引发,而一旦发病,除了会导致颅内高压,还会诱发脑的损害。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脑积水手术成功率普遍偏低,即便在医疗技术发达的美国,脑积水手术首次成功率也仅

土耳其新古猿挑战人类起源故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12.shtm

“每件标本都在讲述海洋的故事”

  奔赴浩瀚的大海采集标本,认真挖掘标本背后的价值,持续开展海洋科普活动……在海洋生物标本收藏量居亚洲首位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带领参观者开启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生物的秘密。  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以下简称“标本馆”),有一对“白头

上海世博会入境植物检疫故事

花香传美名   4月27日,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4天的时候,新加坡馆专为上海世博会培育的兰花品种―――新沪交响曲,终于可以在世博园里亮相了。在此之前,新加坡馆已经有5个品种的兰花顺利布展。   而在这些兰花顺利布展的背后,却是上海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的几经“奔波”。   最早接到新加坡馆申

Nature封面故事:奥运会专辑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四年一度的盛会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最新一期(7月19日)《自然》(Nature)的杂志也发表了一系列与奥运会中应用科学相关的评论文章。   在其中一篇中,流行病学家就数百万人突然汹涌而至参加这一为期两周的竞赛活动有可能造成的传染病方面的影响而展开了

土耳其新古猿挑战人类起源故事

来自土耳其一个拥有870万年历史遗址的新古猿化石,正在挑战长期以来公认的人类起源观点,为非洲猿类和人类的祖先先在欧洲进化,然后在700万—900万年前迁移到非洲的理论增添了证据。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通信生物学》上。加拿大和土耳其联合团队对从土耳其乔拉基勒化石遗址发现的名为阿纳多卢威乌斯猿的分析表明,

揭开岩石破裂演进之谜(创新故事)

  观测岩石损伤破裂的全过程,使岩石内部像玻璃一样透明可见,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梦想。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晓研究员领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加速器CT

“点亮了生物学”的故事

  荧光蛋白标记神经细胞是研究大脑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带动了脑彩虹等技术的发展。刚刚去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则为改造绿色荧光蛋白做出了重要的工作,改变了荧光蛋白分子的一个氨基酸,使其发光更强、更稳定。  美国乔治城大学吴建永教授曾在2014年介绍脑彩虹技术时着重介绍了荧光蛋白的故事。为纪念钱永健博士对科

质谱发明人的故事

   质谱仪的发明者阿斯顿Francis William Aston 1877-1945阿斯顿是英国物理学家,他长期从事同位素和质谱的研究。他首次制成了聚焦性能较高的质谱仪,并用此来对许多元素的同位素及其丰度进行测量,从而肯定了同位素的普遍存在。同时根据对同位素的研究,他还提出了元素质量的整数法则。

《寂静的土壤》:听土壤“讲”故事

《寂静的土壤》,龚子同、陈鸿昭、张甘霖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2015年11月,在世界土壤日前夕,国内首部大型土壤科普著作《寂静的土壤》出版。2016年年底,该书出版一周年之际,第三次印刷版就已上市。这对于一本科普书来说并不容易。图书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日本土壤学家永塚镇男、久马一刚,

华谱科仪:我们的故事

  引言  现代科技发展实践表明,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以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为先导;科学仪器的进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学前沿的方向,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科学仪器的创新、制造和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支撑创新活动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作用。  

地学领域不能只讲自己的故事

  “一直以来,科学圈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科学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以至于一个大的领域不断涌现很多新的学科分支,从一开始的几个领域已经扩展到现在近万个学科。地球科学包括很多领域,而每个领域都在讲自己的故事。但是,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无关领域。”国际地球科学高端论坛今天在京举办,中科院外籍院士陈德

黄晖:揭秘珊瑚保护背后的故事

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 (方敏)“海洋生态的现状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差很多。”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珊瑚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学学科组负责人黄晖,在快手与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直播连麦,向用户科普珊瑚知识,并呼吁关注珊瑚现状。从“科研人员”到“珊瑚妈妈”当天近两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67.4万

中国高校如何向世界讲好“故事”

近日,南京大学拟在《自然》刊发校庆特刊一事引发热议。而事实上,在国际期刊发特刊,已经是不少高校校庆的惯常做法,折射出中国高校强烈的对外传播需求。在“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对外传播是我国高校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不久前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

红色星球上,地震波讲故事

  火星上的洞察号着陆器的艺术插图。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科柏洛斯槽沟地区的裂缝。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从地质意义上来看,火星已经“死”了。  这颗星球上到处都是火山,有些地方还有古老的熔岩流。但这个寒冷、贫瘠的星球似乎早已失去了如其名字一样的热

读懂风湿检查:抗-CCP-抗体的故事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史就是一部医学进步史。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初,医生们开始认识到痛风跟尿酸盐结晶的关系。此后认识到抗 O,从而开始了解风湿热和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 最经典的例子是 1940 年代认识到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ors, RF)。以 RF

云端课堂-听“最美逆行者”讲故事

   在疫情尚未消散的当下,一线抗疫人员的英雄事迹成为了思政课堂中最鲜活的思政教材。随着思政课程在新学期的全面展开,各高校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将抗疫的元素与思政课相结合。  近期,几所江苏高校便通过云课堂形式,将尚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请到了学生面前,由这些“最美逆行者”亲自讲述关于抗疫的故事。  东南

讲好中医药故事,助力文化输出

4月20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介绍《“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魏春宇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文化弘扬的顶层设计和总体统筹,推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

产投融时代,如何讲好“生态”故事

  西安、杭州、深圳、石家庄……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个个千亿政府引导基金群纷至沓来。许多投资人化身“空中飞人”“高铁常客”,赶赴政府引导基金签约现场。  此前,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各级政府共成立1557只政府引导基金,自身规模累计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