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物数所在嗅觉神经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准确地把瞬息万变的环境信息提供给大脑,而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内环境下,准确地感知外部世界。这样的正常功能,对于日常生活、生存以及高级脑功能如在适当的情形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计划以及最终决定等至关重要。然而,感觉系统如何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完成高保真的输入,我们的了解却十分有限。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员和李安安博士等人以嗅觉系统的第一中枢嗅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醉深度的操控,使动物大脑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高基线和低基线两种状态),利用电生理记录的方法研究动物在这两种情况下嗅球如何编码同一气味刺激的信息。研究表明,动物在处于这两种运行状态下,嗅球中的神经总活动和神经元放电频率分布,在气味刺激后与各自基线相比均发生明显改变,但气味刺激后两种状态之间相比,并无明显差别。这种对同一刺激独立于大脑状态的神经表达现象并不受所使用的麻醉剂类型、气味结构和浓度、嗅球的不同功能层......阅读全文

神奇!小龙虾血细胞可直接转化成神经元

  人类只能从特定的干细胞中分化出神经细胞,最近的研究却发现,小龙虾可以将血细胞转化成神经元来支持视觉和嗅觉回路。  说到小龙虾,你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一顿美味,但是,小龙虾的神经系统并不为人所熟知,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龙虾竟然可以从血液中生长出新的脑细胞。  从血液中生成脑细胞

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候选人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管理办法》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异议期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科学部专业评审组确定了200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候选人名单,并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8月10日——9月9日)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

嗅觉神经元起源颠覆旧时理论

  当我们闻到玫瑰的芳香或是健身房的汗味时,负责感知这些信息的是两类感觉神经元。科学家们对这些感觉神经元特别感兴趣,因为神经元中只有它们能在成年阶段再生。一旦这些嗅觉神经元死亡,马上就会有新生神经元来替代,不过发育生物学家们并不清楚这些神经元从何而来。   有些胚胎细胞会发育成为皮肤或中枢神经系统

我国科学家揭示蜜蜂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通过对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大脑不同分区(蘑菇体、嗅神经叶、视神经叶)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发现,中蜂大脑嗅神经叶和蘑菇体增强了与嗅觉传导和学习记忆相关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  中蜂和意蜂是目前我国饲养最多的

那是什么味道?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理解气味的新方法

  每一种气味,从玫瑰花到烟熏火再到辛辣的鱼,都由气味分子组成,这些气味分子可以与鼻子内的蛋白质受体结合。但是,科学家们努力弄清楚是什么使得每一种气味分子的组合闻起来都像它的样子,或者从其结构上预测一个分子是令人愉悦的、有毒的还是完全没有气味。  现在,来自索尔克研究所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已

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生物学方法 寻找到17个活性药物分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袁曙光课题组带领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生物学的方法从158万个化合物中寻找到了17个嗅觉受体蛋白Olf73的活性药物分子。该工作为基于嗅觉受体蛋白的药物发现与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该成果以Computational mod

一个基因让老鼠不再怕猫

  当老鼠嗅到猫的存在,它会本能地躲避猫,以免成为盘中餐。那么老鼠是如何做到的?美国西北大学一项关于嗅觉受体的研究表明,造成“老鼠怕猫”行为的关键,就是一个基因。   神经生物学家托马斯·波扎(Thomas Bozza)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敲除老鼠的一个嗅觉受体基因,就会造成其行为上

我科学家发现灵长类脑内新生神经细胞特征及迁移规律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振纲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经过3年多艰苦工作,发现成年猕猴和人类大脑中存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元,并首次详细描述了由神经干细胞生成的新生神经元的特征及迁移路线。该成果为人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相关系列论文近日陆续发表在国际主流学

大脑记忆读取研究揭示记忆突然“卡壳”之谜

  如果不能正确地回想起过去的事情,那会怎样?记忆的形成好比把一个人的面孔和名字等信息联系在一起,然后储存起来;而记忆的读取好比你再次遇到这个人时,能想起来他叫什么。如果你突然想不起来他是谁,这可能是一种暂时性回忆障碍。  人们的各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生理基础的支持

科学家揭示大脑读取记忆之过程

  如果不能正确地回想起过去的事情,那会怎样?记忆的形成好比把一个人的面孔和名字等信息联系在一起,然后储存起来;而记忆的读取好比你再次遇到这个人时,能想起来他叫什么。如果你突然想不起来他是谁,这可能是一种暂时性回忆障碍。   人们的各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生理基础的支持,记忆也有其神经生理

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场光源,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邻近点的衍射或散射光的干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束经照明针孔形成点光源对标本内焦平面的每一点扫描,标本上的被照射点,在探测针孔处成像,由探测针孔后的光电倍增管(PMT)或冷电耦器件(cCCD)逐点或逐线接收,迅速在计算机监视器屏幕上形

蜂群分泌蜂王浆神经生物学机理获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团队基于我国选育的蜂王浆高产蜜蜂,通过脑嗅神经叶和磨菇体蛋白质组研究,揭示了调控分泌蜂王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   据团队首席李建科教授介绍

饶毅教授最新JNeurosci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求偶过程分子机制中的一种关键因素:J胺,这将有助于解析求偶现象中的神经生物学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饶毅教授,这项研究由饶毅教授实验

新型3D细胞培养带来瘫痪新疗法

  近期,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促进修复瘫痪脊髓的治疗方法。延伸阅读:PNAS:新型神经细胞培养基克服传统障碍。  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十四日的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提出了一种新的3D细胞培养技术,在三维空间培养细胞,而没有基质或支架的

新型3D细胞培养带来瘫痪新疗法

  近期,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促进修复瘫痪脊髓的治疗方法。延伸阅读:PNAS:新型神经细胞培养基克服传统障碍。  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十四日的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提出了一种新的3D细胞培养技术,在三维空间培养细胞,而没有基质或支架的

2015年富兰克林奖揭晓 神经生物学家Cori Bargmann获奖

   Cori Bargmann  11月4日,2015年富兰克林奖(Benjamin Franklin Medal)揭晓,洛克菲勒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Cori Bargmann获奖。Cori Bargmann曾表示:“几十亿个神经元在复杂的时间范围内处于活跃或静息状态,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和分

限制热量延长寿命?重点不在于吃什么 而是什么在“吃”你

  在不挨饿的前提下,饮食限制(Dietary restriction,DR)被证实有能力延长包括灵长类在内的20多种动物的寿命。但是,为什么呢?  最新一篇发表在《PLOS Genetics》期刊的文章揭示,重要的不是你吃了什么或者吃了多少,而是在于什么在“吃”你,或者消耗你的细胞。  这里的“吃

iScience:研究发现电子烟会损害脑细胞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通常针对年轻人和孕妇的电子烟会在神经干细胞中产生应激反应,而神经干细胞是大脑中的关键细胞。图片来源:iScience  干细胞存在于整个生命中,成为具有更特殊功能的特化细胞,如脑细胞、血

《科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研究成果

哺乳动物嗅觉可检测到二氧化碳得到首次证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科学》发表了此项成果 2007年8月1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Detection of Near-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O2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布首个蚂蚁基因组

中美联合发布首个蚂蚁基因组揭秘社会型昆虫寿命及行为差异遗传机制   8月27日,中美科学家联合完成的蚂蚁基因组项目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   蚂蚁是常见的社会型昆虫之一,同一蚁群内部的蚂蚁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组成,但是它们之间在寿命和行为上却具有极大差异。蚁后寿命

《科学》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果蝇幼虫光偏好行为成果

  人类有爱有恨,有欢喜有厌恶,儿童爱不释手的玩具可能被成人不屑一顾。然而,这种喜好并不是人类的专利,低等动物同样会有抉择。成语“飞蛾扑火”诠释了昆虫为求光明甚至不惜牺牲,然而,昆虫幼虫恰恰喜欢茫茫黑暗却往往不为人知。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力、副研究员龚哲峰等初步揭示了

根据嗅觉偏好,科学家有望诊断自闭症

  来自以色列雷霍沃特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里隆•罗森克兰兹和诺姆•索贝尔教授表示,或可根据自闭症儿童对特别好闻或恶心气味的物理反应来对他们进行诊断。  这项名为“嗅觉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机制联系”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内部活动模式(IAMs),即大脑内协调多种行为的感官运动调节模板。  研究人员对18

采猎者鼻子“灵”

  提到为颜色命名,大部分人都觉很容易,但一说起气味,想找到合适的词就很难了。但一个例外是在马来半岛的采集狩猎者——贾海人。  之前有研究表明,对他们来说,气味和颜色一样简单。近日刊登于《当代生物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贾海人特殊的嗅觉方式与他们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方式有关。  “人们一致认为,气味

嗅觉利用快速动力学编码不同气味 对动物研究有重要意义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约翰·比尔实验室和耶鲁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发现,小鼠能通过嗅觉系统的瞬时动态变化,识别出极微小的气味差异。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  嗅球是分辨气味的脑区。以往研究显示,嗅球中的嗅小球被气味激活,排列成不同空间模式,代表着不同的气味刺激,这些模式作为激活

重组气味分子使人更愉悦

   从玫瑰花香到烟火熏香,再到刺鼻的鱼腥味,每一种气味都是由气味分子混合而成,再与人体鼻腔内的蛋白质受体相结合,让人感觉到不同的气味。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弄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气味分子在不同组合后让人产生愉悦感或不悦感。  8月29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解释了一种

气味如何让我们对亲人产生依恋

  迷失的羔羊在茫茫羊海之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大海间遨游的鲑鱼能准确地回到当初产卵的家。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奇妙地联系在一起,但这背后的细胞和分子水平机制仍然尚不明确。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们已经解开了这些谜团中的关键,这或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动物或人类之间

外国学者研究表明大脑可仅凭气味就导航

  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 "嗅觉虚拟景观", 用以研究气味如何影响大脑的导航系统。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 哺乳动物的大脑可以仅仅依靠气味来构建周围环境的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于嗅觉的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引导人们更全面地理解气味引导导航, 并解释为什么哺乳动物厌恶不愉快的气

6月27日《科学》杂志精选

   较弱THC为10万年冰川周期创造条件  一项新研究提示,对热盐环流(THC)——这是海洋大规模循环模式的一个特别特征——的一个重大干扰启动了在中更新世过渡中的一个变化,该过渡将地球的冰期—间冰期周期从大约每周期4 万1000 年增加至每周期10 万年。这一发现可帮助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在中更新世过

PNAS:发现储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神经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类大脑中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神经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类大脑中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可以及时

蚊子是如何闻到人体汗液的(以及防蚊新方法)

  众所周知,雌性蚊子靠一系列感官信号来寻找要叮咬的人,例如二氧化碳、体味、热量、水分和视觉信号等。  《Current Biology》杂志在3月28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蚊子如何识别人体汗液中的酸性挥发物。  关键是一种名叫Ir8a的嗅觉共感受器。研究人员发现,缺少Ir8a基因功能版本的蚊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