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德国科学家发现“基因改造”可使鼠脑近似人脑

如果一个“正确”的基因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干细胞中表达,鼠脑就可能具备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特征。马普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德累斯顿)的科学家改变了小鼠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祖细胞中转录因子Pax6的活性,使其与人脑趋同。结果表明,这些细胞的行为与灵长类大脑祖细胞类似。经过“改造”,祖细胞还为小鼠制造出了更多的神经元,这是大脑进化的先决条件。 大脑皮层中最晚进化出的部分被称为新皮层,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大脑较小的动物,其基底祖细胞的行为与人类等大脑较大的动物不同。例如,人脑的基底祖细胞要经历更多轮分裂,因而神经元数量、新皮层面积也相应增加。小鼠的基底祖细胞通常只分裂一次,因而神经元数目较少。 不同物种的基底祖细胞的行为不同,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大脑的转录因子Pax6活性不同,因为Pax6在鼠脑的基底祖细胞中不表达,却在人脑中表达。为此,马普科学家开发出一个新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模拟人脑、改变......阅读全文

展望2015生命科学仪器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这一预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周刊评选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来自生命科学领域。2014年,科学家们在衰老研究、生物进化、遗传疾病基因分析、干细胞、脑和神经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有助于人们揭示有关

生命科学仪器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生物育种市场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这一预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周刊评选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来自生命科学领域。2014年,科学家们在衰老研究、生物进化、遗传疾病基因分析、干细胞、脑和神经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有助于人

光遗传技术为细胞结构研究带来机遇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上的闪亮蓝光让科学家选择性地激活光敏感转录因子。图片来源:Anna Reade  从现在开始10年后,这种技术将会成为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开一个小冰箱模样的培养器,看着里面闪烁的蓝光,这种场景经常让他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约

光遗传技术为细胞结构研究带来机遇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上的闪亮蓝光让科学家选择性地激活光敏感转录因子。图片来源:Anna Reade  从现在开始10年后,这种技术将会成为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开一个小冰箱模样的培养器,看着里面闪烁的蓝光,这种场景经常让他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

华人女教授Nature:梦的神经开关

  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学家,能够使一只沉睡的小鼠快速进入梦境。研究人员在位于大脑髓质(大脑的一个古老部分)的一组神经细胞中,插入一个光遗传学开关,从而能够用激光来激活或抑制这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睡眠的小鼠在几秒钟内就进入了快速眼动睡眠(REM)。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是快速眼球

潘卓华:一定拿诺奖的光遗传学 被遗忘的创始人

   光遗传学是一项注定取得诺贝尔奖的技术。而华人科学家潘卓华(中国科大774校友)可能是光遗传学的创始人却被遗忘了。  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注:有人认为应翻译成光控基因技术)被认为是数十年来神经科学的最大突破,为治愈帕金森、盲人和慢性病提供了可能。《知识分子》也曾于2016年5月7

生命科学研究中常见模式生物简介(二)

2.3 斑马鱼的特殊优势斑马鱼能够成为模式生物,也有这它本身独特的优势。在生物学上,斑马鱼体外受精,胚胎在体外发育并且透明,易于观察和操作,受精卵直径约1mm,便于进行显微注射和细胞移植。在技术上,斑马鱼可以像线虫和果蝇一样,进行细胞标记和细胞谱系跟踪,也可以像爪蟾一样进行胚胎的细胞移植。在基因水平

Biology of Reproduction发表关于“人造精子细胞”的综述

   5月1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受邀在生殖领域老牌杂志Biology of Reproduc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Artificial spermatid”-mediated genome editing的综述论文,系统地介绍了“人造精子细胞”的产生、优化和应用,

纳米孔测序联合光学测绘揭示转基因植物细节

  索尔克的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DNA测序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插入新基因后会发生什么。  索尔克的研究人员绘制了具有最高分辨率的转基因植物系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图,为了精确地揭示插入一段外源DNA后,在分子水平上会发生什么。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月15日的PLOS Genetics,阐明

中国生物制药业两大突破口

  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与传统行业类似,生物制药产业也由研发、测试、上市销售三个阶段组成。但与传统化学药产业由大型药企所垄断不同,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型企业借助技术基础不同形成的进入壁垒,异军突起,形成了以企业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现代免疫学时期概述

  自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为免疫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免疫学从抗感染免疫的概念中解脱出来,进而发展为生物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藉以维持机体稳定性的生物学概念。这一发展时期自60年代迄今发现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确认了淋巴

范云六:一位女院士的基因工程之路

一片丹心为苍生   范云六,湖南长沙人。农业生物工程专家。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HarvestPlus项目

Cell Research解析小鼠原肠期胚胎胚层形成的表观遗传规律

  细胞命运决定过程的调控机制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全能性的合子会依次经过桑椹胚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最终形成能够发挥完整生物学功能的个体。其中,外、中、内三个胚层形成的原肠运动时期对后续胚胎发育蓝图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在哺乳早期

军事医学科学院Cell子刊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use Embryonic Head as a Site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evelopment”,首次证实了小鼠胚胎头部是造血干细胞(HSCs)发生的一个新位点。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