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那些笑哭的毕业论文致谢

毕业季将近,除了找工作,小伙伴们最惆怅大概是毕业论文了吧? 本想给大家论文帮帮忙的小编,却被几篇精彩的致谢吸引了。相比正文的废话连篇,冗长乏味,致谢完全可以成为论文的弹幕,专供吐槽。咱们的致谢不用非得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拉出来感谢一番,像下面这些言语上既诙谐又大胆的致谢言辞,小编就很想学习! 青春的尾巴上,留一两句真心话多好,您说是不是? 寂寞篇 1.最后,要感谢我的女朋友,在我二十几年的生命中始终没有出现过,让我得以专心于学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2.感谢XX同学(写论文的时候还是男朋友,但是查重之后就提分手了的男孩),你是最理解我的好朋友,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最完美的男朋友,你的支持与鼓励总能让我不断努力,是我写论文期间最大的收获,(后面是分手之后加上的几句)即使答辩前我们还是分手了,我也非常感谢你的爱与支持并将铭记在一起时的美丽时光… 3.感谢大学几年里从没和我说过话的同班同学,正因为你们没有用无聊占用我的......阅读全文

上交大博士自述开挂人生路:博士学位真的那么重要吗?

  知乎的这个问题下面,高赞回答TOP1,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时间规划局。  他讲述了自己从几乎抑郁到爱上科研、从决定读博到放弃留校,从进入公司到辞职创业的亲身经历。  短短几年里,人生方向换了好多次,但他坚定地说——  “如果让我选出人生中最幸福的两件事,第一件,是在大学的

28岁研究生患尿毒症两年 捧出六项发明

邹勇松正在指导实验室的学弟做科研。 刘着之 摄 二十几岁的青春芳华,他却要用来抗争病魔。一行行复杂的代码,是他的“病隙碎笔”。他就是尿毒症患者、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5级研究生邹勇松。 两年时间里,邹勇松自购药品完成了1000多次腹膜透析,透析液包装盒在他的房间堆成了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体细胞克隆猴为什么这样重要?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幅漫画——孙悟空拔根毫毛,“诞生”了无数小猴。他笑着说:“吴承恩真伟大,这么早就预言到体细胞克隆猴终将成功。”  拔根毫毛、化身千万——今天,中国科学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这样的成功,让中国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上领

专注教学的“文科男”南航大副院长王晓琳

   既是教学上的严师,又是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大男孩”;既是学生科研路上的“向导”,又是倾听学生成长烦恼的“大暖男”,这就是大家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王晓琳的评价。  2016年,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先锋;2017年,荣获南京航空航

“致谢”的弊病与价值:别拿致谢不当论文

  大学生毕业季的一件大事,是交论文、作答辩,几乎没有学生不被学位论文搞得焦头烂额的,直到进入最后的“致谢”部分。在导师的印象中,过去学生的“致谢”常常会将一场严肃、紧张的答辩带到另一种气氛中,不掩饰、不夸张的真情流露,但这样的情形如今却越来越少。相反,“致谢”部分俨然成了学位论文抄袭、应付的重灾区

院长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学生硕士论文!

  拥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等多个头衔,蔡建春近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  被“抄袭”的文章来自于他的两名硕士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将蔡建春的博士论文和这两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比对,发现蔡建春的论文内容与后两者内容大面积重

“反抄袭”软件遭遇大学生“反反抄袭”

        论文测谎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明目张胆的学术作假行为,但也使很多人转向了精心造假。       “我要是早生两年就好了,现在写毕业论文真麻烦!”这句话最近成

中国大陆学子何江首登哈佛毕业礼演讲台

名师高徒:哈佛大学庄小威与何江合影。 5月26日10点(美东时间),中国科大毕业生何江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学子。27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何江接受了中国科大波士顿校友会与新创基金会的祝贺与视频采访。刚刚结束毕业典礼的何江气色不错,略有疲惫。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这些经验帮你科研少走弯路

  这实在是一篇少走许多学习弯路的好文章,大家可以好好吸取一下前人的经验。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

“国科大味道”的本科生熟了!

“如果没有科研志向的话,我想当时自己抵挡不住‘北大专业随便挑’的诱惑。” 回忆起四年前的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化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汪诗洋笑着说,当时甚至为此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分歧,但自己做好了当“小白鼠”的心理准备。 让汪诗洋心动的,是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的一句话。

“科研狂人”1年发表7篇SCI论文 为实验隐居深山

刘立维(左)把实验室当做第二个家  他是一名“科研狂人”,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走进深山两月饲弄鱼儿,孤苦伶仃却乐在其中。他对科研的痴狂,让导师都忍不住劝他多关注科研之外的风景。  他叫刘立维,是华中农大水产学院营养与生理系的一名在读博士,他一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都够博士毕业3次了(

天有不测风云,我有法宝渡劫

  在魔都生活的小伙伴一定对刚过去的冬天记(xin)忆(you)犹(yu)新(ji)吧?瞧那气温“跌宕起伏”跟过山车似的,小编被折腾得都不知道冬天到底应该穿什么好。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天有不测风云”,虽然小编无法掐指一算便知明日晴雨,但小编知道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是谁!  上图这位名叫吕蒙正,北

付巧妹:“有理由庆贺”的女博士

  在收到记者的采访邮件前,正在哈佛医学院进行一个研究项目的付巧妹博士,并不知道自己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已经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 ——尽管国内各大科技类媒体网站都将这条消息加粗标注在重要位置。  在隔着北京13个时区的波士顿,新年假期也照常去实验室“

科研人员抑郁了,别赖工作

科研人员处在一个高压的评价系统内,被这个系统筛选后还留下来的人,本身就具有完美主义的一些特质,可能更容易焦虑。 沙龙即将结束,主持人李松蔚手上,还有厚厚一沓提问卡。 “怎么判断我是不是抑郁了?”“我怀疑身边同学情绪不对劲,我该怎么办?”“抑郁症会传染吗?”……听众的问题各种各样,他们想

李雯:学业导师成为“网红”

李雯 日前,一段名叫李老师,我们想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爱您!的视频在江苏大学朋友圈得到众多转载和点赞。这是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信息1302班毕业生自拍的感恩视频,为了感谢陪伴了四年的学业导师、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教师李雯。 成为网红,是李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联系到她时,她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一

王振义院士获2018最美医师称号

   3月18日,央视1套黄金时间播出寻找中国最美医师节目,95岁高龄的王振义荣获2018最美医师称号。王振义是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经过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种药,攻克了一种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缅怀母国光院士:不灭的科学与教育之光

  人物介绍:   母国光 (1931年~2012年),辽宁锦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1995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光学学会理

科研人员抑郁了,别赖工作

科研人员处在一个高压的评价系统内,被这个系统筛选后还留下来的人,本身就具有完美主义的一些特质,可能更容易焦虑。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沙龙即将结束,主持人李松蔚手上,还有厚厚一沓提问卡。 “怎么判断我是不是抑郁了?”“我怀疑身边同学情绪不对劲,我该怎么办?”“抑郁症会传染吗?”……听众

施一公:望西湖大学的学生知道自己为何而来,为何奋斗

  在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讲述的故事感动了大家。那个故事和西湖大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的确,矗立在杭州西子湖畔云栖小镇内,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是施一公和他的同事们正全力以赴为之奔跑、逐梦的地方。  昨天(3月4日),清瘦高挑的施一公接受

山大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寻找本科生中的科研种子

 江桂斌院士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学员作报告  “北京到济南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但北京堵车经常需要一两个小时。趁着堵车的空儿,我们就到这里来(讲课)了。”台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的一席话逗乐了在座的山东大学本科生。  是什么事让院士和大学生们如此兴奋?

吴光恒:一位退休老师致仪器供应商的一封信

  导读:这是原中科院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光恒研究员写给仪器厂商的一封信。他讲到,在过去的科研生涯中,仪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仪器供应商也是不可缺少的合作群体之一。文章里还有一些他想和仪器供应商交流的仪器采购体会,也有一些给供应商们的宝贵的建议。详情如下:  我退休了。在过去的科研生涯中

29岁当教授30岁成博导,她就是川大“女神”张蕾

她主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29岁评为教授,30岁评为博导。 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系列称号的获得者,学术成绩斐然。 她优雅美丽,无愧于女神一词,内心却是“女汉子”。

他不经意拯救了100%全人类,但99.99%的人不知道他是谁

  有人在不经意间或是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世界吗?  有。而今天,就是要给你说这样一个人的故事。  他花了一生的时间在做一件看似毫无意义的研究,却在不经意间拯救了我们无数人的生命,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在这里玩微信了。  故事的主人

29当教授30成博导,她是川大“女神”张蕾

   她主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29岁评为教授,30岁评为博导。       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系列称号的获得者,学术成绩斐然。       她优雅美丽,无愧于女神一词,内心却

郭守敬望远镜背后的故事 星空下的守望者

河北兴隆,一个宁静的小县城。县城境内,燕山主峰的南麓上,一组巨大的白色建筑静静伫立。在那雄伟的建筑里,藏着一双仰望星空的明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LAMOST已经圆满完成了一期光谱巡天观测。 1997

专访龙漫远:基因何以为基因,人类何以为人?

  “我没有想到我们有机会知道我们是谁?是由什么基因来控制我们在演化过程中之所以成为人?……”这是龙漫远教授最近一次给一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写的邮件中的话,不过他随即删掉了这句话:“Too passionate(太动情了),你在告诉人家,什么是真,应该以科学事实来让编辑接受我们的论文。”  我们何以生而

高树中:一针一穴皆学问 愿做愚者为岐黄

  药王孙思邈曾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常说:“自己就是这样的‘愚者’:学医第九年,才只对后半句有了自体会。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愿意一直做这样的愚者。”高树中在为病人诊脉。  一针一天地  学习针灸的学生提起高树中,最先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