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构建新的生命树

4月11日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构建了了一种新的生命之树,显示了所有已知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分类学家们分成三个领域: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生菌。这个新的生命树的最大分支,是由对科学界来说全新的细菌组成。延伸阅读:首个包含230万种物种的生命之树发布;““塔利怪物”在生命树上终获一席之地。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illian Banfield指出,这个生命树的重要特性在于,有那么多的主要血统没有孤立的代表——也就是说,它们当中没有一种曾在实验室进行过单独培养。她补充道:“我们周围的大部分世界,居住着我们一无所知的生物。”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Doug Soltis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是他指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Soltis带领构建了一个开放获取的系统发生树,于去年发表,这个系统树将现有的分支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包括230万种生物的分支,其中几乎没有......阅读全文

科学家构建新的生命树

   4月11日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构建了了一种新的生命之树,显示了所有已知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分类学家们分成三个领域: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生菌。这个新的生命树的最大分支,是由对科学界来说全新的细菌组成。延伸阅读:首个包含230万种物种的生命之树发布;

植物病原体的生命之树

  一个开创性的植物病原体在线资源已经被开发出来,旨在帮助全世界的研究人员识别、检测和监测嗜酸菌的种类。这些病原体引起了各种植物疾病,从19世纪40年代灾难性的爱尔兰土豆饥荒到正在影响西海岸橡树的橡树猝死。  这个创新的病原体"生命之树"提供了超过192个官方认可的物种的广泛信息,如它们的进化史和群

培育单倍体干细胞-找寻生命树成长“钥匙”

   胎盘是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器官,被誉为“生命树”。日前,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帅领研究团队利用可诱导过表达转录因子CDX2的方式在体外获得单倍体滋养层干细胞,该新型单倍体干细胞只有一套基因组,可在体外无限增殖并具备分化成为胎盘谱系各种细胞的潜能。因此该研究犹如找到了生命树成长发育的

病原体构建的“生命之树”问世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发出全球首个用于植物病原体的新在线工具,将帮助研究人员识别、检测和监测疫霉属物种,这些“植物破坏者”病害造成了1840年代毁灭性的爱尔兰马铃薯饥荒,以及目前仍在美国西海岸蔓延的橡树群体性死亡。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疫霉属第一个物种于1876年得到描述和

病原体构建的“生命之树”问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82.shtm 科技日报北京4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发出全球首个用于植物病原体的新在线工具,将帮助研究人员识别、检测和监测疫霉属物种,这些“植物破坏者”病害造成了184

鸟瞰地球奇景:从大热泉到非洲生命之树

北京时间12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由于人为活动,地球正遭受污染和气候变暖等诸多环境问题的威胁。以下是法国著名航空摄影师、自然保护主义者阿瑟斯-波特兰德(Arthus-Bertrand)从空中拍摄的一组地球照片。 1.美国黄石公园大热泉 美国黄石公

从全基因组水平构建鸟类物种生命树

  近日,“第一届万种鸟类基因组(B10K)项目国际研讨会——鸟类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协办。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由昆明动物所特聘讲座研究员张国捷和动物所研究员雷富民担任。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需要让有机体生物学家解释新的生命树

  迅速积累的动物基因的分子序列数据正在推翻一些关于主要的动物群如何进化的标准的动物学叙述。即将发表在《生物科学》8月号上的一篇重要的综述说,这种混乱意味着生物学家应该采纳一些指导方针从而确保他们的进化情境与新的信息保持一致——而惊人数量的情境与新的信息不一致。这篇综述如今以网络先行版的方式提供。 

研究者构建了哺乳动物进化树中的更多分支

  近日,在一项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上的新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对物种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全面改革,以构建哺乳动物的生命进化树。该研究的目的是为科学家、动物保护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环保主义者提供关于物种多样性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  该研究第一作者、耶鲁

美国科学家重建乌龟家族“生命树”-揭示与恐龙是近亲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一支包含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科学家小组重建了乌龟的“生命树”。在过去几十年,乌龟是如何与自身物种、与其它爬行动物甚至恐龙相联系的细节一直备受争论。而美国加州科学院的新一代测序技术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基因信息,从而提供了了解乌龟进化历史的新视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看“小红帽”

  大约200年前,格林兄弟第一次发表了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故事。如今,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世界各地的孩子几乎都听过。即使在格林兄弟发表童话集之前,欧洲、亚洲和非洲也流传了许多类似的故事。那么,这些故事究竟从何而来?  民俗学者通常利用“历史-地理”的方法来研究

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逝世

  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名誉退休教授利•范•瓦伦(Leigh Maiorana Van Valen)10月16日因肺炎于芝加哥逝世,享年76岁。  范•瓦伦1935年8月1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阿尔巴尼,1955年从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获得动物学学位,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能源未来:发光树

  旧金山的一位企业家安东尼·埃文斯,为了节约能源最近冒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如果我们用树来充当路灯会是怎样的呢?”   埃文斯和他的同事——生物学家欧姆里·阿米拉夫中力和凯尔·泰勒——想创造出一种真正能发光的植物。埃文斯的灵感来自于转基因生物,即拥有其他物种 DNA的动植物,这种转基因生物已

皂荚树的概述

  皂荚树(拉丁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荚属植物,别称为山皂角,悬刀树等。[1]  皂荚树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荚为豆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

皂荚树的简介

  皂荚树(拉丁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荚属植物,别称为山皂角,悬刀树等。[1]  皂荚树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荚为豆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

皂荚树的介绍

  皂荚树(拉丁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荚属植物,别称为山皂角,悬刀树等。[1]  皂荚树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荚为豆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

基因树的概念

基因树是指基于单个同源基因差异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这种树代表的仅仅是单个基因的进化历史,而不是它所在物种的进化历史。

没药树的概述

  没药树为橄榄科的一种植物。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株,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乔木或灌木,有树脂道分泌树脂或油质。奇数羽状复叶,稀为单叶(我国很少),互生,通常集中于小枝

进化生物学胜过一切,人类无法减缓衰老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美国杜克大学领导的来自14个国家的大型科学家团队比较了39个人类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数据,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证据表明,特定物种的死亡率模式变化主要由成年前死亡率的变化所驱动。也就是说,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活得更长了

技术方法:如何计算进化生物学的突变率

  突变率有多种计算用途,比如,进化生物学家可以基于物种的突变率,预测一个物种首次分化为两个物种时的“分子钟”。科学家们还利用这些速率来追踪流感等病毒的演变速度。癌症生物学家也可以利用突变率估计肿瘤细胞基因组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这是每一个进化模型中必须输入的参数,”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的博士后Yu

郑树森李兰娟院士夫妇发起成立树兰基金

  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夫妇5月25日在杭州宣布,发起和设立“树兰基金”,以奖励和提掖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树兰基金”以发展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为宗旨,将每年一次,评选和奖励在医学科研与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

橡皮树组培

一、材料处理1. 外植体选择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盆栽橡皮树植株上切取当年生嫩枝作为外植体。2. 材料的处理与灭菌将外植体去掉叶片及叶柄,剪成带顶芽和腋芽的茎段,长约3 -5cm 左右。先用中性洗洁精溶液浸泡10 -20min ,自来水冲洗20 -30min 。在超净台上将预处理后的外植体用75

玫瑰树属的介绍

  玫瑰树属Ochrosia Juss. ,夹竹桃科,约39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中国南部引入栽培的有玫瑰树O. borbonica Gmel.和古城玫瑰树O. eliptica Labill 2种。乔木;叶对生或轮生;花排成聚伞花序,生于顶枝的叶腋;花萼5深裂,内有腺体或无;花

乌口树的介绍

  乌口树,中药名。为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密毛乌口树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叶及根。植物密毛乌口树,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

乌口树的简介

  乌口树,中药名。为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密毛乌口树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叶及根。植物密毛乌口树,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

乌口树的概述

  乌口树,中药名。为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密毛乌口树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叶及根。植物密毛乌口树,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

没药树的形态特征

  低矮灌木或乔木,高3米。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来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3出复叶,柄短,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长7-18毫米,宽4-8毫米,远较两侧一对大,钝头,全缘或于末端稍具锯齿。  小叶全缘或具齿,托叶有或无。圆锥花序或极稀为总

小叶红光树的介绍

  小叶红光树,学名:Knemaglobularia(Lam.)Warb.。小乔木,高4—15米,胸径10-25厘米,分枝集生树干顶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锈色短星状绒毛或近颗粒状柔毛老时渐无毛,黄褐色至黑褐色,具纵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屏边、河口、盈江、沧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荫湿的

小叶红光树的简介

  小叶红光树,学名:Knemaglobularia(Lam.)Warb.。小乔木,高4—15米,胸径10-25厘米,分枝集生树干顶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锈色短星状绒毛或近颗粒状柔毛老时渐无毛,黄褐色至黑褐色,具纵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屏边、河口、盈江、沧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荫湿的

小叶红光树的概述

  小叶红光树,学名:Knemaglobularia(Lam.)Warb.。小乔木,高4—15米,胸径10-25厘米,分枝集生树干顶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锈色短星状绒毛或近颗粒状柔毛老时渐无毛,黄褐色至黑褐色,具纵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屏边、河口、盈江、沧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荫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