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外媒被《科学》最新文章刷爆了!

本周五,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在顶级期刊《科学》上刊登了让人震惊的研究成果(1)。在文章上线的数个小时之后,国外各大媒体几乎都以毁三观的言辞报道了这项研究。 科学:寄生虫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平衡,或可预防肠胃疾病。 NBC新闻:吃蠕虫?寄生虫对你的肠胃疾病有好处。 福布斯:寄生虫或可以用于治疗克罗恩病。 美通社:当肠道寄生虫有助于健康而不是致病的时候…… 科学家杂志:寄生虫感染有助于肠道健康。 …… 隐匿于肠道的一种寄生虫(CNRI/Science Source) 读完这些略显标题党的标题,我心里在想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项研究究竟该如何产业化?我想了想,发现乳酸菌对人体有益,然后有人发明了酸奶;发现肠道微生物有益,有人又在折腾肠道微生物胶囊。循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咱们以后可不是有可能服用寄生虫卵胶囊么!!!! 难道小时候老奶奶给我们讲的“不干不净吃了......阅读全文

4月6日《科学》杂志精选

 东南亚抗药性疟疾的根源  研究人员在恶性疟原虫——这是一种主要的疟疾寄生虫——的某个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特定区域,该区域可帮助解释这种在东南亚的寄生虫是如何对目前这一代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组合疗法几乎代表了所有疟疾流行国家中的

独家专访孟山都CTO:农业的未来不只属于转基因

  谈起孟山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转基因、草甘膦、剪不断理还乱的争议。但你无法否认的是,孟山都在农业科学领域几乎一直是标杆一般的存在。从过去的转基因、RNA 干扰,到时下火热的大数据、基因编辑,在孟山都手中无不以惊人的速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业产品。  2050年世界人口将膨胀至100亿,为保证

用手机显微镜检测寄生虫 或可在偏远地区进行医疗诊断

科学家用手机显微镜检测血液寄生虫。  为了给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诊断疾病,医生们通常会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方法,这是因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诊所中,靠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未免过于精致和挑剔。但是现在,手机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局限性正在迅速消失。   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5月6日

2012-2017年搞笑诺贝尔奖盘点!

  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由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斯创办,此人创办了一份名为《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科学幽默杂志,从1991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与其他学术

2014年世界卫生日:病媒传播的疾病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活动重点关注一些主要病媒及其引发的疾病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  什么是病媒?什么是病媒传播的疾病?   诸如蚊子、臭虫、虱子和淡水螺一类的小生物,它们可以携带疾病,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无论我们在家中还是旅行途中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交谈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对话和沟通。这种对话和沟通在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编针对近期这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番盘点,以飨读者。  1.Nature: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交谈导致过敏性哮喘  doi:10.1038/nature2402

8大信号警示:人类活动使动物世界面临严峻威胁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全球变暖,大气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严重扰乱生物世界原本平和正常的秩序,近年来,自然世界频繁不断地向我们发出警示信号: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动物世界正面临严峻威胁,保护及补救措施已刻不容缓。 信号1:鸟类迁徙开始日期普遍提早 今年6月,刊登在国际

高价补品的营养真相 虫草有食入重金属风险

  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中的极品。近年来,在全民养生的热潮推动下,"保健食品"越来越多,价格也被热炒上去。"越贵越有营养"不仅是商家的潜台词,也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消费那些所谓名贵的保养品,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这些山珍海味和价格不菲的流行补品,到底有多少营养价值?且听营养专家为

智能手机将实验科学带到野外、教室和诊所

   随着夏季的到来,美国东岸进入假期:海滩、野餐,当然还有蚊子。弗吉尼亚州的威廉王子县也不例外。该县官员一直在设置陷阱收集蚊子,并研究其致病性。  通常,这些蚊子实验包括将它们带回实验室,分析其携带的病原体核苷酸信号,这一过程需要数天。但去年9月,Joseph Russell能够利用车上的空调设备

陈君石:谁是食品安全的头号大敌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博客上发表了《谁是食品安全的头号大敌》一文,就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诠释。他在文中指出,相比于国人最关注的添加剂、防腐剂,食品中毒才是对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本刊转载此文,相信您读后一定会有收获。  保障食品安全,

3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遭黄牌警告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绩效考核与评估结果的通知”,对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了绩效考核,对15个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评估,其中20个平台支行管理规范,开放共享成效显著,专题服务效果突出,中央财政继续给予开放共享后补助。6个

PNAS:开发出便宜耐高温的疟疾疫苗

  尽管关于疟疾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是现在这种疾病每年仍然影响着数亿人,造成50万余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热带地区的孩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疟疾寄生虫是一个“变形人”,使之难以治疗。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尽管寄生虫的蛋白质可以作为疫苗使用,但是这些蛋白质在热带温度下不稳定,且需要复杂而昂贵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从此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伤口处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几率,因此名声大噪的“神药”青霉素的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此

学习MALDI原理,了解MALDI应用,精彩尽在技术培训交流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1月30日,由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承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协办的“MALDI-TOF MS 技术培训交流会”在华腾科技大厦隆重

6月“科学”流言榜:声波可以驱蚊?

   北京7月1日电,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6月共有5条流言上榜。1. 声波可以驱蚊?流言: 这个夏天流行的驱蚊手机软件和“声波驱蚊器”采用了声波驱蚊原理,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真

哪些野生动物还能吃?各省份可调整

  “鹌鹑还能吃吗?鹌鹑蛋呢?”“牛蛙还能吃吗?”“鹿肉呢?”……  这两天,“哪些动物还能吃”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2月24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下称《决定》)

气候变化与传染病关系密切 科学家呼吁加强预测

  过去10年来,气候变化和疾病的问题曾引发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对那些影响人类的疾病。最近,一个由疾病生态学家领导的国际小组报告称,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着世界传染病的传播,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严重影响。该小组提议,模拟疾病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方式,将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和环境管理人员对致命性疾病

宁波市初级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快速反应服务正式启动

“你们这里是宁波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吗?我们这里的鲈鱼发生病害,能否派专家来一下?”,这是象山一位网箱鲈鱼的养殖户于23日深夜打来的电话,当值班人员接到这个电话后,进一步核实养殖品种的发病、死亡情况后,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快速反应服务小组的负责人,并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参与这次快速反应

上海消保委开会讨论“三文鱼”定义

  将淡水虹鳟鱼归为三文鱼——一则《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发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昨日,上海市消保委对“三文鱼之争”召开公开讨论会,申城人大代表、水产专家、知名律师纷纷提出质疑,而标准制定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代表也主动来沪“应战”,对公众疑问进行了解释。  俗称定义应保持不变  上海海洋大学

胡耀邦和中国科技事业:“臭老九”变“香老三”

耀邦同志和中国科技事业      “他在中科院只待了120天,只占他参加革命60年的1/180。但他在这4个月里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84岁的前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口中的“他”,就是胡耀邦。   1975年7月22日,吴明瑜第一次见到才来中科院上班的胡耀邦,并开

科技精英领跑世界:中国科学家屡获国际科技奖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科学家屡屡斩获各类国际科技奖项。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受中医药典籍启发,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全球抗击疟疾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

5分钟了解:啥仪器让蛋白质组学界诞生如此多牛人大咖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994年澳大利亚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寄生虫也能治疗疾病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这个奖名至实归,因为这三位和其他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让人类得以有效降低寄生虫带来的严重危害。寄生虫病曾经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威胁,但在科学家、国际机构和各个国家卫生机构的长期努力下,寄生虫病已经逐渐淡出威胁人类生

来源于虫子的七种医药武器

  蠕动的虫子和有毒的虫子看上去都可怕极了。中国武侠小说和传说中用蛊都是使人致病的。用可怕的虫子治病听起来好像只是巫医的事情。但是这些生物都在历史上成功地承担过传统医药重任,也会在将来带来给予我们健康的发现。这个有七个著名的例子:  水蛭  它们的科学名叫做sanguinivorous creatu

热带医学之父:万巴德的早期医疗事业

  讲到“热带”这个名词,大多数人通常会想到非洲、印度乃至加勒比海与东南亚,很少有人会把中国和热带联想在一起甚至认为中国是个热带国家。然而,“热带医学”这门学科的创建,却和中国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奠定这门学科知识基础的关键研究之一,就是在中国进行的。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段历史的关键人物是有“热带医

科学、理性、健康 谨以此文悼念袁宗辉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大陆第一个兽医药理学及毒理学博士,袁宗辉院士(外籍院士)因病,于2020年2月6日晚在武汉家中病逝,享年63岁。在动物健康与疫病防控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领域,我们痛失一位在兽药药理与毒理学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的业界泰斗!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班牙皇家兽医科学院外籍院士、

进口食品未必就“安全” 印尼进口饼干铝超标被销毁

  一些市民“迷信”进口食品,但有数据却显示,进口食品的不合格率将近10%。专家表示,虽然“不合格率”包含标识不符合标准等因素,但政府还是要加强进口食品的监管。  昨日,由广州市科协、市全民科学素质办、广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2015年第四讲在广州图书馆开讲。本次讲坛主题为“食品安全现

Science专访:基因驱动,消除疟疾

  基因驱动,渐成生物界“新宠”  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新兴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借助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基因驱动”系统,并在酵母、果蝇和蚊子中证实可实现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遗传。  作为一种可

中国变暖“可能导致血吸虫病规模扩大”

[北京]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国不断变暖的气候可能会让该国更大面积的区域面临血吸虫病传染的威胁。 由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的该研究发表在了《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杂志的2月号上,它研究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分布与温度敏感性,日本血吸虫是在中国和东南亚

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的流行率,发病率报告出炉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主要死亡的疟原虫,为了使全球卫生界在2040年之前消灭疟疾的雄心更接近现实,必须更好地了解已知导致人类疟疾的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