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并确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供给侧改革任务。“去产能”作为五大任务之首,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产能过剩逐步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不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系统风险。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作为去除产能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2014年间,全球增加的产能中,有41%来自于我国;而在我国24个重要行业中,有19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如何去除产......阅读全文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并确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供给侧改革任务。“去产能”作为五大任务之首,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产能过剩逐步

工信部官员:建立退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六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会议强调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重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促进过剩产能退出

  重庆市政府网站21日公布《关于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7年底的空气质量目标。从2018年起,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促进过剩产能退出   压缩过剩产能成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意见提出,将建立以

“铁腕”淘汰落后产能需完善退出机制

  据报道,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态要“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以来,一方面,一些地区大型钢铁企业以往那些摆着不开的环保设备都运行起来了;另一方面,中小企忙着换新设备迎接上级检查,打着“以小换大、等量置换”旗号变相扩产的现象正遍地开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目前我们的落后产能退

化解过剩产能 加快企业并购重组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力度

化解产能过剩要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市场持续疲弱,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本轮产能过剩是国内增长阶段转换、世界经济深度调

产能过剩严重 锂电池企业求解技术突破

  由于行业产能过剩,为了谋求转机,一些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转型做电动工具电池。有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产品可靠性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一些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实际脱节,而企业又没有实力进行研发。   产能过剩严重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电池工业展览会调研发现,产能

造纸企业能否更低消耗资源,化解产能过剩?

  当前造纸企业面临增长速度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的双重压力。目前不少企业吨纸耗水量大,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直接导致污水处理规模大,设施投资大,这是我国造纸行业单位产品污染治理设施投资远大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同时加大了运行成本。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核心是用最

化解产能过剩求解药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业成治理产能过剩的重点。   产能过剩治理已有时日,为何治理却陷入“越淘汰越多”的困境?阻力来自哪里?又如何破解?对此,有分析机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刘枭   国务院的这一指导意见,已经是中

水泥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大气治污两面夹击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会持续。因此,企业必须把产品成本控制住才能保证盈利。而环保方面更是大有文章可做,“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已经被水泥企业所理解接受。   大气治理与产能过剩叠加施压,将会改变中国水泥产业并购重组的模式,拥有“环保盾牌”的水泥企业将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