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立科研机构体系及对韩国改革的启示

一、德国国立科研机构体系 德国国立科研机构体系,主要由马普协会、弗劳恩霍夫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构成。 德国各国立科研机构具有清晰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科研体系。 马普协会是德国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机构。下属80多家研究所,在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从事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其科研工作是对以大学为基础的科研的重要补充。马普协会成立于1948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成立的Kaiser Wilhelm协会。现今,马普协会95%的经费来源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双方各承担50%。自成立以来(至2014年),马普协会出了33个诺贝尔奖,其中1948年成立以来出了18位诺奖。 来源:The Max Planck Society --A Short Portrait 弗劳恩霍夫协会成立于1949年,目前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合同研究机构,它有59个研究所(2......阅读全文

德国国立科研机构体系及对韩国改革的启示

  一、德国国立科研机构体系  德国国立科研机构体系,主要由马普协会、弗劳恩霍夫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构成。  德国各国立科研机构具有清晰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科研体系。  马普协会是德国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机构。下属80多家研究所,在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

评估中心举办日韩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学术交流会

  8月21日下午,中心学术委员会与青年小组在评估实验室举办“日韩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学术交流活动。中心机构与基地评估部的范云涛研究员就近期随科技部创发司调研团赴日本、韩国调研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工作,与中心职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分享调研体会与收获。  建立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长效机制是中办、

德国国立科研机构是如何运行的

   德国北部靠近波罗的海的地方,坐落着小城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这是一座依校而建、颇具科研气息的城市。  在这里,除了1456年创建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外,还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德国国家实验室:  马普所等离子体中心,专注于全球最大核聚变装置仿星器WX-7的研制;  德国联邦动物健康

德国国立科研机构是如何运行的

   德国北部靠近波罗的海的地方,坐落着小城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这是一座依校而建、颇具科研气息的城市。  在这里,除了1456年创建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外,还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德国国家实验室:  马普所等离子体中心,专注于全球最大核聚变装置仿星器WX-7的研制;  德国联邦动物健康

韩国国立庆北大学考察团到昆明植物所交流

  7月2日至7月6日,韩国国立庆北大学(KNU)教授、Entomological Research主编Ohseok Kwon博士率领Jae-Hong Pak教授、Jong-Wook Lee教授等9人组成的考察团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交流访问,并洽谈

美国立卫生研究院拨款委主席支持科研

众议员Jack Kingston 图片来源:美国众议院   众议员Jack Kingston作为美国众议院专门小组下一任主席,将掌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预算工作。他在降低政府开支方面,以保守的预算鹰派意图而久负盛名。他同时因怀疑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拒绝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而

法科研部长阐述科研改革优先项

   目前,法国研究和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若干重大变化,旨在简化官僚主义和提振卓越研究。2013年法国总统Francois Hollande政府出台一项法律,要求加速整合该国呈碎片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并形成集群,从而发展共同研究政策和联合服务。  近日,科研部长Thierry Mandon宣布了包括降低

曹京华:各具特色的拉美国立科研机构

  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主要拉美国家,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发展状况影响,各自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国主要国立科研机构其功能和机制设计也独具匠心。   巴西:国立科研机构兼具科研和教育功能   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奥斯瓦多·克鲁斯基金会(Fiocr

韩国基础科研砸重金惹争议

  作为韩国最初进行暗物质实验的领头人,Kim Sun Kee一直享受着暗物质研究带来的难以捉摸的乐趣。   两年前,刚刚成立的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想要招聘一名主任来负责监管重离子加速器的设计和建造时,这位物理学家对于是否加入一度犹豫不决,差点错过了韩国史上最大的基础研究设施的建

中国向科研创新发“改革红包”

   新旧动能在转换,科研创新是关键。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对科研人员报酬、仪器设备采购、差旅会议经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等诸多热点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措施与操作规范。专家普遍认为,相比于增加经费本身,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

中科信息从国立科研机构到上市公司“华丽转身”

   从我国第一台电子票箱、第一台电子表决器、第一台会议报到机,到放置在十九大会场中身着“中国红”的电子票箱,这些产品均来自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信息)。  今年7月28日,中科信息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中科院首家整体转制、整体上市的科研机构。日前,中科信息董事长王晓宇在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划清国立科研机构的边界

   从呱呱落地到撑起一片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已经走过十个年头。成立以来,深圳先进院致力于提升粤港地区以及我国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都说“十年磨一剑”,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花了十年时间,建成了一套合

韩国公布核安全管理体系改革方案

  韩国最近召开第八次政府安全政策调整会议,公布了核能安全管理体系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韩国政府将新设直属于国务总理的核能安全管理政策调整会议。   该会议由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召开,由相关部门的室长和局长级人士参加,负责开展有关放射线安全管理和防止核辐射灾害的相关工作。目前,韩国

跟班式科研,误己误国——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自白

  今天编发的这篇文章,是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内心自白。他的一家之言,道出了许多人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际深藏危机,如果继续跟班式搞科研,中国科研就没戏了。究竟是其人危言耸听,还是忧患实多?欢迎来稿争鸣。  (一)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我30出头就当上教

深化科研院所薪酬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174.shtm

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改革亟待深化

  科研项目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载体,优化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形式也在不断优化。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重构,对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进行了重塑,破除了历史形成的国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要遏制科研腐败,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体系。应该将由行政部门主导科研经费配置,改革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会负责国家课题、项目资助,同时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者按学术原则、学术标准进行评价。  科技部昨天通报了有关国

饶毅:改革敢担当-科研求趣味

  2007年,饶毅回国,成为北大首位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2013年,饶毅主动卸任生科院院长,“尽其心,以事天”是饶毅的卸任辞。对于饶毅,公众更熟悉的是他大胆、犀利的言论。在饶毅看来,“担任行政职务要敢于公正做事;从事科学研究要有自己的风格品位”。  “温和的改革派”、“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有担当

科研经费改革:要放权,也要监管

   “封账”,几乎是每一位年底负责项目报销事宜的科研人员最怕听到的词汇。这两个字如同紧箍咒一样,令他们在每年年底忙碌不堪——每每项目资金下半年才到手,年底前必须“花完”。不过,今后科研人员们不用担心这个词了。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

中科院启动机关科研管理改革

中科院日前在京召开院机关干部会议,正式启动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宣布了中科院机关改革方案、各部门领导班子组成、院领导分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作重要讲话。  白春礼强调了中科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发展成为成就“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和每位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

两篇Science热议中国科研改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科技(S&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问题,最新一期(3月9日)Science杂志上,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曹聪(Cong Cao)等人发表了评论性文章“Challenges of S&T sy

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开展干细胞治疗AMD的临床试验

  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评估该种基于患者自体干细胞来治疗地图样萎缩的新型疗法的临床安全性,GA是干性AMD的进展形式,是 65岁及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AMD地图样萎缩状况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这是一项由NEI领导的,用于目前尚无法治愈的一种年龄相关性黄

改革科研体制-激化创造力-才有世界级科研成果

  中国2013年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近100倍,但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平均为6.92次,而世界平均值为10.69次,与世界科技强国差距明显,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科学家鲜有出现。(10月21日新华社)  科技投入增加迅

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在北上广率先启动

  近日,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单位上海市教委、北京市教委和广东省教育厅相继研究或出台政策,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  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推进上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分类评价的指导意见》,今后上海高校的科研

中科院探路科研院所分类改革

   创新驱动、科技体制改革是今年两会科技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作为科技“国家队”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重点的“最大胆”的改革步伐尤其引人关注。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这一点引发了‘中科院籍’代表委员的共鸣,非常令人振奋。”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创新从棘手处着眼

  “现在,承担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看上去都很疲惫。”在6月9日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周卫健如是说。  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让她看到,由于在科研经费分配管理上真正用于人的经费太少,导致项目负责人只能靠多申请项目维持正常的科研活动。  与此同时,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科研

时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放权”

   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即政府部门不再介入具体的项目管理,转而由专业机构负责。为了统筹配置财政、科技资源,将建立由各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  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看,为了使政府部门“

为科研人员减负还需“刀刃向内的改革”

华中科大“一张表”实现科研人员近400项流程网上办。华中科大供图 历时四年研发,“一张表”实现科研人员近400项流程网上办,把流程化的工作量减到最轻,华中科技大学的创新举措,受到使用者普遍好评。这启示我们,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既需要来自“上头的压力”,也离不开刀刃向内的主动作为。 表格多、材料

深化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

   北京7月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王志刚:改革就是要让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

  从改变生活的“速度担当”高铁,到方便出行的共享单车摩拜;从当下正热的VR技术,到布局战略前沿的人工智能;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到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初步建立,就连给网友推荐的书单,也都和科技创新、国家治理息息相关……  在和媒体一个多小时的畅聊中,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谈论的主题,始终不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