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科技如何守护绿色净土

你梦想中的草原,是否“风吹草低见牛羊”?而你眼见到的草原,很可能“浅草才能没马蹄”! 由于不合理利用,我国草地载畜量正不断下降。据统计,如今我国约90%的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如何才能让草原恢复繁茂与美丽? 2015年3月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建设启动后,至今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22个研究所的190多位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他们在中国最肥美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进行各种试验,希望找出一条大草原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7月底,《经济日报》记者赴呼伦贝尔,对试验区进行调研。 算大账: 种粮太多,不如种草? “草牧业”的发展理念,是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提出的,他也是这个试验区的科学带头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列举了一组数据来说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弊端:“北粮南运”耗水量相当大,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不合理。产粮区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而我国粮食主产区很多都在缺水的北方。2001至2010年间,“北粮南运”相当......阅读全文

甘南大草原上的“火种”

  “他们骑着马到我们寺院里,住了大概一个月,每天背着一个大箱子到沼泽湿地里去做实验。他们就是兰州大学的(教授)。”2020年8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妙君在甘南科考时,偶遇一位僧人说起30年前遇到兰大科研人员的事。僧人会的汉语不多,但却将“兰州大学”几个字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僧人所说的正

旭日干:草原牧区工业化战略有待深思

  12日,在“2013中国・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院士对草原牧区工业化大开发与生态安全关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草原牧区工业化战略有待深思。   “像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这样的大草原到底该不该工业化开发(能源,煤化工等),在国内业界已成为一个

呼伦贝尔:风吹草低见科技

   8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匡廷云研究了一辈子光合作用,当她第一次踏上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时,她感到自己“回家”了。  日前,匡廷云以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签署了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协议,从此这里正式成为了院士们的家。他们将与另外4位院士一道,在草牧业及草地生态、草

呼伦贝尔医院污水处理设备

呼伦贝尔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呼伦贝尔医院污水处理设备1)通常采用物化+生化方法处理,主要工艺有: 絮凝沉淀(物化)+水解酸化(生化)+深度氧化(生化)+消毒---达标排放絮凝沉淀(物化)+水解酸化(生化)+MBR(生化)+消毒--->达标排放物化:主要是让微生物无法分解的有害沉淀,将絮凝剂、混凝剂等化学

辽阔的草原之都——海拉尔旅游攻略及注意事项

  文化历史  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店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1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

2013中国中俄蒙第三届国际风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保护环境、节约常规能源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pyE铁甲工程机械网-挖掘机网-工程机械网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区,风电产业发展迅猛

内蒙古呼伦贝尔改善草原环境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作为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内蒙古呼伦贝尔以草原生态保护为先,连续十一年坚持退牧还草、生态奖补机制,实现了草原生态的良性演变。   盛夏8月,呼伦贝尔草原再度迎来八方游客。来自河南的耿秋萍第一次见到如此丰美的水草、密集的湖泊、壮阔的林海,不禁惊叹连连。

拯救北方第一大湖:水面10年萎缩520平方公里

资料图:达赉湖   中国北方第一大湖近年来水位一直在下降,它能夠得到拯救吗?霍伟亚前往内蒙古找寻答案。   达赉湖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紧邻俄罗斯与蒙古国,近年水位一直下降。2009年当地政府将中国和俄罗斯界河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海拉尔河河水引入达赉湖,勉

呼伦贝尔:点状开发反哺生态 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呼伦贝尔近年来大幅减少了牲畜量。  穿越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草原,翻越绵延上千公里的大兴安岭,汽车宛如一叶轻舟,在万顷碧波中漂荡。  前不久,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由西南至东北方向,纵贯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由呼伦贝尔草原、

巴西认为气候变化可能致亚马孙雨林变成大草原

  巴西一份科研报告预测说,未来数十年,巴西全国气温将越来越热,北部亚马孙地区极端干旱天气将增多,这可能导致该地区从当今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退化成大草原。   这是《巴西气候变化论坛全国评估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该报告汇集了数百名科研人员在2007年至2013年间的研究成果,并被提交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