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白春礼在上海分院考察调研

3月27至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深入中科院上海分院考察调研。白春礼在考察中强调,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经过知识创新工程13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现在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关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前瞻布局的关系、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的关系、人才队伍与后勤保障的关系,开放观念、开阔眼界、开门拓业,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精心谋划和实施“创新2020”,向党和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上海分院研究所启动实施“创新2020”座谈会上,白春礼和詹文龙副院长一行认真听取了上海分院和各所领导就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和发展,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进一步发挥中国科学院的骨干引领作用,如何启动落实“创新2020”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围绕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詹文龙分别陪同参加调研和座谈。 白春礼强调,要进一步凝练......阅读全文

张亚平调研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单位

  9月4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调研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单位,深入了解上海分院系统单位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推进情况。  9月4日,张亚平一行首先来到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调研,分别听取4个实体科研机构贯彻落实上海生科院改革各项任务推进工作报告,并进行了座谈

百人悼念朱良漪逝世十周年暨中仪学分析仪器北方理事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月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朱良漪逝世十周年仪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北方区理事会议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近100位专家、学者、仪器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在朱老辞世后的今天共话分析仪器十年来砥砺前行中的业绩与经验分享,同时参与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

第三届浦江论坛DMPK学术会议在沪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7月19日,由上海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浦江论坛DMPK学术会议在沪召开。本次会议以“基于药物转运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应用:从计算机、到体外、到临床”为主题,诚邀前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国际药代学会主席、现日本RIKEN研究所所

我国科技工作者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纪实

  当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蔓延之时,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就在研究所和实验室里摆开了不见硝烟的战场,对这一新型流感开展了紧张有序的研究。   流感病毒来自何方、通过什么方式传播、如何尽快获得甲型H1N1流感毒株……为了科学应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用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建好国家实验室

  11月7日~8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先后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进行工作调研。在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研制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时,白春礼指出,根据五中全会的部署,中科院要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目标,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好一批国家实验室,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上海药物所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在线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UNC -Chapel Hill)Bryan Roth课题组的联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羟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是各学科交叉综合的崭新科学。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DNA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生物样品中DNA分子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就可得出该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国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在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讲话在科技人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6位科研人员,他们分别从不同角

九问新冠病毒:比SARS狡猾哪儿?抗生素为啥不管用?

  这个春节,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对于鼠年的憧憬,不断滚动的疫情播报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在这场战“疫”中,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参与医务工作,还不断通过互联网做科普。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这些天面对的线上咨询

追思上海科学家王逸平:病魔难挡“新药梦”

  “王逸平研究员25年如一日,一边与病魔进行顽强抗争,一边取得杰出的新药研究成果;为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他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月28日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举行的王逸平研究员追思会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耿美玉有些哽咽。资料图:王逸平研究员(右一)在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落成

  5月24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宁波生物产业园在这里隆重举行揭牌仪式暨投资项目签约活动。宁波市副市长、宁波市生物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陈仲朝,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宁波市生物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蒋华良,副所长叶阳,副所长李佳等,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服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透视AB中国的服务实践 【前言】       “服务好一个老顾客的费用,是争取一个新顾客的费用1/5”,这句名言为营销界广为传诵并奉为真理。且不论这个也不知道谁杜撰出来的比例关系是否准确,至少意思大家都认同,即永远不要忽视服务。  

基因芯片的制备、应用与前景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是各学科交叉综合的崭新科学。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DNA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生物样品中DNA分子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就可得出该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国内

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

万钢部长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调研

  2014年2月23日,万钢部长一行赴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和国家化合物样品库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丁健所长对药物所承担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情况的汇报,并与专家代表进行了座谈。  在调研和座谈中,万部长对药物所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尤其是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作出的成

80后结构生物学家赵强:因为很酷,我选择了结构生物学

赵强在实验室工作。(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供图)  “为什么会选择生物?因为高考的时候觉得,数理化的体系已经很完整了,但生命科学还有那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  “为什么会选择结构生物学?那是因为觉得它很酷啊!完全不能想象,蛋白质结构可以看到……长出的晶体那么漂亮。”  科学是理性的,可选择自己的科研道路却

制药路漫漫,吾自当求索

  新药研发向来是一场勇敢者的征途,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在“寻找治疗疾病的新药,为人民解除病痛”的过程中,已有88年历史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30年前,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仿佛给药物所的新药创制装上了一个引擎,加速其走过跟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世界认可的“中国实验室”如何炼成

  “原本以为只是个小实验室,没想到你们做得这么棒!”日前,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3位检查官对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给予了很高评价――规范的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管理体系、强有力的质量保证、训练有素的专题负责人和精益求精的实验技术团队,高效地保证了临床前毒理研究的质

痕量分析实验室

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组(1808组)是在许国旺研究员领导下的、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最具综合实力的课题组之一,其前身是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气相色谱组,2001年更名为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组。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色谱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优势研究领域为应用色谱及相关技术进行石油、化工、食品、

药物安评“上海标准”获国际通行证

几天前,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在科技部举行,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平台(GLP)建设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是承担单位之一,中心主任任进在会上介绍了该中心对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当她赶回上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

治疗数种重要疾病新天然药物项目通过评估

9月3日至4日,中科院项目评估监理中心组织包括陈凯先院士、孙汉董院士、马宏建、孔令义、杜冠华研究员等国内同行知名专家组对由昆明植物所郝小江研究员、上海药物所丁健研究员、上海生化所李伯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和特别支持项目“治疗数种重要疾病新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项目结题后的后评

黄鸣龙:严谨治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物简介  黄鸣龙(1898—1979),江苏扬州人,有机化学家,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分,后研究甾体化学,发现了甾体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

国内科研青年人才比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

  本期青塔统计历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人数,结果供大家参考。  从统计结果来看,2012年-2019年共有151家科研机构(不包含普通高校、军校),总共691人获国家优青项目,占总人数的20%左右;其中,中国科学院系统为581人,为科研机构的主要单位,占比超80%;其他单位有中国农业科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两项重大成果同登《Cell》

  2019年开年不到1个月,上海科技大学迎来“开门红”——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国际顶尖期刊《Cell》同时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分别是:上科大免疫化学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分枝杆菌关键药靶蛋白MmpL3以及“药靶─药物”复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创新药物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