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研究并不“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所)成立已有63个年头,从这里走出了三代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他们将土壤所打造成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土壤科学综合研究的机构。 日前,土壤所所长沈仁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打趣地说:“虽然我们搞土壤研究的人看上去总有点‘土’,但土壤科学并不‘土’,土壤所不仅拥有国际上分支学科最齐全的完整土壤学科体系,还将引领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 加强“内功”应对挑战 土壤所成立于1953年。沈仁芳介绍,多年来,土壤所依据学科发展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发展学科体系,在我国土壤科学研究体系中具有自动完善与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图谱的创新能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土壤所面向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了土壤地理、土壤农化、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等完整的学科体系。70—80年代,为解决日益凸显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所率先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生态研究,发展了......阅读全文

沈仁芳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

  8月27日,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成立新一届领导班子,被任命为新一任所长。  沈仁芳,1965年10月生,理学博士,研究员。1986年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获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世界著名的英国洛桑试

沈仁芳代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44.shtm

沈仁芳代表:建议开展健康耕地培育行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43.shtm

沈仁芳:从源头捍卫“净土”,守护粮食安全

   “如何让还没有完全修复的土地也能安全利用?是不是可以探索育秧浸种的方式提高修复效率,同时降低成本?”2月24日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便召集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远程探讨今年的研究项目——如何在轻中度镉污染耕地上,用轻简、安全的技术利用土壤。  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研究并不“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所)成立已有63个年头,从这里走出了三代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他们将土壤所打造成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土壤科学综合研究的机构。  日前,土壤所所长沈仁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打趣地说:“虽然我们搞土壤研究的人看上去总

治气治土防水污染-来听江苏代表们的“妙计良策”

  力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治污攻坚战”,是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必须攻克的一关。深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江苏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团的代表中,更是集中了一批在大气、水环境、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专家。身在北京,他们心系家乡的生

南京土壤所召开发展规划研讨会

  7月26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召开发展规划研讨会,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精神,并结合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综合评估情况和当前发展形势,对研究所“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布局调整、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战略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由

安捷伦携手南京土壤所-共谱土壤安全新篇章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1年6月21日,安捷伦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举行共建示范实验室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这一实验室,加强长期合作,深入生态环境热点领域,开发前沿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安捷伦副总裁、实验室解决方案大中华区总经理陈亮,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以及南

两会热议人才话题-听听中科院代表们怎么说

回顾今年两会,科技领域代表委员们等广大科技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人才”。 本报两会期间先后关注报道了高校“挖人才”乱象,本土人才待遇低,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话题。采访中,记者深感人才市场之“乱”给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发展带来的困扰。 为进一步探讨人才市场乱象话题,记者采访了来自

沈忠芳:我国航天武器事业的建设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79.shtm

法国五专家访问南京土壤所

  2月27日至3月5日,法国陆地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研究中心(BIOEMCO)主任Luc Abbadie教授、Christian Hartmann博士,法国科学院(CNRS)中法合作项目管理协调员Catherine Bastien Ventura女士以及奥尔良大学副校长Ary Br

中科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

        5月10日上午,中科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土壤研究所举行。揭牌仪式由实验室主任骆永明主持,常务副所长沈仁芳作了重要讲话。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和林先贵研究员共同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揭牌,赵

绿水青山:科技为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我国第二大经济省和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区域,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繁荣。 不过,蓬勃的经济,密集的人口,也为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让江苏省乃至全国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实现“双丰收”,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携手共进,用科技力量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土壤修复:基础、应用、示范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研究2011年度总结召开

  2月23日至25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课题“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研究”课题在南京召开2011年度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赵其国院士,朱兆良院士,中科院资环局生态处业务主管杨萍,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副所长蒋新,项目首席科学家史学正研究员以及课

翁红明研究员获“仁科芳雄亚洲奖”

   2017年8月13日,日本仁科纪念财团在其网站公布第5届“仁科芳雄亚洲奖”获奖者为中科院物理所翁红明研究员,旨在表彰他为发现外尔半金属作出的理论贡献。  翁红明研究员近年来在拓扑物态研究,尤其是理论预言拓扑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突破性研究成果。2014年底,他与方忠、戴希研究员等合

发展土壤污染修复产业需练好内功

  “目前我国农用土壤修复技术日趋成熟,工业用地修复需求逐渐上涨,但修复效果参差不齐,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将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所)所长沈仁芳日前在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上表示。  土壤修复技术逐步完善  20世纪60年代,氮磷钾等肥料被广泛施用于土地后,

南京土壤所揭示玉米铵偏好特性对其氮肥利用率的贡献

  施用氮肥是保障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但是作物氮肥利用率很低,施入土壤的氮肥仅有1/3被作物吸收利用,剩余的2/3损失到环境或者残留在土壤,这不仅会对水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也浪费了肥料,降低了经济效益。提高氮肥利用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铵态氮和硝态氮是

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召开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当前世界各国土壤资源正面临着土壤污染、功能退化等威胁,土壤安全问题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为提升土地质量,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将农业用地纳入到绿色发展中。同时围绕土地保护,国家在“863”“973”等重大科学

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无人区“达尔文死海”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时任副所长徐旭东呼吁尽快构建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体制机制,破解“达尔文死海”难题。而今,回忆起当年的提案,徐旭东说:“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中试放大、批量生产、满足用户体验,绝非一蹴而就。”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大多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0年学术年会

  2010年12月29日至30日,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土壤所大礼堂召开。   南京土壤所所长、实验室主任沈仁芳研究员致开幕词,他总结了2010年实验室的主要工作进展,通报了2010年实验室评估取得的良好成绩,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发展作了部署安

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研究中心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结果。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启动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工作,对国家工

沈其荣院士:科学的初心从土壤中生长

  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还在田间地头。11月18日上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的时候,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沈其荣正在该校白马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手把手地带领团队做果树的秋季基肥施用。  “提高土壤肥力是提升作物高产、优质、口感的关键,这也是40年来我们团队

第八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会在台北举行

  12月5日至12日,由中华土壤肥料学会和中国土壤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会”在台湾台北市举行,200多名来自两岸的土壤肥料界专家学者、生产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出席。全国近二十个省份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等28人组成中国土壤学会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中科院土壤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6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主办、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的“土壤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等以及来自院内15家科研单位的50余位土壤学界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如何推动中科院土壤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拓展学

沈跃跃:坚决打好防治土壤污染攻坚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近日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专题调研组在湖南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坚决打好调整产业结构、防治土壤污染这场攻坚战。   8月18日至22日,专题调研组听取了湖

基于量子信息学成就-中科大陆朝阳获“仁科芳雄亚洲奖”

  2019年12月6日,日本仁科纪念基金会在东京会馆召开仁科芳雄奖项的颁奖典礼和晚宴,来自日本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资深教授出席。基金会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林诚宣布将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洲奖”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表彰他在“基于单光子的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for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学术年会现场  1月17日至18日,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南京土壤研究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环局生态环境处等相关领导应邀参加并分别作了讲话。  首先,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实验室主任沈仁芳研究员致辞,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

中科院建成14个“特色研究所”-打造科技创新“特战旅”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27日在北京透露,2015年该院先后启动两批共14个研究所试点建设“特色研究所”,通过3年试点建设,这14个研究所已于今年7月顺利通过验收。  中科院当日举行2018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严庆介绍中科院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进展时透露了上

第一届污染场地修复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第一届“污染场地修复:政策、技术与融资机制”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11月22日至24日“第一届污染场地修复:政策、技术与融资机制”国际研讨会于在南京成功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科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和西图国际

南京土壤所植物氮铝相互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铝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产潜力发挥的重要因子。同时,由于酸性土壤上铵的硝化作用比较弱,无机氮的形态是以铵态氮为主。长期以来,酸性土壤上这两个特性(铝毒和铵态氮为主)是否在植物体内(耐铝毒和偏喜铵)有关联倍受关注,但是一直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  最近5年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