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生物所解析出耐药基因在细菌间传播网络规律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课题组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该研究首次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为依托,解析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网络和规律,对深入认识细菌耐药性的进化、细菌耐药的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并将以“封面故事”形式发表。 近年来,随着“超级细菌”的不断出现,问题日益突出。细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由大量耐药基因所编码,然而,具有高风险等级的可移动性的耐药基因在细菌及人体和动物肠道菌群间的传播网络及传播驱动力并未得到完全揭示。 研究人员全面分析后发现,可移动性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4个细菌门当中的790个细菌种之中,其丰度和转移频率在变形菌门中显着富集。这些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近期转移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由703个细菌种、16859个种间配对所组成。对该网络进行解析,发现细菌个体间耐药基因的转移由细菌种属进化关系所主导,又同时受制于生态屏障;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耐药基因在人......阅读全文

简述耐药细菌的危害

  耐药细菌和敏感细菌在致病性方面差异不大,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不改变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最主要的挑战在于细菌获得耐药后,治疗困难,对感染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会大幅上涨。 [1]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

专家解读耐药细菌知识

  1. 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 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1.1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共同具有一个核心β—内酰胺环,其基本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借助其分子中的

美研究表明天生弱点让“超级细菌”失去耐药性

  当普通细菌进化成“超级细菌”,能抵抗多种抗生素,感染了这些细菌就非常麻烦。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无需开发新抗体也有可能遏制“超级细菌”感染的传播。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细菌是天生的竞争者,一种细菌能杀死另一种。耐多种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是一

高分子聚合物或将解决耐药超级细菌问题

  当前,耐药菌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可能很快超过我们开发新抗生素的能力。近日,一个国际团队正试图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来治疗多种超级细菌。   这家来自IBM Research以及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BN)的团队创建了一类新的合成聚合物,并希望可以治疗五种致命的耐药细菌。虽然这种方

“超级细菌”耐药性强-专家预测可能在中国出现

  日前,一种“超级细菌”现身印度等国,引起广泛关注,耐药患者之所以频现,与抗生素滥用有关。昨天,北京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家委员会成立,本市将在年内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及时发现耐药致病菌。初期包括所有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未来将覆盖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  

高分子聚合物或将解决耐药超级细菌问题

  当前,耐药菌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可能很快超过我们开发新抗生素的能力。近日,一个国际团队正试图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来治疗多种超级细菌。   这家来自IBM Research以及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BN)的团队创建了一类新的合成聚合物,并希望可以治疗五种致命的耐药细菌。虽然这种方

扼住超级细菌的“命门”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乔帅,博士毕业延期了一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科研生涯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居然柳暗花明了。  不久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其导师黄亿华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细菌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LptD-LptE)的结构解析,为设计抗击“超级细菌”药物铺平了道路,乔帅是论文第一作者。

怎样预防超级细菌感染?

  超级细菌与曾经大规模暴发流行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不一样,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在人-人、人-动物之间传递。超级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感染,不是传染病,而且一般发生在医院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WHO建议勤洗手为一种防止传染的措施。

“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

  近期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细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超级细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请关注——“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   “超级细菌”基因强悍   “超级细菌”近来引发全球关注,英国因其科研人员主导相关研究和国内病例数量较多而成为这一事件的焦点。

超级细菌的中国现实

  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监测中,发现了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即超级细菌)。  自从8月国外报道有患者感染携带NDM-1基因细菌以来,中国有没有“超级细菌”(Superbug)的问题就是公众的关注焦点,直到此次公布之前一星期,中国的官方说法

细菌耐药性与耐药机制概述

1.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包括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DNA解旋酶、DNA拓扑异构酶Ⅳ的改变等3.抗菌药物渗透障碍,包括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通道蛋白丢失4.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亢进上述四种耐药机制中,第一、二种耐药机制具有专一性,第三、四种耐药机制不具有专一性。

简述多药耐药细菌的耐药机制

  多药耐药性(MDR)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多见的有革兰阳性菌的多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DR-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常在重症

Nature新闻:银对抗细菌解决细菌耐药性

  科学家们发现,细菌跟狼人和吸血鬼一样,都怕银。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用这种贵金属来对抗感染。公元前400年,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首次描述了银的抗菌特性。不过一直以来,银的抗菌机理还是个谜。   据Nature网站的报道,波士顿大学James Collins领

Nature子刊:这种抗生素消灭超级细菌-避免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正日益成为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巨大威胁。有调查预测,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50年将有累计3亿人死于抗生素耐药,这比癌症死亡更可怕。  然而由于存在科学障碍以及投资回报降低等因素,抗生素的研发进展非常缓慢,远远跟不上抗生素耐药发展的步伐,因此,对不会直接导致耐药性的新型抗感染

科学家发现新型“超级细菌”-对抗生素有耐药性

  据俄罗斯卫星网13日报道,生物学家在巴西发现数十种新的沙门氏菌菌株,这些菌株对大多数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科学家们将结论及抗击这些“超级细菌”的可行方法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巴西圣保罗大学学者费南达阿尔梅达(Fernanda Almeida)称:“我们发现,在食物和人体内都有大

我国细菌耐药情况有所缓解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日前表示,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逐步提高,细菌耐药情况有所缓解。但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张宗久日前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启动的“2017年抗菌药物合

细菌耐药问题不容忽视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11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在“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上指出,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是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是导致细菌对抗菌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表1)。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为此WHO专门发表了针对细菌耐药问题的专家建议(WHO/CDS/CSR/DRS/

细菌耐药性是什么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治疗药物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作用就明显下降。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上以来,目前全世界发现和半合成得到的抗生素有上万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近百种,这些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获得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二)

1.2.2 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引起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而抑制DNA的合成,从而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细菌DNA拓扑异构酶有I、Ⅱ、Ⅲ、Ⅳ,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拓扑异构酶Ⅱ又称DNA促旋酶,参与DNA超螺旋的形

基层医院如何监测细菌耐药?

  细菌耐药评析  细菌的天然耐药性是稳定的,但获得性耐药性会随抗菌药物使用压力的不同而不同。医院不间断、广泛地对细菌进行耐药监测,可以掌握细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医生初始用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耐药监测数据的价值是建立在规范操作基础上的,不正确的监测结果,不仅不能指导临床用药,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

“超级细菌”离我们还有多远

 就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的第2天,一篇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的报道又戏剧性地将人们带入另一片恐慌:研究者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国的许多地区均分离到可以产生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的超级耐药细菌。这些细菌

汪复教授:详解“超级细菌”

  新闻背景   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级细菌( S u p e r b u g)”,对当前所有临床应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新型“超级细菌”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由此,一场“超级细菌”的风

“超级细菌”首现致死病例

“超级细菌”的出现为滥用抗生素问题敲响了警钟,图为一美国超市免费向顾客发放抗生素   前不久在南亚首先发现的一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有抗体的“超级细菌”,已导致了一名比利时男子不治身亡。这是“超级病菌”爆发后确认的第一例死亡病例。   首次出现死亡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宣布甲型H1N

治疗超级细菌感染的介绍

  针对超级细菌的流行趋势,研发新型抗生素或新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且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的研发速度。而疫苗接种在人类健康史上对于控制严重致病菌的感染、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异性疫苗将从源头上控制超级细菌的传播与感染。

DNA测序抑制超级细菌传播

  超级细菌的暴发困扰着英国剑桥市新生儿特殊护理病房的医护人员。在基因测序的帮助下,去年以来持续数月的困境终于结束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柳叶刀―传染病》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科学家首次测序了病原体基因,以便积极控制进行中的超级细菌暴发。   英国剑桥大学的临床微生物学家Sharon Peacoc

英国河水发现超级抗药细菌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警告称,英国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处理厂发现高抗药性菌株。或将引发潜在超级细菌的威胁性。英国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处理厂发现的超抗药性菌株  据悉,高抗药性细菌是英国沃里克大学专家在污水处理厂采集样本时探测到的,它们是人类粪尿中的大肠杆菌株,它可以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