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CB1 的研究成果。 人源大麻素受体(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 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量最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大麻作为药物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大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四氢大麻酚(∆9-tetrahydrocannabinol, THC)主要作用于CB1。CB1是治疗疼痛、炎症、肥胖症以及药物滥用的潜在药物靶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CB1的结构信息,基于CB1的药物研发并不顺利,在过去几年中多个国际药企以CB1为靶点的新药研发项目均因严重的副作用终止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体中80%的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以及40%的上市药物均与GPCR相关。GPCR与其配体复......阅读全文

雷鸣博士访问生物物理所

报告现场   7月19日下午,应张荣光研究员的邀请,国家蛋白质科学(上海)研究中心主任雷鸣博士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501会议室做了题为Structural Studies of MLL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es的精彩学

生物物理所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STAT6对N4位点DNA的识别机制,解决了过去10多年来一直没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研究工作主要由生物物理所刘志杰课题组博士生李静和美国UCLA程根宏

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中获重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该项成果以Crys

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中获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该项成果以Crys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迎来50华诞

50年前,贝时璋以战略科学家的眼光把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组建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在上世纪60年代,曾将一只小狗送上太空,为载人航天进行先期探索;60—70年代它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人工胰岛素;在最近5年中,它又以《细胞》《自然》《科学》发表28篇论文的优异成绩蜚声海内外。研究

Craig--Denise-Motell教授在生物物理所做报告

  应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所长的邀请,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Craig Montell教授和Denise Montell教授于5月10日上午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做学术报告,报告由朱岩研究员主持,几十名科研人员和学生聆听了本次

生物物理所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研究中证实,γ-干扰素(IFNγ)介导LXA4下调是维持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进乳头状瘤的重要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秦志

生物物理所在压力应激障碍领域取得进展

  “战斗-逃跑”反应是指人和动物在面临生存威胁时表现出的应激性生理反应,帮助个体更有力地战斗或逃跑,以增加生存概率。《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便是这一过程的生动范例。在某些人群中,过度或反复的“战斗-逃跑”反应引发一类称为创伤后压力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生物物理所通过2011年修购专项验收

  4月9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科研条件处专项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生物物理研究所2011年修缮购置专项项目进行了验收。   专项办主任田东生代表中科院主管部门介绍了修购专项的实施情况、年度验收标准和具体要求,同时也强调了中科院修购项目来之不易,希望研究所高度重视修购项目的实施

生物物理所科研仪器集成创新获得新突破

  5月11日,由生物物理所刘志杰研究员领衔设计和构建的“自动化、高通量基因到晶体流水线”通过专家组技术验收。   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的办院方针指引下,生物物理所利用有限的科研资源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象定位于难度较大的“人源膜蛋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代表来访生物物理所

座谈会现场  3月14日下午,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对外合作总监倪彬晖博士及对外合作项目经理王敏来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探讨发展合作事宜。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之一,业务涉及疫苗、生物制药、健康药业产品,仿制药和动物保健产品等,其研发方向与生物物理所的很多研

生物物理所发现调控“年老忘事”新靶点

9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课题组题为Increased GSNOR expression during aging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creases S-nitrosation of CaMKIIα的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Ne

Thomas-C.-Südhof博士访问生物物理所

徐涛颁发证书  6月28日,应孙坚原研究员的邀请,本年度“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习教授”,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以及美国科学和艺术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Thomas C. Südhof博士和夫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陈路教授,来生物物理研究所访问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孙坚原研究员

生物物理所Blood: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和免疫学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生物物理所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研究中证实,γ-干扰素(IFNγ)介导LXA4下调是维持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进乳头状瘤的重要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第三次生物成像论坛在生物物理所召开

  4月8日上午,来自孙飞、朱平、苗龙、徐涛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和生物成像中心的高级技术人员,在生物物理所召开了第三次生物成像论坛。   会议首先回顾了生物成像中心成功建立300KV Titan Ciros 超高分辨率电镜后所取得的成绩,同时结合近期举办的能量过滤以及STEM培训活动,本

Nature,Cell一前一后,中美两篇竞争性论文:大麻素受体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了结合并响应大麻化学成分的大脑受体:大麻素受体的最新三维结构图。这一研究将有助于研发靶向这一受体的新治疗方法。  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南医学中心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系副教授Daniel Rosenbaum博士。  同

Nature,Cell中美两篇竞争性论文:大麻素受体结构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了结合并响应大麻化学成分的大脑受体:大麻素受体的最新三维结构图。这一研究将有助于研发靶向这一受体的新治疗方法。  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南医学中心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系副教授Daniel Rosenbaum博士。  同

生物物理所赴佛山考察并商谈合作项目

  7月8日至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龚为民一行赴佛山考察,同佛山市政府副市长李子甫、副秘书长李昌群、科技局局长胡学骏、佛山新城管委会主任赵海、副主任徐平等进行座谈,并参观了即将开工建设的实验室现场和周边人文环境。   龚为民在会谈中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闭幕之际,率先研究和谋划科研机构同地

生物物理所在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研究中取得进展

  9月30日,PNA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药物靶向输送领域的最新成果。这是他们继发现纳米酶(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并将其应用于肿瘤诊断(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之后,又一次将纳米材料的新特性应用到肿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决定偏好行为的神经基础

  近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力课题组龚哲峰副研究员等人关于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增加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会促进幼虫的避光行为,而抑制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则能够逆转幼虫的避光行为为趋光行为

生物物理所揭示疱疹病毒抑制宿主mRNA机制

  病毒在与宿主长期的博弈过程中,进化出多种机制来对抗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反应。其中,通过干预宿主的mRNA出核转运过程,进而阻止宿主细胞建立合适的抗病毒环境,是重要策略之一。例如,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和水疱性口炎病毒的M蛋白均被发现可以广谱抑制宿主mRNA出核转运。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γ疱疹

生物物理所女娲基因组资源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变异图谱是研究人群演化史、医学遗传学、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基础。此前,大多数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血统人群。已有研究表明,罕见和低频的变异往往特定于人群或样本,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变异。针对特定人群的基因组数据可以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区域适应性研究、用药指导等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单

生物物理所揭示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8月9日,国际肝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志海研究组关于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分子S100A4促进肝脏纤维化的新进展,标题为S100A4 promotes liver fibrosis via activation of hepati

生物物理所阐述自噬小体成熟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实验室于11月24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 杂志上在线发表文章,阐述O-GlcNAc糖基化修饰SNAP-29并调控自噬小体的成熟。  细胞自噬是一个基于溶酶体的胞内降解过程。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或各种应激条件下,细胞自噬将被激活,胞内组分被自噬小体运输

生物物理所等绘制人类海马体发育细胞图谱

  1月16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Deco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系统阐明了人海马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细胞命运决定因子,绘制了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解析了海马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细胞类

生物物理所973项目发表Cell-Research文章

  8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凯组和赵永芳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Substrate-bound structure of the E. coli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porter MdfA 的研究成果。  细菌的药物抗性是当今全球面临

生物物理所在金属蛋白设计方面获得新成果

  3月29日,《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扩展基因密码子,实现了具有金属结合能力的非天然氨基酸8-羟基喹啉丙氨酸(HqAla)在活细胞中的基因编码。   基因编码具有金属离子结合能力的非天然氨基酸对于酶工程及机理研究、设计蛋

生物物理所发表BAH结构域研究综述文章

  11月27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评论》(Crit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组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AH Domain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