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日本核聚变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近日宣布,在其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加热等离子体的100万伏加速器中产生了能够持续60秒的强电流密度粒子束。60秒是实验设备限定的运转时间,有望进一步实现ITER提出的3600秒的目标。此前的时间仅为0.4秒,这标志着长时间维持核聚变燃烧等离子体状态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该技术将用于在法国南部建设的ITER反应堆,100万伏负离子加速器可长时间保持等离子体上亿度高温中性束注入装置中。 此次,QST通过高精度三维粒子束轨道模拟,修正粒子束偏离,研发抑制电子产生的技术等措施,使电极的热负荷降低至此前的三分之一,连续稳定地产生了与ITER具有相同能量和电流密度的粒子束。......阅读全文

日本核聚变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近日宣布,在其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加热等离子体的100万伏加速器中产生了能够持续60秒的强电流密度粒子束。60秒是实验设备限定的运转时间,有望进一步实现ITER提出的3600秒的目标。此前的时间仅为0.4秒,这标志着长时间维持核聚变燃烧等离子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修后首次进行粒子束碰撞试验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新闻处日前表示,该组织计划在3日开始大型强子对撞机在检修并加固后的首次粒子束碰撞试验。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新闻处称:“日内瓦时间明天(3日)早上,重启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27个月以来的首次物理试验。大型强子对撞机在时隔2年多后重启,并以前所未有的13兆电子伏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粒子束流亮度创新纪录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4月22日凌晨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其粒子束流亮度达到每秒每平方厘米4.67乘以10的32次方,打破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粒子加速器2010年保持的每秒每平方厘米4.024乘以10的32次方的粒子束流亮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报称,这一新纪录是大型强子

ITER TF 68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通过5K低温大电流测试

  继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中CC 10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原型件研制和测试后,6月26日至7月13日,由等离子体所一室承担的ITER大型超导馈线系统采购包再传捷报:TF 68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原型件成功通过全电流68kA

电流密度的单位及公式

电流密度的单位是:安培每平方米,记作A/㎡电流密度的公式是:J=I/A,其中, I是电流,J 是电流密度,A 是截面矢量。一.电流密度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矢量[1],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电流方向单位面积的电量,以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这矢量的正方向。二.载流量在规定条

载流量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矢量[1],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电流方向单位面积的电量,以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这矢量的正方向。单位:安培每平方米,记作A/㎡。 它在物理中一般用J表示。载流量: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导线截面积与载流

ITER校正场线圈10KA电流引线原型件通过低温性能测试

  1月25日至2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室承担的ITER大型超导馈线系统采购包项目再传捷报:高温超导校正场线圈10千安电流引线原型件成功通过稳态和脉冲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50K氦气冷却流量需求约为0.066 g/s/kA,优于ITER设计要求

ITER环向场线圈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原型件测试顺利完成

  近日,国内自主研制的ITER环向场线圈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以下简称“TF HTSCL”)原型件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制造,并顺利通过全电流68 kA稳态和75 kA过流运行测试。来自ITER组织的Seungje. Lee博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Y. Yang教授等专家参加了此次现场测试工

为什么电流密度越大,能量消耗越多

电流密度越大,根据物理学,通过相同面积(体积)的电流就越大,消耗的能量自然就越多

光电测试的电流密度为什么是负值

爱因斯坦的量子论提出光子的能量E=hv,光子到达金属板上激发电子形成光电流电子具有的初能量W0=hv-w(逸出功),电子到达阳极时如果阳极板连接电压源负极,电子能量变小,如果我们测出电流恰为零时的电压,eU=hv-w,测量多次记录数据画图处理数据即可得出h的值(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h值与公认值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