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JCB:饶子和院士与胡俊杰研究组解析线粒体融合蛋白结构

2016年11月14日细胞生物学的高水平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饶子和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在人类线粒体融合蛋白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饶子和院士、胡俊杰教授与清华大学的娄智勇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线粒体会进行融合和裂变。外线粒体膜的融合,需要线粒体融合蛋白(MFN)——一个动力蛋白样的GTPase。究竟MFN如何介导膜融合,我们还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人类MFN1一个最小的GTPase结构域(MGD)的晶体结构,包括预测的GTPase和C末端尾巴(CT)的远端部分。 该结构显示,从GTPase伸出的三个螺旋和从CT伸出的一个螺旋,形成一个螺旋束(HB),紧密结合到GTPase结构域,类似于细菌类动力蛋白的配置。研究人员表明,核苷酸结合口袋浅而窄,从而呈现出弱的水解作用和对镁离子的更少依赖性,HB的这种联系会影响GTPase......阅读全文

线粒体融合蛋白2决定细胞生死

  有机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一种传感器,能检测自身“内部”环境是否健康。这种“报警器”存在于内质网(ER)中,能感知细胞所受的压力,引发修复反应或让细胞走向死亡。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RB)科学家最近发现,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于正确检测细胞压力水平起着关键

JCB:饶子和院士与胡俊杰研究组解析线粒体融合蛋白结构

  2016年11月14日细胞生物学的高水平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饶子和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在人类线粒体融合蛋白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饶子和院士、胡俊杰教授与清华大学的娄智勇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线粒体会进行融

线粒体融合蛋白2决定细胞生死 将作为治疗标靶

  有机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一种传感器,能检测自身“内部”环境是否健康。这种“报警器”存在于内质网(ER)中,能感知细胞所受的压力,引发修复反应或让细胞走向死亡。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RB)科学家最近发现,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于正确检测细胞压力水平起着关键

线粒体膜融合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Sequences flanking the transmembrane segments facilitate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and membrane fusion by mitofusin为题,在

融合蛋白的结构设计介绍

  构建融合蛋白的基本方法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天然或人工编码的多肽序列模块化,并使用基因编码的DNA序列模板合成,随后将第1个蛋白的终止密码子删除,再接上带有终止密码子的第2个蛋白基因,以实现两个基因的共同表达。通过控制每一个功能肽模块在整体蛋白材料中的确切位置和密度,人们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融合蛋

线粒体基质的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含有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应的酶等众多蛋白质,所以较细胞质基质黏稠。苹果酸脱氢酶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线粒体基质中一般还含有线粒体自身的DNA(即线粒体DNA)、RNA和核糖体(即线粒体核糖体)。  线粒体

PNAS:线粒体膜融合研究方面获进展

  2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课题组、胡俊杰课题组和美国科学院院士JodiNunnari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trimeric assembly of the mitochondrial

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由外至内可划分为线粒体外膜(OMM)、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IMM)和线粒体基质四个功能区。处于线粒体外侧的膜彼此平行,都是典型的单位膜。其中,线粒体外膜较光滑,起细胞器界膜的作用;线粒体内膜则向内皱褶形成线粒体嵴,负担更多的生化反应。这两层膜将线粒体分出两个区室,位于两层线粒体膜之间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Ⅰ的结构揭晓

  德国科学家成功揭示细胞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Ⅰ的结构,并发现了分子复合物中的全新能量转换机制,细胞可通过该机制使用储存在营养中的能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1日的《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有氧呼吸是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类等有机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In an attempt to be concise and understandable, introductory level courses and textbooks frequently present concepts that are technically corr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