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白春礼:精准化解区域人才发展困局

参与“西部之光”计划的学者在野外实地调研。 【强国密码】 20年前,为了缓解西部科技人才匮乏之困,一项名为“西部之光”的区域性人才培养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率先启动推出。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西部之光’计划”)的支持下,扎根西部,建功立业,构筑科研梦想。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20年来,“西部之光”计划不断扩大光热覆盖效应,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率先布局,引导人才到西部建功立业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西部神奇的冰川大漠、戈壁草原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特有物种,无不蕴含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但西部的科技发展长期陷入欠发达、缺资金、缺人才的恶性循环。如何摆脱留人难、引人更难的困境,成为西部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1996年,中科院在对西部地区28个院属单位的人才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后,针对西部科技人才匮乏的局面......阅读全文

“第一动力”的历史自觉:中国创新的时代答卷

   历史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递进。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会堂,中国“火药王”王泽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共同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握住两位大奖得主的手。  如潮的掌声,是对复兴大道上科技成就的礼赞,也是对中国坚定走创新之路的共鸣。  40年前,同样如潮般的掌声曾在这里响

各地新建高校,你看好哪几所?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国内高校进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除了办学历史悠久而且实力雄厚的双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断涌现的新建大学也在蓬勃发展。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达403所,接近普通本

《科学新闻》:国际合作诠释大国实力

   国际科技合作早已不是个新鲜事儿。  30年来,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突飞猛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科技合作内容中,却总不如一个“民生”来的更为触动人心。  成都山地所,扛起的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中“民生”这杆大旗。  堰塞湖处置、

第九届中科院—新疆科洽会召开

   8月29日,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科洽会”)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农博园开幕。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张亚平指出,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相继实

科普与科创: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科学技术呈现突破性发展的新态势,科技创新成为当代文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  科技创新、普及与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很快,不仅推动着创新成果的全民普惠,提高了人类社会的发

我国三萜类化学原创性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对15种五味子科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后,首次发现了具有8种骨架类型的80余个高氧化度、结构新奇的三萜化合物。所发现的部分新骨架降三萜和一些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其中一个木脂素类化合物(SM10)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毒性作用较低,可作为抗艾滋病病毒的辅助

成都唯实顺利通过2012年度“西部之光”项目初评

  9月14日,成都中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金属卷带真空高温处理炉的研制”参加了中科院成都分院组织的2012年度“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申报初评答辩会,并最终排名第二顺利通过初评。这是成都唯实自2009年起,申报通过的第四个“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这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将起

成都山地所大型滑坡变形演化预测研究取得进展

  滑坡是地壳表层岩体的一种地质灾变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危害极为严重。尤其是大型滑坡具有规模大、成因机制复杂、危害严重等特点,对大型滑坡的变形演化预测研究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秀珍副研究员以西部重大水电工程区的某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

政策与管理所陈锐研究员在兰州文献中心作学术报告

  8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锐研究员借与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开展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西部地区低碳社会实现路径研究”合作研究期间,在兰州文献中心报告厅作了题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低碳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学术报告。   陈锐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意义、区域低碳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招揽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行业人才

  “建好大楼、引好人才、做好项目,为重庆经济、两江新区和三峡库区发展作出贡献。”这是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11月28日举行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奠基仪式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希望。  选址两江新区建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标志着两江新区按照中央要求,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研创新基地

郝小江课题组发现抗阿尔茨海默病先导化合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AD治愈方法或药物。近年来,针对AD的新药潜在靶点探索及开发作用于潜在新药靶点的药物是医药企业、科研院所探索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生

最新研究在灌树蛙属分类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灌树蛙属Raorchestes由Biju等学者于2010年建立,隶属于树蛙科Rhacophoridae,该属物种的体型较小,体长15-45 mm,常栖息于灌木丛中,繁殖方式为直接发育,即蝌蚪在卵内完成变态过程,直接孵化出幼蛙。该属包含68个物种,其中多数物种分布在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脉),此外还

我国学者揭示兰州大气总汞的浓度水平、时间变化及来源

  2020年3月10日,地球和环境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STOTEN) 发表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云南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成果“Latest observati

揭示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

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

长春应化所薛冬峰研究员来新疆理化所作学术报告

     薛冬峰研究员作报告   9月24日至27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薛冬峰研究员来新疆理化所进行学术交流。   访问期间,薛冬峰研究员作了题为《探索新型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报告。报告从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引入,着重探讨了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材料,详细介绍了NLO与晶体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磁场重联释放磁扭缠的物理过程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活动区暗条爆发与小尺度磁重联关系方面取得研究进展,首次观测到磁重联可以释放磁纽缠这一新的物理现象。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11837)。该项工作主

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

我国学者在含钛多晶橄榄石电导率分析中获进展

  前人关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微量元素掺杂的矿物岩石的电学性质报道,主要集中在氢元素(或结构水),而其它的微量元素较少。近来,关于高温高压下含水的橄榄石弹性波速研究结果表明,钛含量对弹性波传播速度有重要影响,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代立

新疆理化所在土壤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工业活动的排放。许多PAH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三致”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土壤是PAHs主要的汇集地,且PAHs在

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及综合评估项目研讨会召开

  11月28日,为尽快落实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副院长丁仲礼加强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的指示,推动西藏区域科技创新集群建设,“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及综合评估”项目在京召开研讨会。西藏创新集群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集群办公室主任、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与来自青藏高原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形成机制被发现

  6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发现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有持久性自由基的产生。  多环芳烃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据介绍,环境持久性有机自由基(新型的环境风

新疆理化所多目标爆炸物比色检测试剂设计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爆炸物安全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窦新存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One-step Instan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Military and Improvised Explosives F

粘土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有关纳米零价铁技术的研究颇受关注。与毫米级或微米级的零价铁相比,纳米零价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快速去除地下水体和土壤中硝基芳香化合物、氯代芳烃和重金属离子等多种高毒、持久、易富集性污染物。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与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有机改性粘

新疆理化所发现粘土表面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行为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工业活动的排放。许多PAH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三致”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土壤是PAHs主要的汇集地,且PAHs在表层土壤的光

新疆理化所在原子尺度揭示固液相变机制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固液可逆相变原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In situ study on atomic mechanism of melting and freezing of single bismuth nanoparticles 为题发表在

中青报:打破藩篱 让人才“各得其所”

  在近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中,十大“重大政策”提出了未来10年人才工作的宏观举措。其中,有两大政策直接涉及了人才流动: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

新疆理化所在土壤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研究取得进展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工业活动的排放。许多PAH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三致”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土壤是PAHs主要的汇集地,且PAHs在

研究揭示水分波动调控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和生长动态

  在过去的十余年的热带森林研究中,二氧化碳施肥令树木加速生长(Acceleration-growth hypothesis, AGH)和干旱稳性(Drought-resilience hypothesis, DRH),是两个颇为流行的假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和版纳生态站

我国科学家发现提高水稻抗旱能力基因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水稻中高表达拟南芥WRKY57基因能显著提高水稻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耐受性。该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科学前沿》上。  干旱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但是国际上对于植物对干旱耐受性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