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纳米探针让肿瘤组织现形

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进入肿瘤后发出荧光的纳米探针,可在癌症手术时作为通用显像剂。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成功使用了这种类似晶体管的探针,并发现其能标记出直径小于1毫米的肿瘤结。 目前对许多癌症,尤其是早期或较早期的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因为在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在切除肿瘤时,医生需要确保没有遗漏癌细胞,尤其是在肿瘤边缘位置的。图像引导手术能帮助医生探测到遗留的肿瘤组织,找到大小可见的肿瘤结节。然而,现有的癌症手术显像技术敏感度和特异性尚不足,因此可能会将非癌变组织,比如棕色脂肪组织等代谢活动较快的组织,误认为肿瘤组织。 此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布兰·萨摩儿、高金明及其同事,合成了一种携带已被临床批准的荧光染料的纳米粒子探针。纳米探针是一种能探测单个活细胞的新型超微生物传感器,而采用的染料与手术室使用的标准相机......阅读全文

纳米探针让肿瘤组织现形

  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进入肿瘤后发出荧光的纳米探针,可在癌症手术时作为通用显像剂。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成功使用了这种类似晶体管的探针,并发现其能标记出直径小于1毫米的肿瘤结。  目前对许多癌症,尤其是早期或较早期的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案

功能纳米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胞检测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若能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时治疗,可大大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因此,对于肿瘤的早期检测和诊治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肿瘤早期诊治,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检测活细胞内一种肿瘤标志物,这可能会带来“假

Small:新荧光纳米探针助力肿瘤治疗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ma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混合金属聚合物纳米颗粒,其在肿瘤细胞周围特殊的酸性环境下就会发光用以指示肿瘤所在,因此可以鉴别任何肿瘤的非特异性探针或许就可以用于监测癌症的发病部位、扩散及其疗法的有效性。  癌性肿瘤pH通常比正常

纳米枪技术问世 精准杀伤肿瘤组织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纳米枪技术全球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全球首例运用纳米枪技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试验早前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成功操刀。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杨光华告诉记者,“纳米枪”技术,是新型纳米粒子靶向核素(ImDendrim)治疗实体肿瘤技术的简称。纳米枪不属于药物,本质上

新型纳米探针可用于肿瘤靶向发光示踪

  稀土发光纳米晶由于可以在近红外光激发下产生上转换/下转移发光,具有发光寿命长、量子产率高和发光波长可调等优点,在体外诊断与医学影像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发光调控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高质量的稀土纳米晶通常在油相中合成,如何将油相分散的稀土纳米晶设计成具有良好水溶性、生

新型可发光纳米探针 能实现对深层组织显微成像

  记者7月12日从上海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科学家与暨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同行们合作,开发出一种可发光的镧系元素纳米探针,该探针可用于亚细胞结构的低功率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镜和深层组织超分辨率成像。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光学显微技术在生物领域中是一个重要工具,借助这一技术

基于稀土纳米探针实现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直接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并游离到外周血中的一类肿瘤细胞,其容易引发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显著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因此,CTC的有效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含量极

基于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实现唾液肿瘤标志物即时检测

  早期准确、灵敏地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体唾液中含有几十种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电解质和激素等,可提供有关口腔和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唾液检测的显著优势在于安全无创地收集唾液,减少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较适

研究通过稀土纳米探针实现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直接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并游离到外周血中的一类肿瘤细胞,其容易引发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显著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因此,CTC的有效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含量极

新纳米探针可精准实现肿瘤诊疗一体化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孙耀、李海兵和杨光富团队与美国犹他大学教授Peter J. Stang合作研发出一种新纳米探针,可用于肿瘤诊疗与抗肿瘤药物效果的评估。该成果于1月2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实时监测和评估癌症治疗过程中肿瘤病理信息的动态变化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诊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