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碳卫星是怎样“炼”成的

碳卫星很小,但它却是我国迄今为止观测模式最复杂的民用卫星,它通过多种观测模式的组合,让碳排放无处遁形。 碳卫星工程总体副总指挥龚建村表示,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别小看这个二氧化碳探测仪,它可是监测碳排放的主力,采用大面积衍射光栅对吸收光谱进行细分,最高分辨率达0.04nm,如此高的分辨率在国内光谱仪器上尚属首次。 科学家将这项操作类比检查人的指纹,普通仪器只看得到纹理,而二氧化碳探测仪可以把指纹放大100倍,精细地测量每条指纹的宽度和深度。 要实现这些核心指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学家们既需要对观测和定标进行巧妙的设计,还需要能做出极高的衍射效率和面型精度大面积全息光栅。据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郑玉权介绍,为突破探测仪上的关键技术,科研人员从最基础的、制造全息光栅所需的高精度曝光系统研究出发,一点点攻克技术难点,最终在SiC基底上制造出高精度衍射光栅......阅读全文

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

排放监测“碳卫星” ——全球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观测?遥望蓝天,“碳卫星”正成为中坚力量。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碳中和进程不仅依赖能源技术的变革创新,也离不开

监测全球碳排放 中国碳卫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离地面700公里外的预定轨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每1.5小时都会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传输信号。“它在太空挺好的。”6日,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观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

我国碳卫星首次成功定量监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TanSat)进行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研究结果在《大气科学进展》在线发表。 应对或减缓全球变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由于化石燃料燃烧

我国碳卫星首次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监测,从而实证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 在中欧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中

水泥生产既排放碳又吸收碳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22日在线发表的一篇地球科学论文称,过去70年里,水泥生产所产生的近一半二氧化碳后续又被水泥产品截存。   水泥生产占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工艺所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在生产水泥的煅烧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而在与之相对的碳化过程中,二氧化碳会被水泥产品吸收。但是总

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碳星球”发布

  9月2日,中科星图维天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图维天信”)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高分辨率近实时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产品——“碳星球beta”。  “碳星球”是全球首个具有日尺度分辨率、近实时更新的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产品。该产品充分利用碳数据模型、纳入卫星遥感监测数

解读零碳排放

  全球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室效应是人类将面临的最具挑战的课题。在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气候变暖威胁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由于空气和水的质量恶化而受到危害。因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概念的

碳排放的标准

碳排放管理标准,是以实现控制碳排放(广义也包含其他温室气体)为目的,依据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中各项措施的需求与经验,对控制碳排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与规范指南。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是推动落实碳排放目标、完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开展国际谈判与贸易的有力支撑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