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组建“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日报4月15日讯(华轩)科学技术部网站于日前正式发布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全国共计新增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获批立项建设。 据了解,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使华南理工在已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共建)的基础上,又新增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华南理工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总数已达10个,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和广东高校首位。 新组建的“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能源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该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包括1位中科院院士、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在内的优......阅读全文

镇江市加强实验室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镇江市积极优化实验室建设,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该市已新建5家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和3家学科类重点实验室,涵盖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并获得440万元的经费资助。  镇江市一直注重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精准服务。针对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该市大力支持产业链群企

华南理工原创话剧《红色甲工-血色浪漫》公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316.shtm      《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剧照         剧照  卢庆雷 摄         “就让反动派的枪

华南理工大学发布新校徽

11月16日,在庆祝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之际,华南理工大学正式发布第三版校徽。第三版校徽以学校最早办学源头的时间起点为依据,将现有校徽中的“1934”调整为“1918”,保留了寓意该校蓬勃发展的木棉花,以及蕴藏厚重办学历史底蕴的牌坊。 据介绍,华南理工大学第三版校徽的发布缘于2022年10

华南理工学子论文首登《细胞》封面故事

图为新一期Cell(《细胞》)封面那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憨态可掬的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内脂肪占据了约25%的体重。但它们却很少得心血管疾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5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刘石平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细胞》)上以封面故事公开发文,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蓄力领跑:基础研究投入“看涨”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对外发布《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多年徘徊在5%,这个数字被网友调侃为中国特色规律。那么,一个简单的数字是不是能够说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全貌,这个数字背后又隐藏了什么

引领新常态的基础研究

  每年两会前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掌门人接受媒体采访已成为惯例。一贯低调的杨卫代表对于此次采访却非常重视,原因很简单:“国家对科学基金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告诉纳税人,钱都用到哪了。”   交账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学基金全年计划安排各类项目资助金额247亿元,

注重基础研究-善于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

基础研究:激发创新不竭动力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达历史最高值。 其中,“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增长了1倍,还首次建设了13个应用数学中心,在物质科学、

注重基础研究-善于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

新药研发:基础研究谁来做

   不论是快速还是慢速的跟进者,拟开发的新药与上市药物或处于开发后期以及临床阶段的分子相比,应有一定的特点或者说区别,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谈及新药研发的过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曾对我表示,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并不重要。他举例说:“花费很大精力,做一个结构复杂、合成不易的化合物,从药化的角度来看没有多

新药研发:基础研究谁来做

   不论是快速还是慢速的跟进者,拟开发的新药与上市药物或处于开发后期以及临床阶段的分子相比,应有一定的特点或者说区别,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谈及新药研发的过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曾对我表示,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并不重要。他举例说:“花费很大精力,做一个结构复杂、合成不易的化合物,从药化的角度来看没有多

多地官宣!这些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涉半导体、基础研究

  近日,多个省份地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其中提到了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和未来建设规划。供大家参考。  浙江省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5年来,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新挂牌成立省实验室4家,新建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过去一年,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之江实验室等纳入国

华南理工生物医药前孵化器专项启动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佛山高新区)合作共建的“广东生物医药前孵化器产业对接基地”(简称产业对接基地)专项正式启动。据称,佛山高新区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人民币专项扶持资金。其中,项目经费的一部分将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前孵化器”。  据介绍,华南理工和佛山

华南理工利用三聚氰胺制造光电材料

  日前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张远浩,利用三聚氰胺合成了多色发光的光电材料。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科学报告》上。   据介绍,类石墨层状结构氮化碳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董国平和

华南理工:以重大科技前沿问题打造学科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三会”吹响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穿行于64载风雨镌刻的时光隧道,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华南理工大学(下称“华南理工”),始终着眼于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始终着眼于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扬帆致远,打造

华南理工赴广东实验中学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宣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38.shtm4月22日,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率队赴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开展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宣讲。本次宣讲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线下吸引了近500名省实师生代表及学生

2021华南理工光电行业校友会年度盛典举行

  2021华南理工光电行业校友会年度盛典举行  中国光电产业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致辞。主办方供图    华南理工大学光电行业校友会会长陈松辉致辞。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高清显示专业委员会揭牌成立。主办方供图    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获聘担任华南理工大

李灿:建议设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青基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然而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却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和选拔“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  昨天(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

加拿大基础研究面临“退化”风险

  鉴于基础研究在推动科技企业中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以及近些年加拿大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的减弱,报告的目标如下:  ·与国际一些国家相比,将加拿大过去10年对研究支持的变化进行量化。  ·将加拿大全国及其三个主要研究理事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的变化进行量化。  ·对加拿大研究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

国家基础研究密切关注介尺度

  近日,科技部基础司组织有关专家就新兴交叉科学前沿召开研讨会。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静海作了《从多尺度模型到介尺度科学》的主题报告。“973”计划顾问组专家徐冠华、林泉、朱道本、于渌以及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位院士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专家们不仅探讨了介尺度科学的概念、科学问题及相

杨雄里院士:基础研究应放眼国际

  “与临床研究相比,基础研究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国际舞台上。所以说,基础研究的论文应该尽可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而临床研究的文章,比如对某个病例介绍与分析,或许在国内发表后的影响力更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作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将“视线”放在国际上。慎用“国

引力波背后:基础研究须“容错”

  令人瞩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虽以“悲伤”告终,但却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其更加热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对科研失败容忍度极低,“中国连想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欧洲空间局的一份报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关于原初引力波争议的最终结局。彼时,美国BICEP2合作组宣布了通过宇宙微波背景

11位院士专家建言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否完全是自由探索?如何加强新时代的基础研究?如何打造一支潜心基础研究的科研队伍?  11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座谈会上,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曾庆存在内的11位院士、专家,从中科院基础研究的使命定位、人才培养、管理范式等多方面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从“能干什么

基础研究,光“砸钱”还不够

  “如果没有科学的想法,给再多的钱,那又有什么用呢?”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力的一句话引起参会委员们的深思和共鸣:基础研究,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可单纯地增加投入并不能“顺理成章”带来突破。基础研究更需要一个真正宽松、包容的环境,科学家们也需要保持一颗“天真的心”!  “或

基础研究需要“四维”支持

  前段时间,LIGO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让平日里有些“高冷”“生僻”的科学名词华丽转身,成了社会热点。可是,当科技日报记者就基础研究问题采访两会代表时,却听到他们吐露苦衷:一些科技领域的管理者,总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败;国家重器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大科学装置LAM

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应对风险和挑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制胜法宝,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聚焦基础研究-培养顶尖人才梯队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广州市科技局印发《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近10亿元,实施基础研究人才的“启航”“续航”“领航”等计划,旨在阶梯式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  “这项政策是广州放眼未来,为自主培养出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天使投资’。”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经济增速放缓-基础研究不能缓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新常态后,如何保证国家财政和全社会继续对基础研究的支持,防止和消除投入下滑对原始创新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悬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心头。他带着一份呼吁“加快完善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体系”的提案来到今年两会。“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基础研究面

加拿大基础研究面临衰退风险

  一份日前发布的报告称,由于资助缩减以及误入歧途的政府和拨款委员会政策,加拿大科学事业面临着沦落为垃圾债券的风险。  报告作者特别谴责了资助重点从基础科学领域的逐步转移。这使得该国不断壮大的科学界仅剩下极少数人聚焦基础研究。  “取消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改变了科学研究如何在加拿大开展的真正本质。”来

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应对风险和挑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制胜法宝,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