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港媒关注内地利用卫星监测大气污染可探测分布情况

港媒称,北京的一位环境学家表示,内地建成的由卫星遥感和地基遥感激光雷达组成的颗粒物遥感监测网络将提高首部周边环境监测读数的准确性。 据香港《南华早报》2月8日援引《科技日报》报道,在最近的一个雾霾防治专家座谈会上,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李倩博士说,北京的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可实现对国内主流环境卫星的接收、数据处理和产品生成。 报道称,在春节假期前夕,内地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遭受雾霾困扰。由于环境保护被纳入了官员们的政绩考核系统,一些地方政府便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以期给上级部门留下深刻印象。陕西省西安市的环保官员将棉花塞入监测器以提高空气质量读数一事被媒体广泛报道。据报道,有些地方让监测站附近道路上的车辆改道,并派洒水车在这些道路上洒水,以提高空气质量读数。 《科技日报》援引李倩的话报道称,该网络的卫星遥感可以从太空监测大气条件,包括颗粒物和灰雾等,而地基遥感激光雷达可以探测污染层叠分布和污染输送情况。 李倩还说,除了常规的监......阅读全文

环境监测领域十大“神器”盘点(上)

  导读: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好发展,而对于对于投身环境保护工作地环保工作者来说,一款有效的环境监测仪器对环保工作的开展作用极大。对此,小编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整理出了环境监测领域十大“神器”,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  3D可视激光雷达  环保李沧分局采用新的环保执法“神器”——“天眼”3D可视

多源卫星遥感大气污染综合监测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6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863计划“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第三课题“多源卫星遥感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技术”,通过了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我国大气环境复合污染呈现区域化态势,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急需区域尺度的卫星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解读之一

  评估报告撰写的背景和意义  为加快解决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

贺克斌院士:我国“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PM2.5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得到解决,污染防治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与此同时,臭氧水平不断升高,成为空气污染治理的新难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11月26日举办的“ 2019中

环境监管执法协奏曲:改革·法治·转型

  回望2014年的环境监管执法,密、严、实的特点尽显。密,是指环境督查活动密集;严,是指监管执法力度提升;实,则是指监管执法实效。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反复强调指出,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们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一

高分六号升空 我国“天眼”工程数据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高分家族再添一名“天眼”神探。 6月2日,高分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至此,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称“高分专项”),继高分一号到五号之后,迎来又一位步入太空的新成员。 高分

“十三五”环保科技规划:中央预计投入300亿元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从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获悉,《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开始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5年11月30日。   《规划》(征求意见稿)列举了在九个领域以及一项能力建设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央预计投入300亿

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可探大气污染物

  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一颗重要的科研卫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可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针对《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问:如何评价过去5年我国环保科技的进展和成效?  答:“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

余杭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暨大气污染防治2019年实施计划

  日前,杭州余杭区印发《杭州余杭区打赢“蓝天保卫战”暨大气污染防治2019年实施计划》。全文如下:  为打好2019年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建设全市域大气“清洁排放区”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7〕2号)、《杭州市人

大气污染治理的“辛集路径”

  对于河北省辛集市的百姓来说,地处京津冀这一特殊的扩散区域内,“蓝天常在,繁星闪烁”曾几何时是如此奢侈;而现如今,他们更加期许的是碧蓝如洗的天空能够常驻,飘逸灵动的云彩可以长留。  这一改变缘于以下一组数据:  2017年8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

评估空气质量为何要扣除沙尘天气影响?

  环境保护部近期发布了《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据《规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估、考核和排名过程中剔除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  而在《规定》发布以前,对各地进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估、考核过程中均将沙尘天气过程期间数据作为正常监测数据。《规定》作为

辽宁睁开监测雾霾的“天空之眼”

  近些年来,对雾霾的监测手段愈加丰富,除了常规的地面监测手段,卫星遥感这一新兴技术也应用到了监测之中。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辽宁省空气质量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为辽宁大气监测工作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该系统获取卫星上的MODIS、AIIRS等传感器的观测数据,

高分五号获首幅全球高分辨率细粒子气溶胶分布图

  记者从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基于高分五号卫星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获得了首幅全球3.3公里空间尺度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AODf)分布图。这是国际上目前空间分辨率最高的AODf遥感观测数据集,可为大气主要污染成分(PM2.5等)的空间信息获取提供关键基础产品。   据中

PM2.5影响分析研究入选基金委第3期应急研究项目

  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科学研究专款项目(以下简称“应急研究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理

环境保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1月31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王业耀介绍国家环境监测工作进展情况,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三人共同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全国整体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刘友

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近日,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这颗碳卫星由中国自主研制,于2016年1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7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大气十条》)。根据《大气十条》相关要求,中国工程院组织50余位相关领域院士和专家,对《大气十条》进行中期评估。评估认为,《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确,执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已经显现。全国城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

发展人工智能 助力城市精准治霾

图为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正在接受专访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入深水区,应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地方进行污染源的监控,实施智能化调控以及科学评估,将在这场战役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精准治霾?又有哪些关键技术?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  中国环境报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做客人民网,介绍了中科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了如何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等问题。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白春礼: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中科院在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的研究所的力量,紧紧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建设好北京上海这两个

6大主题共论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学研究中心环境安全与健康分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雾霾健康效应与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主办的“2019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隆重举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冬季重污染问题突出

  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大气十条》)。根据《大气十条》相关要求,中国工程院组织50余位相关领域院士和专家,对《大气十条》进行中期评估。评估认为,《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确,执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已经显现。全国城市细颗粒物

2014大气颗粒物研讨会厂商报告集锦

  2014年5月28日,“2014大气颗粒物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大气颗粒物(包括PM2.5)监测新技术、新方法,交流减少减缓PM2.5 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防治新技术,通过研讨会的平台促进我国大气颗粒物监测与防

陈良富:要控PM2.5 先调经济能源结构

  最近,我国多个省市遭遇十面“霾”伏。为何会突然间“蹿”出如此多的污染物颗粒?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雾霾的形成机理?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良富。   基于对遥感卫星统计数据的长期观测与分析,陈良富认为,除了排放源外,静稳天气、水汽、浮尘是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明确目标重在行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  通知中说明“目标指标”明确,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

《大气十条》各项措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7月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中期评估报告。为深入了解评估过程和主要内容,我们邀请了权威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解读。  1.请问您如何看待此次《大气十条》中期评估工作?  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评估组组长):刚刚发布的《大气十条》中期

陈良富研究员:要控PM2.5先调经济能源结构

  最近,我国多个省市遭遇十面“霾”伏。为何会突然间“蹿”出如此多的污染物颗粒?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雾霾的形成机理?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良富。  基于对遥感卫星统计数据的长期观测与分析,陈良富认为,除了排放源外,静稳天气、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

能监测雾霾的激光雷达 看上去像个“望远镜”

工作人员演示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   昨天,无锡新区发布了一批物联网的应用项目,其中一项使用激光雷达监测空气中的雾霾情况的新技术引起关注。通过一束射向大气的激光,就能监测到空气中颗粒物的立体分布情况、辨别颗粒物种类。利用这种新式“武器”,未来无锡能够实现雾霾监测的“地空天一体化”,将有效地对大气污

环境保护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11月23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尤艳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环境保护规划财务工作的有关情况,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关注的问题。  49名厅级干部在“绿盾20

环境监测:应用现代科技才能布好天罗地网

  编者按: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关注环境监测工作,并就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