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最早软体动物像鼻涕虫

现在的软体动物包含诸多类型,从章鱼和牡蛎到蜗牛和蛞蝓,如此复杂的构成让科学家难以想象,这些动物的最古老的共同祖先看上去像什么。 现在,研究人员从摩洛哥东南部挖掘的少量具有4.8亿年历史的化石显示,这些软体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一只长有刺的蛞蝓,其头部有一个小小的脚趾甲状的壳。古生物学家将这种动物归入一个新种属Calvapilosa(拉丁文里“毛茸茸的头皮”的意思)。 完整化石的长度为16.7 ~68.3毫米,不过这些碎片暗示该动物活着时至少120毫米。研究人员近日将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通过分析这些化石,科学家发现了这一生物上半部(艺术图左侧)长有突出的刺和壳。这些壳与现代的虾的壳类似。 而它的下半部(图右侧),有蜗牛样的足部以便移动,并且口部长有齿舌(一种长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用来帮助进食的器官)。这种动物齿舌的外观证实其确实属于软体动物。研究还发现它嘴里的小牙齿超过了125排。考古学家推测这种10厘米长的毛茸茸......阅读全文

我国学者揭示海洋软体动物发育演化机制假说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发海洋所刘保忠研究组题为“Dorsoventral decoupling of Hox gene expression underpin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ollus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Hox基因在软体动物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美研究色随光变的新型伪装材料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日前报道,包括乌贼、章鱼在内的软体动物的皮肤会快速地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从而巧妙避开捕食者的猎杀,这要归功于乌贼皮肤上拥有的独特视蛋白。美国科学家打算研究乌贼的这种独特能力,制造出类似的伪装材料以供人类使用。  莱斯大学、马里兰大学和海洋生物研究室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将对视蛋

我国学者在海洋软体动物蛋白质温度适应性研究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776135、41476115)等资助下,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云伟教授、斯坦福大学George N. Somero 教授等研究者合作,开展了海洋软体动物蛋白质温度适应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软体动物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结构稳定性和功能

Nature:癌症具有跨物种传染性?

  海洋是不计其数的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物种的家园。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这种让海洋生物繁荣生长并保护它们的水域可能也促进某些癌症在物种内和跨物种传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despread transmission of independent c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对2015年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马努斯热液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形态特征特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对2015年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马努斯热液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形态特征特别

中科院、华大基因发表Nature新文章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对太平洋牡蛎(Pacific oyster)的测序、组装与分析,这是第一个测序的软体动物基因组,将有助于填补我们对于种类丰富而较少研究的软体动物家族的了解空白。这一研究在线发布在9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英国打捞出一亿年牡蛎化石 或含世界最大珍珠

  内部含有珍珠之母?蓝礁水族馆管理员珍娜-麦克法兰捧起这个可能含有世界最大珍珠的巨大牡蛎。  内部有个圆状物体: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的这个位于巨大牡蛎内部的神秘圆状物体很可能是颗大珍珠。  生长过度:这张照片展示了这个侏罗纪时期的庞然大物紧挨着一个普通牡蛎。这个史前软体动物有1亿多

“物不稀仍贵”的腕足动物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对于化石标本来说,常常也是如此。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人类化石,因其寥寥无几、难以寻觅,所以也异常珍贵、备受瞩目。而腕足动物化石则是数量较多有时甚至是极多的一类。在遥远的古生代,腕足动物曾经历过非常繁盛的时期,使得我们今天在古生代地层中能够见到它的化石数量蔚为可观。用中科院

Cell首次揭秘:生命起始的关键,精子如何识别卵子?

  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获得了首个受精开始时,精子蛋白附着在卵细胞外膜蛋白上的3D快照。该研究揭示了在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中,与精子相互作用的普通卵细胞蛋白结构。相关文章6月15日发表在Cell上。  通过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并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受精过程中雌配子与雄性配子之间

科学家构建4亿年前奇异海洋生物3D模型

这个小生物Drakozoon将触手隐藏在其顶部小壳中,它依靠这些触手进食海水中的有机质。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咋一看上去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一团怪异的绿色物体确实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生命形式之一。这一奇特的生物生存于4.25亿年前的海洋中,

贝类癌症可传染

  一种类似白血病的疾病——散播性瘤样病变,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而且也可能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些日前发表在《自然》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虽然大多数的癌症都会停留在它们最初发生的生物个体中,但在袋獾、狗和软

揭示人类医学和细菌感染奥秘的“独角兽”

  作为菲律宾软体动物共生生物-国际生物多样性合作组的一部分,美国东北大学海洋科学中心的Distel团队正致力于从软体动物和共生细菌上,寻找可能发展成为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天然化合物。有一天,一位学生汇报说,在YouTube视频上看到棉兰老岛上有人在吃船蛆(shipworm),这些美味佳肴在当地被称作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现代软体动物祖先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一种好似从萨尔瓦多·达利画作中走出来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分析,这种怪异的生活在大约5亿年前的海洋动物可能就是鱿鱼、章鱼、乌贼以及其他所有头足类软体动物的母亲。   在对来自加拿大伯吉斯页岩的化石样本进行分析之后,科学家发现了这

浙科学家从千米洋底带回惊奇 陆地上全都看不到

  4000米洋底蜂窝般密集盲虾扑向黑烟3000米洋底藏着一条恐龙时代的河流   浙江科学家从洋底带回了怎样的惊奇? 烟囱口附近获取的蟹标本 热液口盲虾样品 海底热液硫化物样品 3000米海底世界 海底热液硫化物样品   

河蚌、田螺和乌贼切片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1.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2.  通过对田螺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3.  通过对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实验材料河蚌切片田

癌症在多种贝类中传染超出预想

  癌症竟也会传染吗?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散播性瘤样病变的类似白血病的疾病,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甚至也可以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项2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癌症十分可怕,但一般不具

英再现4亿年前软体生物3D形象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5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通过扫描和计算机建模技术成功获得了一只距今约4.25亿年前的古生物3D图像。该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地球早期物种的模样及其演化过程。   该图像基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所开发出的一套精细3D模型系统,该系统可将古老的化石标本

河蚌、田螺和乌贼切片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1.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2.  通过对田螺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3.  通过对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实验材料 河蚌切

Nature新文章解析三大基因组

  发表在最新一期(12月1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文章,揭示了三个重要生物――水蛭(leech)、海蠕虫(Capitella teleta)和青贝(limpet)基因组。通过这一研究,来自莱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的科学家们将冠轮动物

我国率先研发出液态金属“软体动物” 能“吃食物”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系列中出现的T-1000和T-X型号终结者,可根据环境随意变形,被子弹打穿后可自动修复。让人们领略到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魅力,虽然科幻与现实研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理化所联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镓基液态合金吞食少量“食物”后,可以在各种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泥晶结构和残余结构的镜下特点;观察颗粒、泥晶、亮晶、晶粒、生物格架结构组分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掌握嫡状灰岩的岩石特征,了解鳞粒的形成环境、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生变化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岩石的孔隙,分析孔隙的成因及其

科学家称随酸度升高南冰洋生物外壳开始溶解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南冰洋部分海域发现海洋贝壳类生物的外壳处于溶解状态。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当前海洋生命正在遭受人为海洋酸化所带来的痛苦。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海洋酸性升高,南冰洋贝壳生物的外壳部分已开始溶解   英国南

首个自驱动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终结者来了么

  世界首个自驱动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问世,意味着中国在液态金属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月26日,在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看到记者走进来,刘静脸上有略带歉意的笑容,“对不起,这两天事情特别多”。  是的,因为制作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刘静“火”了。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泥晶结构和残余结构的镜下特点;观察颗粒、泥晶、亮晶、晶粒、生物格架结构组分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掌握嫡状灰岩的岩石特征,了解鳞粒的形成环境、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生变化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岩石的孔隙,分析孔隙的成因及其

翟家骥:生物在线预警系统是未来水质在线的发展方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鱼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水体中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翟家骥说,“生物监测水体水质检监测、生物在线预警系统是未来水质在线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虽然水质考核指标含

重磅!《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  第三章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

生物多样性损失每年耗费欧盟4500亿

  欧盟议会日前称,欧洲生物多样性正在静悄悄地流失,为此每年消耗欧盟4500亿欧元,这让本以脆弱的欧盟财政雪上加霜。   来自荷兰的海布兰迪(Gerben-Jan Gerbrandy)撰写了损失评估草案,并向欧盟环境委员会进行了汇报。   “欧洲境内四分之一的植物、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自然界被

科学家聚焦西亚马逊物种大爆发之谜

   Catherine Rigsby的膝盖陷入泥沼里,她沿着秘鲁亚马逊森林中一条较浅的溪流费劲地向前挪动着。她沉着地甩掉淤泥,抓起岸边的一根树枝当作手杖。蜜蜂在她的头顶嗡嗡地响着,金刚鹦鹉在密林中发出尖利的叫声,这位沉积学家小心翼翼地继续寻找着她在这片雨林中的探索目标:裸露的岩石。这个地方位于马努

OIE发布新版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7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13年版《水生动物法典》,其中包含了2013年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名录共包含28种疾病,其中鱼类10种、软体动物病8种、甲壳类疾病8种、两栖类2种(见附件1)。与2012年相比,除甲壳类疾病和两栖类疾病外,该名录内容上有较大调整。从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