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 早期大脑发育或能预测两岁时自闭症诊断结果 一项小型神经成像研究发现,一岁前脑容量增长比发育正常的婴儿更快,或能在两岁时准确预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高风险儿童是否会患病。要将这种潜在的脑生物标志物开发为临床工具,为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诊断提供信息,研究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在更大的样本中重复实验。相关成果2月1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此前,研究者曾在自闭症儿童中观察到过脑容量增大,但并不清楚这种变化的发生过程以及它们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行为症状的关系。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Heather Hazlett及同事对106个哥哥或姐姐被临床诊断为自闭症的婴儿(高风险组)以及42个直系亲属中没有自闭史的婴儿(低风险组),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作者分析了在婴儿6至24个月龄间取得的神经成像数据,发现与低风险婴儿和后来未被诊断出自闭症的高风险婴儿相比,后来被诊断出自闭症的高风险婴儿皮层表面区域生长更快。皮层表面区域生......阅读全文

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Nature子刊解析神经发育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生物医药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neuronal networks: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predicts the future”的文章,解析了发育神经元网络,

第二届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研讨会在蓉召开

  日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周炳琨院士、姜文汉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雨东担任会议主席。邀请清华大学程京院士、University of Califo

2012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大会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再帕尔研究员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LC-MS/MS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的报告。   再帕尔教授首先对比了NMR、LC-NMR与LC-MS、GC-MS在代谢组学分析当中的优缺点,发现在代谢组学复杂样本体系的

具备精准外科应用潜质的新型 2 μm光纤激光器

  掺铥 (Tm3+) 光纤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全新的 16W全光纤 调Q激光器。这种1940 nm波长的激光极易被水吸收,非常有希望用于生物组织的精准外科手术(例如,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材料烧蚀应用领域。  Jeff Wojtkiewicz,jwojtkiewicz@nufern.com,Cohere

高内涵成像分析结合AI应用于人神经元细胞表型分析

目前,在神经生物学、精准医学、药物筛选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尽管高通量分析能提供研究者相比于其他方法无法轻易获得的海量信息,但其发展是具有挑战性的。神经毒性作用的评价在药物发现和疾病建模方面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高内涵成像是对神经突形态表型变化成像分析的有效工具,但由于形态学上的多种变化和所

多光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多光子显微镜用于体内神经元...

多光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多光子显微镜用于体内神经元成像的多种技术与传统的单光子宽视野荧光显微镜相比,多光子显微镜(MPM)具有光学切片和深层成像等功能,这两个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研究者们对于完整活体大脑深处神经的了解与认识。2019年,Jerome Lecoq等人从大脑深处的神经元成像、大量神经元成像、高

环球科学:大脑暗能量

大脑暗能量  最新研究颠覆了我们对大脑的一贯看法:当我们休息或发呆时,大脑并未停止运行,一些神秘的“背景”神经活动始终存在。  大脑的默认模式  ● 神经科学家长期认为,当我们休息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处于关闭状态。  ●然而,大脑成像实验表明,大脑内存在一些持续的“背景活动”。  ●这种默

布鲁克发布全新UHF MRI系统,11cm进样孔径实现18T场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在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上,布鲁克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11厘米孔径、18特斯拉场强的临床前超高场(UHF)磁共振成像(MRI)BioSpec 18T系统(以下简称18T MRI),同时布鲁克也宣布与Champalimaud基金会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应用。这种新颖、

神经技术:探索大脑引发的变革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弥散张量成像(DTI)   迄今为止人类共经历了多次巨大的社会变革,而每一次变革都是由新发明的工具推动的,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不过,美国神经科技工业组织(NIO)的创立者扎克·林奇告诉大家,即将到来的新变革的主角是“神经技术”。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项

奥林巴斯:追踪前沿科技 挑战顶尖性能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1年全国学术大会与4月14日在重庆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约20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共享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展望细胞生物学科未来。奥林巴斯携数款重磅产品亮相,向参会嘉宾展示了VS200、Alpha3、NoviSight、CM20等

“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获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项目编号:31327901)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动态成像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跨学科团队,历经三年多的协同奋战,成功研制新一代高速高分辨

2.2克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现世

   历经3年多的协同奋战,北京大学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跨学科团队,成功研制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重量仅为2.2克。该科研团队通过这一微型显微镜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原始论文于5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Natu

盘点现代神经科学中的新旧技术(下)

大脑控制操纵大脑也可以阐明它是如何运作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耶鲁大学的Jose Delgado把电极放在一只黑猩猩(名叫Paddy)的大脑中,以改变动物的情感行为。发射器产生了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响应Paddy杏仁核中一个特定的活动模式。经过六天的反复刺激后,Paddy变得抑郁,活动模式减少了百分

近红外荧光双模态影像导航的脑肿瘤准确定位和精准手术

   帮助指导肿瘤的精准手术切除,可大大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最近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磁共振/近红外二区荧光双模态成像纳米探针(Gd-Ag2S nanoprobe),该探针由Ag2S近红外量子点及偶联其表面的Gd-DOTA构成,可实现基于Gd的高组织穿透深度磁共振对比增强成

利用分子成像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记物

  进行脑研究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认知紊乱疾病发生的可靶向细胞内过程。近日,在一项国际会议上,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将一种特殊的分子成像试剂结合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转运蛋白上,对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认知紊乱疾病发生的细胞内过程进行了成像研究

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实验方法介绍

(一)原子核的自旋与原子核的磁矩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学是近几十年发展的一门新学科。1945年以F.Block和E.M.Purcell为首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观测到水、石蜡中质子的核磁共振信号,为此他们荣获1952年Nobe1物理奖。今天,核磁共振

光纤式在体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态观测活体动物脑内...

光纤式在体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态观测活体动物脑内神经元中的应用中国上海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石 莹,陈露岚,姜 民等人在生理学报 Acta Physiologica Sinica, December 

新技术可创建蠕虫大脑神经系统毫秒级3D影像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和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出一种揭示活体动物整个大脑神经活动的成像系统,并生成毫秒级的3D影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神经元网络如何处理感觉信息并产生行为。该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的《自然-方法》上。  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技术成像秀丽隐杆线虫每个神经元的活性,因此,它是唯一一个已知整个神经接线

科研人员成功研制激光扫描实时立体显微镜

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瞬态室)超分辨成像团队研制成功双光子激发激光扫描实时立体显微镜,首次把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显微方法和高分辨率双光子激发激光扫描荧光显微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三维荧光样品的高速立体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6年12月刊的

FDA批准新的诊断显像剂Netspot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来自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 USA公司开发的一款新的诊断显像剂Netspot,用于检测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Netspot是首个镓68DOTATATE注射剂,这是一种放射性诊断制剂,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

Inscopix在解密镜像神经元的应用

任何运动系统的一个关键功能都是对外界的刺激(包括其他人的行为)做出快速而灵活的反应。假设对所执行和观察到的行为有强健的表现,那么就会增加许多物种的生存价值,因为它可以提供最佳的行动选择,来获得食物或避开捕食者。然而,哪些神经环路整合了执行的和观察到的动作,以及如何整合,还不是很清楚。 在不

中科院成功研制激光扫描实时立体显微镜

  花粉和荧光小球样品的红蓝立体图像(可佩戴红蓝眼镜观看)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瞬态室)超分辨成像团队研制成功双光子激发激光扫描实时立体显微镜,首次把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显微方法和高分辨率双光子激发激光扫描荧光显微技术结

神经干细胞为RNA提供高速通道 其机制或决定脑细胞总数

  美国杜克大学官网1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科学家利用显微成像技术首次发现,神经干细胞为许多RNA(核糖核酸)分子和其他蛋白分子提供高速通道,帮助这些分子快速移动到大脑外层。他们在可视化这一过程中还发现,一种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有关的蛋白质缺失与这些分子移动具有重要关联。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

Aging:研究表明喝茶有益于大脑健康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有更好的大脑组织区域--这与健康的认知功能有关。研究小组在检查了36名老年人的神经成像数据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喝茶对大脑结构有积极贡献,建议定期喝茶对年龄相关的大脑组织减

生物医学光子学大咖!骆清铭教授拟任海南大学校长

  昨天,海南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海南省拟任干部人选公告》,公告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拟任海南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党委常委、副书记。  据悉,骆清铭教授从2007年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职务,至今有11年。曾多次入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也是国家杰青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Front Neuroanat:HIV感染似乎会伤害儿童的大脑发育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HIV感染会改变年轻儿童的大脑发育,即便当他们在生命早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也是如此。接触过HIV但未被它感染的儿童的大脑发育似乎也持续地发生变化。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28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hite

反认知思想!聪明人的大脑神经元连接稀疏

  传统上,我们认为人越聪明,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连接越多。但是,波鸿鲁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Erhan Genç和Christoph Fraenz等人却发现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这项最新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成像技术,该技术为科学家们在大脑微观

生成伪随机斑点照明图案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使用伪随机斑点图案是对物体成像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多数方法都需要笨重、昂贵、复杂而缓慢的机器。为了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例如超薄内窥镜或体内神经成像,需要一种能够产生随机斑点的较小设备。日本东京大学的Takuo Tanemura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在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中,多模光纤(M

最新医学成像技术透视奇妙人体构造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医学成像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这些新技术可以甄别人体任何结构以及许多重要生物过程,比如不同的血流速度。以下这组图片不仅揭示了患病后的人体构造,还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图像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弥散张量成像(DTI)  

心理所推出无创人脑功能图谱成像研究专题

  以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神经功能成像因其无损和非侵入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认知功能的脑机制以及各类重大脑疾病,是研究人脑与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和衰退及异常必不可少的高时空精准技术。中国脑计划即将进入实施部署阶段,临床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其重要一翼,作为无损无创人脑成像技术的磁共振成像,是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