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权威专家答疑:霾从哪来?今后如何治?

中国科学院1日发布关于灰霾追因与控制等专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分析这些典型区域霾形成的原因,为控制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霾究竟从哪来?为何“久治不愈”?今后应如何治理?记者采访中科院权威专家,对此作出解答。 霾从哪来?燃煤等污染扩散上空“加盖子”,汽车尾气二次污染 霾主要由细颗粒物PM2.5造成,其来源复杂,既有直接排放,也有二次转化。科研人员目前确认,我国大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他污染相叠加构成,工业排放、居民面源和交通源三方面的控制是关键。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工业和燃煤排放的年均值占PM2.5来源比例为1/3以上,扮演了非常关键的“催化”作用。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以北京为例,周边的工业燃煤污染或是秸秆燃烧的烟羽在特定气象条件下传输扩散到城市上空,就像在城市上空加了一个“盖子”。城市内的机动车排放等污染物随后在“盖子”下面......阅读全文

雾霾成因说法不该相互“打架”

  笼罩华北的大范围重度雾霾刚走,预测新一轮雾霾又将来袭。关于雾霾是怎么来的,有关方面和专家竟莫衷一是。缺乏权威科学的说法,加重着公众的疑虑,也损害着相关方面的公信。  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雾霾为例,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

环保部:雾霾成因明年将有初步解释

  昨天,环境保护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环境保护部标准所所长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体关切。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于环保标准的宽严问题、控制污染物项目的多少问题十分关注。邹首民说,我国现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6项,已经覆盖了空气、水

三大地区和重点城市年底前将完成雾霾源解析成果论证

   雾霾影响中国,但霾从何而来?  困扰人们已久的关于重点地区和城市的雾霾源解析,即将有权威的说法。5月15日,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召开全国重点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下简称“第一次会议”),对全国重点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此次会议审

抗疫期空气缘何重污染?见蓝天全靠大风吹?

  近来,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国北方地区雾霾频发的“怪现象”。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间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区先后出现了两次持续性区域重污染过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达到了5级重度污染,直到最近几天才靠大风吹散了雾霾,重见蓝天。  人们大惑不解:春节和突发疫情让

总理再发话:集中攻克雾霾成因,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许多人都注意到,只要天气好,一些跳广场舞的地方就热闹欢腾;而遇到雾霾天,广场舞的声音立即就变小了。我也听说,咱们在座的一些部长们,出外散步时也习惯先要看看‘雾霾指数’。”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一连引用了两个身边的事例说,“雾霾的确已成为事关每个人的民生痛点。”  当天会议部署对

总理再发话:集中攻克雾霾成因 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许多人都注意到,只要天气好,一些跳广场舞的地方就热闹欢腾;而遇到雾霾天,广场舞的声音立即就变小了。我也听说,咱们在座的一些部长们,出外散步时也习惯先要看看‘雾霾指数’。”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一连引用了两个身边的事例说,“雾霾的确已成为事关每个人的民生痛点。”  当天会议部署对

雾霾从何来?北京的车 天津的油 河北的煤

  今年北京共出现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一月份中仅仅5天不是雾霾天。雾霾涉及我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部分地区,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区域。   严重雾霾的成因何在?弥漫在空气中的污染物又有哪些来源?京津冀何以成为重污染区?雾霾消散后,治理的脚步仍不会停止。雾霾污染重灾区的京津冀区域

生物柴油仍须“过五关斩六将”

  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广,生物柴油将很难被市场和大众所接受。   近日有研究报告显示,北京雾霾成因中机动车排放仅占4%这一研究结果遭受到不少质疑的声音。   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表示:“我们也说不清楚雾霾的产生到底有哪些贡献源。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的监测。”   中科院一位

钟南山: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谁都跑不掉

  央视《新闻1+1》2013年1月30日播出《雾霾升级,治理要不要升级?!》,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140多万平方公里雾霾笼罩,8亿以上人口受到影响,这样的天气还要“霾”多久?   王跃思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的空气已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

大气污染遇到新问题 多领域专家会诊公共环境困局

  雾霾是近年突然暴发的吗?现有的科学研究能否破解雾霾成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在治理雾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室内PM2.5升高,二手烟到底是不是最大元凶?随着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我国在科学应对上如何超前布局?……1月14日,科技日报社主办专家座谈会,共议如何科学治理大气污染。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

8大问题阐释为什么秋冬季雾霾会增多?

  11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现场解读《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涉及陕西省的政策措施,陕西领到哪些任务?西安PM2.5考核指标同比再下降2%,任务难度有多大?八个问题聚焦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理发话“重奖”攻克雾霾者 现在进展如何?

  由环保部牵头,科技部、中科院等多部门参与,针对雾霾的形成机理和治理手段的科研项目已启动前期研究。23日,在环保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向媒体表示,预计到明年两会期间,这项研究会有一个初步的解释和说法。  在今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重奖”攻克雾霾治

尾气排放成北京雾霾主因 需关注汽柴油油品质量

  几乎整个2013年的1月,京津冀都是在雾霾中度过的。关于此次雾霾的成因,有人说是汽车油品的质量问题,有人归咎于今年特殊的气象条件。那么,关于雾霾的形成,有没有定量的科学的分析?今后,这样的强污染事件会不会重演?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

大气污染现状令人堪忧 碳氧化物减排目标成问题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庆瑞5月17日表示,“十二五”规划的前三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只完成五年总任务的20%,今后两年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李庆瑞说,“十二五”规划提出氮氧化物减排10%的目标。三年下来,氮氧化物实际减排2%,意味着2014年、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须年均下降4.2%以上

雾霾监测新进展:实现对500米以下“近地雾霾”高清探测

  雾霾从何而来,怎样漂移、消散?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治霾。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探霾”激光雷达取得新进展,可消除传统探测技术的“盲区”,更加精确、清晰地对从地面到500米高空的“近地雾霾”进行垂直立体探测,有助于解析污染成因从而“精准治霾”。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期刊《地球与空间科学

“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

  “就北京而言,机动车是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占1/4;其次是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餐饮、工业和地面扬尘总占近30%。因此,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2月21日,在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的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上,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直言不讳地说

中国科学报:抗霾 搁置争议,迅速行动

  当下中国,雾霾或许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词汇,同时,对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如何减少雾霾天气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又似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少人的认识是:从火电、工业和民用燃煤、机动车、建筑扬尘、厨房、化工业、农田等众多排放源中,找出谁是 “元凶”、谁是“帮凶”,降伏雾霾才能事功相当。由此希望科技界给

"核雾染"误会引发的思考:理性不要被雾霾"污染"

  近日一条网帖突然蹿红,该帖子称“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地下发现大型铀矿和煤炭资源,因为两者共存于同一地区,从而形成了铀煤,也就是煤中含有铀元素”;帖子又说,“空气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是目前国内大范围雾霾的原因”。   于是,“核雾染”这个新词开始“走红”。“核雾染”真有其事吗?“核雾染”引发的全国大

中青报:莫让雾霾成因成为又一个转基因之争

  这个冬天,雾霾时不时席卷大半个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已经痛下决心对雾霾展开一场歼灭战。正当我们感慨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很快就能找到治“霾”良方的时候,最近上演的一幕幕和雾霾相关的科学闹剧,又将这一问题拉回到打口水仗的阶段。   拉开闹剧帷幕的是一篇学术论文。   2013年岁末,一篇含有

总理提出的雾霾成因研究专项公示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参加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讨论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所所长周卫健向总理建议,应集中多学科科学家攻克“中国北方雾霾的成因及应对”。李克强当即表示,如果有科研团队能够把雾霾形成机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应对良策,“谁攻克,重奖谁”!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明确指

国家科技计划预算安排将优先安排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为有效支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目前,科技部会同各部门对24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将在今明年国家科技计划(基金、专项)预算安排中,优先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科研项目安排,突出重点地区雾霾成因、监测预警、源头治理、健康影响等科研工作,组织协同攻关,争取尽早在重点地区雾霾成因和治理成效

二次污染加剧雾霾发生 一些城市所占比例达80%

  刚过去的2月,京津冀地区一轮持续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对于该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专家日前在科技部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通气会上表示,主要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生物质燃烧等一次排放细粒子,以及这些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经二次转化形成的细微

采暖和蓝天可否兼得 成本是瓶颈

   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们又上演了新一届的“朋友圈杯雾霾‘段子’大赛”——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过雾霾?雾霾不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未来的人类进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气太差会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长相?答案是会的,原因是很多人相亲的

科技部召开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讨会

  为落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于4年19日在京召开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讨会。研讨会由邓小明副司长主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有关项目负责人及

大家谈治霾:让减排监管严起来

  “你肉眼看到的是蓝天,但实际上种种导致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生成的气体都已存在了,它们可能正在酝酿下一波灰霾。”1月9日,北京城连续十余天的灰霾终于消散,但李占清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大厦5层的走廊看着窗外,却是一脸的感慨。  这位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北师大“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刚参加完一个大气研究项目的中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做客人民网,介绍了中科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了如何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等问题。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白春礼: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中科院在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的研究所的力量,紧紧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建设好北京上海这两个

雾霾系列报道之四:PM2.5,准确预报到底难在哪?

  “不到10小时,PM2.5的实时浓度就从50微克/立方米上升到了七八百微克/立方米,并最终攀升到1500微克/立方米,成霾速度之快,数值之高,我们的空气污染预报模式真是没‘见过’啊。”对于北京那场快速成霾的空气污染,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仍然记忆犹新。   无独有偶,在短期高浓度雾霾面前

院士代表建议攻克雾霾形成机理 李克强:谁攻克重奖谁

  “总理,我想发言!”3月9日上午,李克强在陕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周卫健代表举手大声说。3月9日,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议。  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原定议程之外的代表在总理鼓励下发了言,主持人因此提醒周卫健“注意时间”。李克强摆摆手说:

春节你放烟花吗 追因溯源 冲出“霾伏”

  减少PM2.5,除了天帮忙,更须人作为——即将到来的春节,你会有节制地燃放烟花爆竹吗?  深陷“霾伏”的中国,比往常更需要科学的声音。  对于1月份雾霾事件的成因,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等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

ICP-MS元素分析在民生应用中谱写华章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因工业和生活发展而受到污染,相关的食品、环境、疾病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曝出。如含有无机元素汞的形态物甲基汞是一种剧毒神经毒素,60多年前在日本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水俣事件”就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的。在美国和我国部分省份等地也不断发现甲基汞含量超标的水域。及时发现水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