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水保所发现CO2浓度升高对全球碳水循环影响减弱

中科院水土保持所研究员上官周平课题组博士生闫伟明等基于全球超过900个植物物种1800多组植物气孔特征参数对环境因子变化响应的数据,辨析了环境因子对气孔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相关成果3月2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对重塑历史CO2浓度及未来气候变化下全球碳水循环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课题组发现植物气孔特征参数的变化策略受到植物自身和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叶片气孔密度下降,而增温与干旱导致了气孔密度的增加;气孔密度对CO2和温度的响应存在一定的阈值效应,未来全球碳水循环变化的主导因素正在由CO2浓度升高向气候变暖转变。 此外,研究发现气孔密度还受到大气氮沉降、植物物种及试验条件的调控,这些差异性响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全球碳水循环的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均与CO2浓度显著相关,但是气孔指数在历史CO2重塑方面比气孔密度更为可靠。......阅读全文

中科院大化所纳米金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11月1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黄延强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王新葵博士合作在纳米金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将多相的纳米金催化剂应用到纯甲酸的选择制氢反应中,在50℃及无添加剂的条件下,催化纯甲酸分解的TOF值可达2882h-1,是目前已报道的多相催化剂的最高值。本研究为高效多相

中科院百人计划连发PNAS、Plant cell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永飞,主要研究植物细胞膜离子通道及相关信号传递机制,其中包括离子通道及其调控因子基因的克隆和离子通道在植物激素、CO2以及外源信号传递途径中的作用。近期,其带领的研究小组先后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和《Plant Cell》发表重要学术成果。王永

高氨氮废水处理首用膜接触器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该所新型膜技术研究组曹义鸣研究员团队开发的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于提钒废水中高浓度氨氮脱除处理项目。  120小时现场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2~7mg/L,达到了钒工业污染排放标准(10mg/L)和污水排放国标1级A

美华仪为您介绍碳硫仪的主要原理

  碳硫仪目前分为微机(单片机)碳硫分析仪、智能数显碳硫分析、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这三大类。   其中微机(单片机)碳硫分析仪、智能数显碳硫分析都是利用化学原理:气体容量法测碳,碘量法测硫。而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则利用物理原理检测:气体分子在红外光波段具有选择性吸收谱图,从而测出CO2、SO2。  

烟台海岸带所在湿地电微生物驱动产甲烷研究中取得进展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大气甲烷浓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湿地是最大的自然源。深入了解甲烷的产生过程对于认识湿地甲烷的排放规律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电微生物学”团队继证实湿地土壤中存在电子驱动的古菌还原二氧化碳产甲烷过程后(Environmental Science: N

上海生科院解析叶片叶肉导度的物理及分子机制

  叶肉导度用于表征二氧化碳从气孔下腔进入到叶绿体直至被Rubisco固定这一路径的阻力,是限制叶片叶绿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影响叶片光合速率的重要生理参数。叶肉导度是继气孔导度、光合作用生化限制之后的第三大限制光合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提高叶肉导度可以同时提高叶片水分及光能利用效率,因此其成为光合作

一种新的具有高检测覆盖面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文章题目为SWATHtoMRM: Development of High-Coverage Targeted Metabolomics Method Using SWATH Technology for Biomarker Discovery,是由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的朱正江研究员课题组

过程工程所在粘结性煤气化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团队利用射流预氧化气化技术在处理粘结性煤方面取得新进展。论文Pilot Study on Jetting Pre-oxidation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Adaptingto Caking Coal发表在《能源应用》(Ap

半导体所制备成功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低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等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努力探索,制备成功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和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系列产品系列产品。     太赫兹(THz)量子级联激光器是一种通过在半

华中农大张吉斌组等获得高质量水虻基因组图谱

  水虻基因组图谱和肠道微生物组降解规律获解析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吉斌教授课题组与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黄勇平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对武汉亮斑扁角水虻纯化10代的品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高质量水虻基因组图谱,并对水虻转化不同有机废弃物的肠道微生物组进行分析,揭示了水虻能在畜禽粪污等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

让烟囱里开出鲜花

煤层气分离与液化技术工业化实验成功之路   煤层气:新兴产业之梦 8月8日下午去山西之前,同事提醒:不要想在山西看到蓝天白云——我国的这一重要产煤省一年365天都是灰蒙蒙的。但傍晚到达山西阳泉时,在灰暗的天空下,记者们听到了一个在其他地方无法听到的美妙构思:“我们想让烟

Nature Materials连发2篇论文:MOFs在工业气体分离最新进展

  MOFs基于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和丰富的金属-配位化学可调性质,在分离、催化、能源、器件等诸多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前景。2020年2月4日当天,Nature Materials连续发表2篇研究论文,分别介绍了MOFs在工业气体分离和能源器件中的最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不久,MOFs已经陆续发

食气梭菌大片段基因簇染色体整合表达新技术

  2019年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姜卫红研究组题为Phage serine integrase-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expre

科学家建立食气梭菌大片段基因簇染色体表达新技术

  2019年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姜卫红研究组题为Phage serine integrase-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expre

分子光谱学术会议巨献:红外/近红外/超快光谱新技术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开幕式暨40周年庆典在青岛举办(相关报道:庆祝中国光谱40年 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在第一天的大会报告之后(相关报道:古人学问无遗力 今有分子光谱百家鸣),组委会也安排了精彩分会报告。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为您带来红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10篇CNS,全球学术排名表现出色

Scienc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力学再取新突破  实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是人类认识并利用微观世界规律的必然诉求,也是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子调控研究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量子计划中均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自旋量子调控研究有助于人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

新鲜农产品呼吸速率原位实时测量技术及其在采后研究...

新鲜农产品呼吸速率原位实时测量技术及其在采后研究中的应用在第七届国际采后研讨会(7th International Postharvest Symposium)上,来自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被誉为英国“中科院”)与英国水果工业届代表(It’s Fresh!,

治霾和减排呼唤生物天然气

  所谓“生物天然气”指的是通过厌氧发酵或气化后,以精炼或合成的方式将有机的生物质(沼气)转变成以甲烷成分为主的生物燃气。沼气的原料极其丰富,制成生物天然气后,可以作为尾气污染物及碳排放量极低的汽车燃料。这对那些缺少化石天然气和燃油、又饱受空气污染和雾霾折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失为福音。   机动车

陈家镛院士:化工“牵手”冶金

  陈家镛,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和冶金学家。他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主修化学工程,1956年回国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开拓了我国湿法冶金研究的新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开展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主编《溶剂萃取手册》《湿法

废水处理方法及原则介绍

1.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2.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   3.含有物质的废水应与其他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4.流量

西北研究院等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来源研究获进展

  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仅次于CO2的大气升温因子,具有强烈吸光性。当黑碳气溶胶沉降到冰川、积雪、海冰等冰冻圈表面后,将降低雪冰表面的反照率,加大雪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加速冰冻圈消融,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带来影响。  青藏高原毗邻南亚黑碳高排放区,已有研究发现,南亚黑碳气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