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东湖浮游细菌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浮游细菌作为淡水湖泊最为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几乎参与了湖泊所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武汉东湖是湖泊生态学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湖泊之一,但其生态系统中浮游细菌群落长时间尺度演替规律及生态学驱动机制研究十分不足。 200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余育和团队聚焦于武汉东湖浮游细菌群落的时空格局及生态学驱动过程,通过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等对东湖5个主要湖区的浮游细菌进行了近10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浮游细菌群落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季节演替主要受制于决定性的生态学过程,即强的均匀选择下伴随一定的扩散限制。这说明当群落发生演替时,生态相似和关系较近的物种可以相互替换,预示着季节内部存在明显的功能冗余或者至少是生态冗余。然而,环境选择(如温度、营养等)和生物互作(如捕食、共生等)使得不同季节之间的浮游细菌显著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季节的环境条件提供了不同生态位;而同一季节由于生态条件比较相似而形成了类似的浮游细菌......阅读全文

水生所关于浮游动物下行效应控藻机制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浮游动物下行控藻机制的研究论文Increasing zooplankton size diversity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top-down control on phytoplankton through diet nich

浮游细菌采样器的测试

测试方法1. 方法提要   本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2.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a)浮游菌采样器;   

使用浮游细菌采样器的方法

浮游细菌采样器根据颗粒撞击原理,在抽气泵的作用下,把采样空气中的细菌粒子分离出来.采用狭缝收集法,被采样的细菌粒子通过狭缝趋均匀分布在平皿培养基的园环上,经培养后可成为肉眼可数的细菌.另外,根据细菌分布的情况,还可直观地得到空气中细菌分布动态.     FSC-III型浮游细菌采样器是由单片机控制电

FKC-2浮游细菌采样器

一、概述FKC - 2 型浮游细菌采样器, 为国内彩色触摸屏浮游细菌采样器,外壳采用 ABS 工程塑料一体成型制作,无清洁死角,产品美观大方。浮游菌采样器仪器采用电脑板控制,低噪音泵采样,因此操作简单、性能稳定。采集头采用 316L 不锈钢 制造,可适合各种方式消毒。 本产品严格 按照我国新版 GM

浮游细菌采样器原理及参数

 浮游细菌采样器可直接测到1立方米空气体积中的细菌个数,有效地配合我国“GMP”规范的贯彻。该产品结构合理,技术性能指标在国内处地位,其中采样流量达到50L/min。浮游细菌采样器原理:浮游细菌采样器根据颗料撞击原理和等速采样理论设计,采样直接,采集口风速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一致,能更准确地反映洁净室

水生所等在水生实验动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宏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博士任彦栋等合作攻关,对稀有鮈鲫组学数据及实验数据的整合分析,对稀有鮈鲫的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独特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回答了稀有鮈鲫对重金属胁迫及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的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

研究揭示浮游生物和细菌塑造浪花

  当洋面潮涨潮落时,随之而来的波浪和飞沫形成微小气泡。这些气泡破碎后,会向空气中释放出浪花气溶胶。这种气溶胶能散射阳光,并影响云的形成,最终影响气候。不过,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化学》期刊上报告称,没有两个气泡是相同的。他们分析了浪花,发现这些泡沫的特性受浮游生物和细菌的影响。   浮游生物和细

浮游细菌采样器操作注意事项

工作原理空气中细菌般在1μm左右,不同粒径的颗粒有不同的冲击惯性。当空气通过狭缝加速后,气速度达41.7m/s,0.5μm以上的粒子,由于惯性冲击到培养皿里的培养基上被粘附,同时细菌被收集在培养基上。本仪器采样时间为1~10、20、30~90共18档选择。 操作说明    1、为达到检测结果,在使用

《细胞》刊登水生所南南合作典型事例

Cell杂志近期在其前缘(leading edge)栏目刊登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执行主席Mohamed H.A. Hassan博士的评论文章。曾在水生生物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的Citarasu Thavasimuthu博士在该所工作时的照片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南-南合作”的三个典型事例之

水生所揭示重复基因新歧化功能

  重复基因被认为是基因功能歧化和新功能产生的源泉。鱼类特有的基因组加倍事件产生了大量的重复基因,这些重复基因为基因功能歧化和新功能产生提供了良好材料。近日,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主持的鱼类发育遗传学学科组在鱼类重复基因功能歧化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首先在养殖鱼类银鲫中发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