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传感器芯片让药物开发提速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这种由高度敏感的纳米传感器构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质如何相互结合,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只需要一厘米大小的纳米传感器阵列,就能以高于现有任何传感器数千倍的能力持续不断地监测蛋白质的结合活动。新的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成千上万种反应,而且比目前的“金标准”方法敏感性更强,并能更快地提供检测结果。 该纳米传感器阵列有两大重大进步。首先是将磁性纳米标记附着在被研究的蛋白质上,大大地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其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只要几分钟就能准确地预测结果。而目前其他的技术只能同时监测四种反应,需要长达数小时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 研究人员在数年前就开发出了磁性纳米传感器技术,在检测小鼠血液中癌症相关蛋白的生物标志物时发现,其敏感性远高于其他技术,检测浓度为其他技术检测......阅读全文

新型纳米传感器可检测多种有害气体

  据报道,纳米气体传感器创新厂商AerNos近日宣布,它们开发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经济型纳米气体传感器,能够同时探测多种ppb级(十亿分之一)的有害气体,这款气体传感器专为物联网互联设备集成而设计。  利用AerNosZL的AerCNT技术,其智慧城市空气污染纳米气体传感器(AerSCAP)产品

纳米间隙电极传感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员刘锦淮和黄行九带领课题组,在纳米间隙电极传感器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纳米间隙电极传感器件的突出特点,是可直接将待测物质的某种特性转化为更简洁、更直观的电信号――如电阻、阻抗等,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痕量、高灵敏度检测。其中,针对痕量的待测目标分子,如何获得

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实现高清成像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最近利用六方氮化硼二维层中的硼空位,首次完成了在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从而能够检测磁场中的极小变化,实现了高分辨率磁场成像。氮化硼是一种含有氮和硼原子的薄晶体材料。氮化硼晶格中人工产生的自旋缺陷适合作为传感器。(a)六方氮化硼中的硼空位缺陷。空位充当用于磁场测量的原子大小

“纳米花”传感器:让有害细菌无处遁形

近日,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Sma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实验成果,他们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生物传感器,这让有害细菌更容易的被检测出。 最近有好几种食品被召回,当人们开始生病时有害的病原体就会被发现。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更好的生物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自动检测出血液中的癌症生物标记

研究人员制备出新型紫外线辐射监测传感器

  一项新研究介绍了一种裸眼探测紫外线辐射(UVR)的低成本、高灵敏度传感器的全新制造方法。这种纸基的可穿戴传感器能让用户对日常生活中的UVR影响进行监管。   UVR可根据波长分为UVA、UVB和UVC。要监测不同紫外线(UV)辐射的影响,就需要低成本的光谱选择性UV传感器。但目前的传感器由于

研究人员首次制备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

多层膜的XRD谱  近日,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硬磁相、软磁相和隔离层组成的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  科研人员认为,制备和研究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材料,对弄清交换耦合机制和继续提高纳米复合磁体的磁性能十分重

美研究人员开发出可“侦察”到肿瘤的纳米粒子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纳米粒子,外表呈棒状,可以随血液流动“侦察”到肿瘤部位,帮助将药物指引到病灶处,从而有效消灭肿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报告说,肿瘤部位的血管通常会有病态变大的孔洞,纳米粒子进入这些孔洞中会刺激周边组织,使机体发出一种类似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迄今最小的纳米像素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迄今最小的像素,其尺度以纳米计算,只有目前智能手机像素的百万分之一大小,有望用于制造超大幅面的柔性显示屏,相关研究发表于5月10日《科学进展》杂志上。  这种像素的中心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金粒子,它的外面包裹着聚苯胺分子涂层。如果外界施加的电流发生变化,这种像素就会改变颜

研究人员在人体内首次检测出碳纳米管

  据报道,日前法国研究人员从居住在巴黎的儿童肺部发现了碳纳米管,这是碳纳米管首次在人体内被检测出来。  由于具有超强韧性、重量轻和导电性能佳等特性,碳纳米管在诸如计算机、服装、医疗保健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小鼠实验表明,注入碳纳米管可引起类似于由石棉引发的免疫反应,这让人们对碳纳米管

用纳米孔检测蛋白质获重要突破

  对通过纳米孔的DNA进行测序,可提供长的读长,单分子的读数,并且能够避免昂贵的荧光标记和费时的扩增步骤。那么,纳米孔方法能为蛋白质研究做什么呢?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这种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强大的。纳米孔的直径约4纳米,是一层人造膜上产生的一个纳米孔,使研究人员能够收集一系列测量,对通过这些

纳米孔技术检测蛋白质获重要突破

  对通过纳米孔的DNA进行测序,可提供长的读长,单分子的读数,并且能够避免昂贵的荧光标记和费时的扩增步骤。那么,纳米孔方法能为蛋白质研究做什么呢?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这种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强大的。纳米孔的直径约4纳米,是一层人造膜上产生的一个纳米孔,使研究人员能够收集一

研究人员创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杨芃原团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贺思敏团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员黄超兰团队合作,创建了基于质谱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新技术。9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糖基化是最复杂的蛋白后修饰之一。与其他蛋白后修饰相比

美研究人员:先吃蔬菜蛋白质后吃米面益处多

  美国韦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糖尿病护理》期刊发表报告说,用餐时先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吃碳水化合物,有助延长饱腹感,防止餐后血糖飙升。研究人员征募11名肥胖或超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夜间禁食12小时,随后摄入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628卡路里食物。第一周,研究对象先吃碳水化合物

我国研究人员开发了蛋白质瞬时原位激活新技术

  近日,北京大学陈鹏课题组与王初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在活体细胞或动物内瞬时激活蛋白质的普适性新技术,具体成果发表在Nature上,题为Time-resolved protein activation by proximal decaging in living systems。  在复杂的生命体系中原

美发明快速检测癌症的纳米传感器

  新华网洛杉矶12月13日电 美国科研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可快速检测癌症的纳米传感器,这种仪器能在更短时间内发现癌症的早期迹象,从而为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研人员13日发表公报说,他们研发的这种仪器可以从病人的血液中找到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生物标记,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其

传新型石墨烯传感器可检测纳米分子

  据报道称,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与西班牙光子科学院(Institute of Photonic Sciences)共同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最近利用石墨烯改善了分子检测的红外线吸收光谱。研究人员们发现,石墨烯能够聚光于特定焦点上,从而准确地“听”到纳米级分子的振动。   欧洲研究人员最

传新型石墨烯传感器可检测纳米分子

  据报道称,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与西班牙光子科学院(InstituteofPhotonicSciences)共同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最近利用石墨烯改善了分子检测的红外线吸收光谱。研究人员们发现,石墨烯能够聚光于特定焦点上,从而准确地“听”到纳米级分子的振动。  欧洲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

纳米蘑菇传感器:一种材料-多种应用

来自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OIST)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等离子体纳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其他的应用潜质。研究发表在最近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杂志上。揭示细胞的增殖过程是对细胞和组织的健康和功能的重要洞察。这种材料最吸引人的地方在

如何3D打印纳米级传感器

如何3D打印纳米级传感器不过,对于研究者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制造这些纳米尺寸的传感器,同时又能够仔细地控制它们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控制了它们的属性。“我们会在真空中向基体撒布一种含有铂和碳原子的前驱气体,然后再施加电子束。这个时候,铂原子会聚集并形成纳米粒子,而碳原子会在它们旁边自

纳米蘑菇传感器:一种材料-多种应用

  来自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OIST)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等离子体纳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其他的应用潜质。研究发表在最近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杂志上。揭示细胞的增殖过程是对细胞和组织的健康和功能的重要洞察。  这种材料最吸引人

微谐振器可对纳米颗粒进行高灵敏度的测量和成像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OIST)研究生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光的设备,该设备可用作生物传感器,可检测材料中的生物物质,例如食物中的有害病原体。科学家们说,他们的工具,光学微谐振器,比目前的行业标准生物传感器灵敏280倍,后者只能检测颗粒组的累积效应,而不能检测单个分子。  微谐振器是用于单粒子

研究人员发现防御纳米粒子的祖先表观遗传防御机制

来自芬兰综合方法开发与验证中心(FHAIVE FHAIVE)和坦佩雷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与纳米粒子暴露有关的新型反应机制,这种机制在不同的物种中是共享的。博士研究员Giusy del Giudice博士通过对纳米材料分子反应的大量数据分析,揭示了一种祖先的表观遗传防御机制。这一发现阐明了不同物种

研究人员借纳米粒子来提高3D打印Inconel-625

  新加坡A * STAR制造技术研究所和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二硼化钛纳米粒子改善了3D打印超级合金的物理、热力、机械性能。   超耐热合金,能耐受高温和应力的合金已被证明对科学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Hastelloy,Inconel和Waspaloy等材料因其具有极高的抗热能力经常

美研究人员发明纳米级护肤乳液或可预防皮肤癌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用含有纳米粒子的外用护肤乳液进行基因治疗。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将使得未来的基因治疗变得简单,病人可能不用再打针或者服药。   研究人员阿米・帕勒和查德・米尔金将化学和皮肤医学完美结合,制成了不到人头发直径1/1000的核酸块。这些核酸块

苏州纳米所等在蛋白质纳米结构单功能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蛋白质纳米结构因其大小均一、组装可控、易于改造和大量制备等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典型代表,蛋白质纳米壳(例如病毒纳米颗粒、铁蛋白、热休克蛋白等)具有空心对称结构,在纳米材料合成、纳米颗粒排布、纳米器件组装、生物活性分子可控输送等方面已显现出诱人的应用价值。打破蛋白纳米壳表

用扫描电镜来了解基于纳米线的气体传感器

纳米线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通常用于晶体管,并在效率方面有巨大优势,因为它们的高纵横比可以很好地控制通道电流。纳米线在用作蛋白质和化学传感器时也被广泛研究。通过改进和开发新的制造方法,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新更高效的基于纳米线的气体传感器。在这篇博客中,讨论扫描电镜如何帮助表征纳米线和了解其气体感知行为

新纳米管传感器能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超级灵敏的新型探测仪,将检测爆炸物的能力推进到一个分子的最后极限,比目前机场用的爆炸检测仪灵敏很多。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站上。  该技术利用了蜜蜂毒液中一种称为bombolitins的蛋白质片段。研究人员将这种蛋白质片断涂在碳纳米管上后发现,这

蛋白质分子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据德国卡塞尔大学网站报道,近日,该校科学家研制的一种带磁场的微型传感器获得突破,样机在年内即能完成。该传感器通过遥控牵引磁化纳米生物分子,可将检测液中极少量的蛋白质分子检测出来。该技术有望革新医疗诊断方式,其中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运送生物分子的方法已申请了专利。   一般情况下,病人体内某些

280-纳米光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常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苯环结构,在紫外 28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可用 280 nm 波长吸收值大小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材料待测蛋白质样品试剂、试剂盒实验用缓冲液(空白对照)仪器、耗材分光光度计(配备紫外档)石英比色杯用于溶液

280-纳米光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常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苯环结构,在紫外 28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可用 280 nm 波长吸收值大小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材料 待测蛋白质样品试剂、试剂盒 实验用缓冲液(空白对照)仪器、耗材 分光光度计(配备紫外档)石英比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