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出炉

日前,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张世强、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荣、赵文智等共同编著的《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出炉。 该报告主要针对西北地区60年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对近60年来森林、草地、湖泊与湿地、绿洲与农业、冰冻圈及河川径流等生态与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分析其驱动因素;并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总结了西北地区生态恢复和治理中的得与失,总结了西北地区生态总体特征,量化了各生态和环境要素变化的驱动力。......阅读全文

《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出炉

  日前,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张世强、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荣、赵文智等共同编著的《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出炉。   该报告主要针对西北地区60年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对近60年来森林、草地、湖泊与湿地、绿洲与农业、冰冻圈及河川径流

《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出炉

  日前,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张世强、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荣、赵文智等共同编著的《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出炉。  该报告主要针对西北地区60年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对近60年来森林、草地、湖泊与湿地、绿洲与农业、冰冻圈及河川径流等生态

生态中心在大尺度生态变化评估方面取得进展

  宏观生态学(macro-systems ecology)是国际上新近提出的生态学前沿领域,重点关注大尺度生态监测、模拟和管理等。大尺度生态变化评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揭示区域生态系统变化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格局,并能反映人类活动的宏观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护和恢复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中国科学院生态

中科院建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6月24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在兰州成立,并宣布领导班子成员。据悉,西北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兼任西北研究院院长。   中

新疆生地所西北干旱区降水极端事件变化研究取得进展

  西北干旱区地处中亚腹地,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可再生性降低,不确定性加大,极端水文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大、重现期缩短,极端水文事件发生频繁发生。降雨极端事件是造成西北干旱区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不平衡分配的重要原因。为了阐明西北干旱区

“第三极”生态变化之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川退缩显著、水土流失严重、珍稀生物资源减少等诸多警示性词汇,开始越来越多地与青藏高原联系在一起。   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青藏高原是否依然固若金汤?它面临着哪些威胁与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在日前于厦门举行的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年会上,相关专家纷纷就“第三极”生态现状

生态环境变化有助耐旱物种生存

  美国研究人员11日在英国《生态学通讯》月刊上发表报告说,砍伐森林和气候变化导致脆弱的雨林物种濒临灭绝,但同时也使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物种留存。这一发现有助决策者在将土地转化为耕地时,最大限度减少物种损失。   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既要有足够的耕地养活全球人口,又要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根据预测,由

京津冀西北部初步形成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近日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京津冀西北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形成。   根据蓝皮书,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方面,北京市同张家口、承德两市对接,签署了《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框架协议

“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项目进展顺利

   7月3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在青岛召开中期总结会议。项目责任专家、专家组成员、国内和海外同行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4个课题前两年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突出进展及后三年研究计划的工作汇报,并对课

生态变化调查项目中期评估结束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以下简称“十年调查评估项目”)中期评估总结会3月29日在京闭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在认真听取了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介绍、汇报后,李干杰说,随着本次中期评估工作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