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法“最老”联合实验室迎来20周岁

今天(7月11日)上午,中欧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简称LIAMA)20周年庆祝活动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这标志着中法两国创建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迎来了20周岁生日。 在活动现场,中国、法国、荷兰三方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将继续在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为合作各方提供优势互补的合作机遇,为中欧深度合作提供成熟稳定的平台,打造“高、精、尖”三位一体的合作,实现中欧之间的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交流。 中科院副院长张杰表示,自1997年中科院与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共同创建LIAMA以来,在信息、自动化及应用数学领域开创了联合研发实验室的先河。20年来,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科研方面的成就外,实验室也发展成为中欧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受到了中欧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赞扬。 张杰说,20年来,实验室科技人员追求真理,求同存异,将实验室从一个小型合作单元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创新实体。而今天新的合作协议的签署为LI......阅读全文

珀金埃尔默合作共建实验室助推科研创新

5月21日,珀金埃尔默长三角合作实验室共建暨药物研发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福州大学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乐普创一生

PNAS:科研合作提高文献引用率

  根据最新PNAS上发表的一篇分析研究显示: 研究者之间长期密切合作并共同创作的论文被引用数比短期,少发表的合作关系产生的论文增加了17%。这一发现验证了人们怀疑了很久却没能定量或半定量证明出来的想法,为支持团队合作的研究政策提供了进一步数据支持。  本文作者Alexander Michael P

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自然》杂志日前发布的“2016自然指数—科研合作”(Nature Index 2016 Collaborations)报告显示,中国正崛起为国际科研合作的中心。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合作中表现卓越,作为中国科研机构的引领者,跻身全球科研机构国际合作百强的第4位。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

Nature发文探讨科研合作:生命科学合作研究50强

  最新一期(11月16日)Nature杂志发布增刊报告:Nature Index 2016 Collaborations,报告基于Nature指数,专门就国际科研合作现状进行了解读。这份报告分析了各主要科研国家、科研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并依据国际合作程度进行了排名。  报告指出,科研合作,特别是国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搭建80多个科研合作项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44.shtm 中新网哈尔滨10月28日电 (记者 王妮娜)极地科学与技术、现代农业与食品科学……28日,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哈尔滨举办,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拍黑洞,全球科研机构这样合作

   北京时间10日晚,包括我国上海、美国华盛顿在内的全球六地同时召开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成果发布会,展示史上首张黑洞照片。EHT项目由全球数十个研究机构、超过200名科研人员参与,简单的图片背后是怎样的国际合作历程?  首先是建团队。为了给黑洞拍照,麻省理工学院(MIT)从2006年就开始

《自然》指数显示:中国科研合作表现优异

  由自然出版集团与数码科研公司日前联合公布的《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科研合作”显示,中国正在崛起并成为国际科研合作的中心,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全球位列第五,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纳入自然指数的高质量科研期刊中,2014年中国大陆科学家与全球其他94个国家的科研同行合作发表了论文

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

  中国科研不但在国际合作程度上“持续提升”,部分领域的科研质量也“已达到一流水平”,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主任戴尔·桑德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3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为桑德斯等二人颁发了中国R字签证。这是中国驻英使馆首次为英国专家颁发R字签证,这类签证发给中国所需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

科研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科学发展条件下,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活动的组织形式都发生着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都以合作的方式去攻克研究中的难题.群体合作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手段,对现代科学的向前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病毒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人类社会在重大传染病面前的脆弱。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月球科研站合作声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