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许智宏院士: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工选育和转基因的结果

8月17日,上海科协大讲坛暨科技前沿大师谈“暑期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坛”的首期讲座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许智宏,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陈晓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继荣,围绕“透视转基因——从农作物的由来说起”的主题,向公众解读了转基因的奥秘,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许智宏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粮食作物的起源、种类、演化,以及全球食物生产和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过程,并系统地阐释了现代生物育种的技术发展。 他说,“事实上,我们今天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长期驯化、人工选育、转移基因的结果。”比如美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的NormanBorlaug就是利用生物育种将高杆小麦变成矮杆。因为杆子太高,养料就会集中在杆里面,如果变矮了,营养的比例都在麦子里面,同时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几年前,科学家曾对使用转基因后的效果做了一项详细统计:转基因作物......阅读全文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争议中前行

  本文根据2016年4月14日许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讲堂”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讲座人:许智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曾获

许智宏、饶毅、顾红雅:科学的角度看待转基因

三位嘉宾与主持人互动。左二起分别为顾红雅、许智宏、饶毅  11月24日晚,当许智宏、饶毅和顾红雅三位教授现身北大金光生命科学楼邓祐才报告厅时,现场已经座无虚席,不少人在讲座开始前才得以挤进来,寻找空地坐下来。  关注过中美双边关系、克里米亚大变局等宏大话题的“

转基因食品传言再入公众视野击破转基因食品四谣传

  近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名单,一直备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问题又回到人们的视野,除去名单中公布的产品,人们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接触到转基因食品?一些与传统食品形状、颜色等存在较大差异的食品是否涉及转基因技术?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实转基因食品只是膳食平衡与营养的一个方面,公众无需过于恐慌。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不过是一个新的物种,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是解决粮食危机、减缓气候变暖的良药,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灭绝人性的巨大阴谋。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府决策

用试剂盒进行转基因作物叶片蛋白浓度测定

    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与人工选育后基因转移的结果。玉米和番茄,最早时非常小,水稻就像两根草一样。在人类利用玉米过程当中,玉米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野生水稻像野草一样披头散发,野生稻就是两棵草,还没收粒子就掉了。通过人工选育,那些不掉粒的,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从国外到国内从来都是争论不休。   10月17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不是“隔壁王大妈说了算”。但权威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建构?以及如何检测?是否真正权威?这些问题就如神秘的生物科技

饶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更高吗?

   转基因的问题有几个层面:第一是个人层面,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第二是国家层面,转基因商品与中国经济发展,转基因作物与中国能否掌握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第三个是生态环境,取决于转基因作物种植的范围、转基因动物的养殖范围,既可能是当地的、也可能是全球的问题。   一般人关心最多的是个人层面:

基因编辑为育种带来新途径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得突破,为解决镉污染土地种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先进方案。这项重大成果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竞赛新的热门领域,国内外都有前沿消息传来。下面,我们特约请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春介绍有关这方面的

转基因技术决策沙龙:转基因作物发展困局待解

   “这么多年来,我做食品安全的报告时从来不谈转基因,因为我认为它不属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可是在互动时,总有人会提。”  4月29日,在北京市科协科技思想库转基因技术决策咨询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上台道出了这样一番话。  与其说这是陈君石个人的“困惑”,不如说这是当下中国关

黄大昉:什么是转基因

  转基因,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基因的转移。实际上,转基因有广义和特定的两种含义。广义的转基因就是泛指生物间基因转移。自然界中物种间的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杂交育种,都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都经过了转基因。例如,我们现在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吃的几乎所有的食品,并不是自然

网传圣女果是转基因会致癌 专家:常规育种可放心吃

  近日,海口市民王女士反映:“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说,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吃多了会致癌,吓得我现在都不吃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得到的答案是:海南所有圣女果都是通过常规育种培育出来的,不是转基因水果。   市民疑虑:圣女果到底是不是转基因水果?   每年二、三

欧洲历时六年,耗资过亿的三大研究击碎转基因致癌谣言

  2012 年 9 月,Gilles-Eric Séralini 教授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农达杀虫剂及耐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研究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

农大教授罗云波:转基因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安全

  “从消费者到从事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昨天(6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在北京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种种误解和猜测,而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比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唯一出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生存,我国农业生产资源有限,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生存,我国农业生产资源有限,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北阜平举办的“农科讲坛”上,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如是说

IMGE:作物育种的“马良神笔”

  高产优质新品种是农业的基石,但传统作物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作物育种技术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作物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不足。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单倍

欧盟严查中国输欧非法转基因米制品半年间通报18次

  产地来源标注为中国的大米制品,正在被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列入“重点检查”的范畴。因为尽管中国仍然是禁止主食作物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在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成品中,欧盟却频繁检出水稻抗虫转基因,这种转基因按照现行监管框架,在中国和欧盟,均属“非法”。   截至2013年6月,欧盟食品和饲料委

我国将建设一批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三、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

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即将到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近日披露,今年7月,国内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这再次引发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是否安全的大争论。   对于上书背景,环保部首席科学家薛达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因为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南京农业大学PNAS克隆新基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克隆出了一个水稻微效数量性状遗传基因座DTH2,并确定了其特征。相关论文在线发布在2月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南京农业大学的万建民(Jianmin Wan)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葛颂(Song

董合忠:轻简植棉 乐在其中

董合忠在棉花田。  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有一位终日与棉花为伍的科学家,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内陆,从鲁西南到鲁(西)北,在一望无际的棉田中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就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一位获得国家和省部科技成果奖励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就有4项的棉花专家。  近日,记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1.组织农业科研攻关   在瓶颈性与紧迫性的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在一些农业应用基础与前沿高技术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高地。   ——新一代动植物新品种培育。重点研究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应用常规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定向育种技术以及航天诱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纪实

  今年是“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全面开展的一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着现代农业。   今年5—9月,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组织主题专家组对“十二五”该领域2011年和2012年启动的7个主题、2

有机食品检测技术规范

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和防止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和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保证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质量,规范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制定本标准。繁殖本标准根据联合国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贸易的指南(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2007年生命科学领域973项目经费预算初步方案

科技部消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年度立项项目前两年经费预算和2004年度立项项目后三年经费预算,经过预算评估和审核程序,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的规定,现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