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甜高粱吸收重金属镉分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镉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如何有效治理土壤镉污染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最具前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之一,甜高粱具有茎秆含糖量高、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适种范围广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镉污染土壤,茎秆和籽粒生产燃料乙醇,酒糟用于燃烧发电,镉元素可从灰烬中加以回收。这样镉就从食物链转移到能源链中,兼顾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人们对甜高粱吸收镉的研究较少,且多局限于生理层面。同时,甜高粱作为非超富集植物,吸收的镉多储存于根中,限制了其从污染土壤中提取镉的能力。因此,解析甜高粱吸收镉的生理和分子机理、促进镉从根向地上部分的转运是提高甜高粱吸收镉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银心研究组对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96个甜高粱品系进行了筛选,发现不同品系对镉的耐受、吸收和转运能力具有很大差异。根据筛选结果,研究人员以镉转运能力强和弱的两个甜高粱品系H18和L69(镉转运系数相差4倍)为材料,针对影响甜高粱吸......阅读全文

甜高粱吸收重金属镉分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镉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如何有效治理土壤镉污染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最具前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之一,甜高粱具有茎秆含糖量高、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适种范围广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镉污染土壤,茎秆和籽粒生产燃料乙醇,酒糟用于燃烧发电,镉元素可从灰烬中加以回收。这样镉就从食物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属镉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镉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如何有效治理土壤镉污染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最具前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之一,甜高粱具有茎秆含糖量高、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适种范围广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镉污染土壤,茎秆和籽粒生产燃料乙醇,酒糟用于燃烧发电,镉元素可从灰烬中加以回收。这样镉就从食物链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甜高粱吸收重金属镉分子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银心研究组从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甜高粱吸收镉的机理,鉴定出多个影响镉吸收和转运的关键基因,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甜高粱吸收镉的能力提供了新的靶标和思路。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植物所等在甜高粱基因组变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为世界第5大作物的高粱是世界干旱及半干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重要的杂粮和酿酒、饲料、色素等工业的重要原料。甜高粱是高粱的一个自然变种,同普通籽实高粱相比有着诸多独特的生物学和农艺学性状,如高光合效率、大生物量和更强的耐逆性等。

研究在低镉水稻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水稻容易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镉,使得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长期积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稻米镉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其中南方稻米镉污染情况尤为严重。我国栽培稻分成籼、粳两个亚种,籼稻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较粳稻具有更强的镉积

植物PPR蛋白调控靶标RNAs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11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组与上海植物逆境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合作项目——植物PPR蛋白结构与调控RNA processing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项成果是继9月18日发表

遗传发育所水稻光合效率提高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及光合细菌在光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是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农作物增产的一个根本途径。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进行,存在于叶绿体上的光合膜含有丰富的糖脂(半乳糖甘油酯),而

缓释尿素小麦增产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技术生物所吴跃进研究员课题组在缓释尿素提高小麦肥效与增产作用机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为新型环境友好高效化肥的研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已在农学核心期刊Agronomy Journal接受发表(DOI: 10.2134/agronj2017.06.0351),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杨阳博士为

有机光伏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a)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共混膜中形貌与(b)光物理路径图  山东大学供图近日,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物质创制与能量转换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高珂在有机光伏电池的分子晶态与双生载流子途径等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 大分子快讯》。有机光伏电池(OP

水生所蓝藻越冬和复苏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蓝藻细胞如何越冬是研究蓝藻水华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微囊藻等水华蓝藻以营养细胞形式越冬,并不形成厚壁孢子,这类蓝藻越冬的分子机理也是蓝藻生物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不经过低温预处理,寒冷(5℃)和光照的双重胁迫可导致蓝藻死亡;但如果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