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动物所发现大鼠干细胞多能性调控新规律

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具有多潜能分化能力,能够分化形成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细胞,因而在发育生物学研究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四倍体补偿实验让ESCs和iPSCs独立发育成健康的个体,是评估细胞多能性的最严格的标准,迄今只有小鼠的ESCs和iPSCs具有这种能力,其它物种的干细胞是否具有最高等级的多能性仍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组首次报道了除小鼠之外,大鼠胚胎干细胞也具有通过四倍体补偿实验产生健康个体的能力,证实最高等级的多能性可以在不同物种的干细胞上建立,并发现多能性维持的新规律,为研究干细胞多能性的物种进化差异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新基础。10月23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研究首先建立了大鼠这一重要模式动物的四倍体补偿技术体系,为干细胞多能性的研究和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研究人员系统评估了不同来源干细胞在不同代次的发育能力,发现“t2i”培养条......阅读全文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问: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答: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能进一步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干细胞及其分化产品为有效修复人体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及治愈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要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透过基金看热点:上百份肿瘤干细胞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中科院Nature文章干细胞研究突破性进展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研究所院与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ndr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produce live transgenic mice”的文章,获得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成功建立了来自孤雄囊胚单倍体胚胎

PNAS:大鼠干细胞多能性调控新规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组首次报道了除小鼠之外,大鼠胚胎干细胞也具有通过四倍体补偿实验产生健康个体的能力,证实最高等级的多能性可以在不同物种的干细胞上建立,并发现多能性维持的新规律,为研究干细胞多能性的物种进化差异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新基础。  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

科学家发现大鼠干细胞多能性调控新规律

  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具有多潜能分化能力,能够分化形成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细胞,因而在发育生物学研究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四倍体补偿实验让ESCs和iPSCs独立发育成健康的个体,是评估细胞多能性的最严格的标准,迄今只有小鼠的ESCs和ipsCs具有这种

再度聚焦干细胞研究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超24亿

  11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对外公布,“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间,我国累计支持干细胞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近170项,支持经费超过24亿元。在这场新兴的研究热潮中,中国没有缺席。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2013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公布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研究集体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

Nature子刊探究人类干细胞调控新层面

  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基因组研究所(GIS)的科学家们,与来自加拿大、香港与美国的同行展开协作,发现了一个蛋白质介质SON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的健康和正常发挥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报道在9月8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第六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前沿论坛今日召开

  为促进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论坛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已逐渐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会议品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再生细胞生物学分会于2011年11月获批成立,致力于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9申报指南发布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日前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

裴端卿课题组Nature子刊iPSC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课题组近日在新研究中发现H3K9甲基化是体细胞重编程为iPSCs的一个重要障碍。相关论文“H3K9 methylation is a barrier during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into iPSCs”发表在

华人科学家找到改变干细胞多能状态的“命运转换器”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华人科学家Jianlong Wang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状态转换的关键分子,对于未来应用干细胞开展再生医学治疗提供了新基础。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细胞多能性的认识也不断增加,根据

中科院PI最新文章发现生血内皮特异表面标记分子

  10月14日,《干细胞报道》(Stem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ration and analysis of GATA2w/eGFP human ESCs reveal ITGB3/CD61 as a marker

Nature报道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

  人体每天排出的一些废物有可能成为强大的脑细胞来源用于研究疾病,甚至有一天还可能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将人体尿液排出的细胞诱导生成有价值的神经元。   研究论文在线发布于本周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Nature官网第一时间对相

昆明动物所揭示多能干细胞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调控机制

  4月30日,Cell Stem Cell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Filia is an ESC-specific regulator of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safeguards genomic stability。该研究首次揭

中科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英国《自然》杂志今天刊登了一篇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单位的论文,研究人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一名欧洲早期现代人几代前的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混血。这篇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是继2010年未知古人类丹尼索沃人之后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中科院脊

Cell Stem Cell十大热点文章(5月)

  《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这一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

范祖森Nature子刊发布癌症干细胞重要发现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C8orf4通过抑制NOTCH2信号负向调控了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课

中国科大揭示脂类代谢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平课题组与张华凤课题组在EMBO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Fatty acid synthesis is critical for stem cell pluripotency via promoting mitochondrial fission的研究论

中国科大揭示脂类代谢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平课题组与张华凤课题组在 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了题为 Fatty acid synthesis is critical for stem cell pluripotency via promoting mitochondrial fission

帕博利珠单抗用于MSI-H/dMMR各类瘤种疗效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IONFH)是髋部创伤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原因,因此股骨颈骨折后早期筛查和诊断TONFH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骨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等异常改变与TIONFH相关,TIONFH患者体内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也呈现出显著特异性改变。表明m

3D转录组图谱阐释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细胞间的调控网络

  血液系统中贮藏着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称为造血干细胞,它能够维持机体长久造血和组织稳态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干细胞来源不足成为限制该治疗广泛应用的瓶颈。因此,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尤其是造血干细胞扩增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

生态中心等在体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展合作研究,在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转录因子Nac1参与调控体细胞重编程。这项研究发表在《干细胞报道》(Stem Cell Reports)上。  多能性干细胞能够转化为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典型的多能性

科技部发布“干细胞与转化医学”试点工作征求意见稿

  2月26日,国家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加强干细胞基础与转化方面的投入与布局。科技部网站上表示,目前,“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已进入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实

Nature子刊:调控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潜能的分子机制

  造血干细胞通过调节自我更新和分化来维持造血系统的稳态。在应急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快速激活,分化产生所需要的各种血液细胞,这一过程是如何调控的并不清楚。  来自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ed23 serves as a gatekee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三)

研究历程iPS干细胞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细胞》上率先报道了iPS的研究。他们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四种转录因子引入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 iPS干细胞在形态、基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