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制备出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含氮量的导电共轭微孔高分子。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储能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由于其通过双电层机理在电极上存储大量电荷,所以寻找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的电极材料(通常是多孔碳材料),成为提高器件容量的关键。研究人员发现,氮掺杂的碳材料可以通过氮原子引入赝电容,从而能存储更多的电能。基于氮掺杂碳材料的研究文献,高性能的电极材料需要同时具备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氮掺杂量,而这两个因素在同一类材料中通常相违背。在目前报道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先进电极材料中,最大比表面积一般未超过3000m2/g,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的材料氮掺杂量通常小于5at%。 为攻克上述问题,该合作团队跳出氮掺杂的碳材料范畴,以TCNQ(7,7,8,8-四氰基对醌二甲烷)为单体,在离子热条件下聚合获得一系列基于共价三嗪框架结构的、高比表面和高含氮量的导电共轭微孔高分子,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水处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动力学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邓伟侨等人在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水处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以Extraordinary Capability for Water Treatment Achieved by a Perfluorous Conjugated

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大连化物所邓伟侨研究员和吴忠帅研究员领导的合作团队,在寻找高比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成功地制备出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含氮量的导电共轭微孔高分子,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储能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由于其通过双电层

大连化物所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制备出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含氮量的导电共轭微孔高分子。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储能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由于其通过双电层机理在电极上存储大量电荷,所以寻找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的电极材料(通常是多孔碳材料),成为提高器件容量的关键。研究人

综述:基于炔烃的共轭高分子

由含炔单体合成共轭高分子的聚合方法  共轭高分子的众多优异性能吸引了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投身于其合成方法的研究,以开发具有更丰富的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通常,有机共轭高分子的构建基元是含双键或者三键的化合物,例如聚乙炔、聚苯乙炔及其衍生物。有些含杂原子如硼、氮、硅、硫等的高分子,会形

新型聚合及含金属共轭高分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31002、92156021、21971216)等资助下,夏海平团队在新型聚合反应研究及其用于主链含金属共轭高分子的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基于金属杂芳香基元的共轭高分子(Conjugated polymers based on metalla-aro

多孔高分子材料捕获与转化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的动力学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T4组)学生谢勇、王婷婷等在邓伟侨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CO2,同时可在常温常压下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环碳酸酯。该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N

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助力二氧化碳减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日消息,该所邓伟侨研究员等人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首次实现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二氧化碳,同时可在常温常压下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环碳酸酯。   业内专家称,这将为困扰全世界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共轭高分子合成化学前沿科学问题研讨会召开

  7月21日上午,由我校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轭高分子合成化学前沿科学问题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董建华处长主持开幕式。校长助理郭斌代表学校在开幕式上致辞。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院士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

共轭体系的共轭效应介绍

  在单烯烃中碳碳双键上的π电子的运动范围,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称为定域运动。在双键单键双键共轭的体系,如1,3-丁二烯分子中4个碳原子上的π电子的运动范围,已不局限于两个碳原子之间,而是在4个碳原子的分子轨道中运动,称为离域现象。π电子的离域现象使得电子云的密度分布有所改变,内能降低,分子更趋于

长春应化所发明含有功能端基的共轭高分子材料

  5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小牛研究组获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含有功能端基的聚(3-丁基噻吩)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聚(3烷基噻吩)因其优异的光电及加工性能近年来一直是高分子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中的聚(3丁基噻吩)的科研价值也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