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揭牌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所拥有3个中美院士实验室、12个海归PI实验室,汇聚合成生物学前沿力量的国际化团队,有望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其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采用工程化的设计理念,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设计、改造乃至全新合成,打破物种界限,创建人工生命体。在研究所(筹)揭牌仪式上,该研究所筹建所长刘陈立表示,合成生物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不仅有潜力帮助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还能让大家从“造物”这一全新视角来揭开基础生命科学的奥秘。 据了解,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在生物功能分子合成进化、基因线路设计原理、酵母染色体合成、人工改造细菌治疗肿瘤、人工改造噬菌体治疗超级耐药菌感染等前沿项目上已有积累,部分达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的层次。......阅读全文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从生命科学到生物产业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本着“顶层设计,学术自由”原则,构建四位一体的发展架构,克服科研与经济“两张皮”,克服科研碎片化趋势,以项目制运行,实行强矩阵管理,让课题组与项目部有机结合。马延和  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有专家预计,生物产业有可能成为我国高技

固态基底气溶胶生物合成宏观尺度功能纳米复合材料面世

  如何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并保持其纳米尺度的独特性能,是纳米材料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可实现许多新的且单个纳米颗粒所不具备的性质,如光学、磁学、电学及离子传导性能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通用的

北京大学教授到兰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

  1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新山教授、贾彦兴教授和焦宁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分别作了题为“基于‘预活化’策略的寡糖化学合成及某些基于糖的药物发现”、“几种吲哚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和Highly Efficient Methodologies via Oxyge

质谱综述:上交大吕海涛首次定义精准修饰代谢组学新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再次受邀在组学与质谱学领域著名杂志《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中科院分区1区TOP级杂志,影响因子9.526)发表评论文章“Mass spectrometry and associated technologies delineate the

植物所在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和除虫菊酯)。倍半萜为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双重多

研人员阐明抗生素A201A中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揭示新型L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鞠建华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深海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A201A研究的最新重要突破成果:Deciphering the sugar biosynthetic pathway and tailo

多产院士组研究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恩多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质量控制,其研究组目前主要以tRNA和相关氨基酰-tRNA合成酶为对象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就今年而言,王恩多院士研究组就已在PNAS,EMBO J,Nucleic Acids Res等多份期刊上发表相关

我国获得国际首个染色体级别的橡胶树GT1参考基因组图谱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

历时6年 获首个染色体级别的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

中国获首个染色体级别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利于育种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染色体进化

上海有机所等揭示真菌非核糖体肽大环环合的结构机制

  由细菌或真菌通过自身代谢合成的天然多肽化合物,例如青霉素、环孢素、棘白霉素类化合物等,许多都具有抗菌或抗肿瘤活性,是国内外新药创制的重要源泉。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分为两类,一类通过核糖体来源的多肽进行缩合、修饰及环合,另一类则通过一种具有高度模块化特征的非核糖体多肽合酶(NRPS)将天然或非天然的

水生所蓝藻异味物质的合成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具土霉味的萜类化合物2-MIB(2-甲基异茨醇)和Geosmin(土腥素)被认为是引起各种淡水水体异味问题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中多种微生物(主要是蓝藻、链霉菌和真菌等)可以通过次生代谢合成和释放这类化合物。随着全球富营养化的加重,蓝藻水华频繁爆发,由此引起的异味问题和毒素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自然和饮用

合成生物学: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描写了“复制人”的日常,他们是一群与人类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觉的人造生命,被认为可能对人类本身带来威胁。现实中,科学家眼里的“人造生物体”却并非如此。  7月7日至8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四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上,上千名海内外青年学者围绕合成生物学最新前沿热点议题进行

科学研究拆掉围墙告别“各自为战”有多难

    今年,中国南方一个成立不足4年的年轻科研团队,十分罕见地吸引了来自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的注意——后者因改造酵母生产青蒿素而闻名于世,被看作当代合成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很快,杰·基斯林就和这支团队开始了实质性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列出一长串研究项目清单。这是他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实验室,而且有

南海海洋所吲哚倍半萜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海洋来源的放线菌一直是新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重要来源,目前已经有很多海洋放线菌来源独特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报道。吲哚倍半萜是很有特色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已报道的吲哚倍半萜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和真菌,直到最近两年,才有一些来源于放线菌的吲哚倍半萜类化合物被发现。

合成生物学:让“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成现实

  当国人将目光投向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屠呦呦身上时,一批专家学者进而聚焦在让青蒿素可以大规模制备的幕后英雄——合成生物学身上。2015年12月底以合成生物学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55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30多位专家研讨如何将“可以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的设想变为现实。  所谓合成生物学,

曹晓风实验室PNAS发布表观遗传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拟南芥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3(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3,PRMT3)可影响核糖体RNA前体(pre-rRNA)加工,是核糖体生物合成的必要条件。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曹

植生生态所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引领前沿 推动发展 2019国际代谢科学大会在沪举行

   11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办的2019国际代谢科学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  大会主题为“代谢科学驱动生物产业及远景展望”。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和中国科学院

天津工生所在人参皂苷细胞工厂构建方面取得新进展

  人参皂苷(Ginsenosides)是名贵中药材人参(Panax ginseng)的主要活性成分。原人参二醇(protopanaxadiol)作为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的苷元,其本身具有抗癌、抗抑郁、激活氯离子通道和抑制钠离子通道去极化的作用、抑制人胚肾HEK-293细胞和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等多种

宁波材料所利用生物分子辅助技术获得水溶性铜纳米颗粒

  金属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催化活性,新颖的电、光和磁性等而在纳米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金属纳米颗粒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包括催化、吸附、化学生物传感器、信息存储和光电子器件。为满足应用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很多方法如湿法化学还原、反胶束、电化学和超声电化学技术等被用来

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纪念活动会议报告

    2013年7月19日,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纪念活动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隆重开幕。大会期间,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杨丙成副教授、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法芸老师和浙江大学的朱岩老师等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异戊烯基转移酶研究获进展

  12月19日,《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以全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题为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enzyme promiscuity of an aromatic

悲剧不再上演!未来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将有法可依

   12月7日,“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设立的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该领域及其相关技术工具基因编辑的立法将会拥有价值权衡标准和伦理学依据。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召集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

青岛能源所生物基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甲基乙偶姻(3-甲基-3-羟基-2-丁酮)和2-甲基-2,3-丁二醇可用于生产有机溶剂、聚合物或医药中间体,其衍生物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传统化学合成法生产甲基乙偶姻和2-甲基-2,3-丁二醇成本高、污染重,限制了其应用规模。而利用代谢工程微生生产方式,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污染轻、成

叶克穷:改写大肠杆菌基因组的科学意义究竟几何

   合成生物学家日前报告了迄今为止意义最为深远的一项细菌基因组重写结果:他们成功换下了大肠杆菌64个遗传密码子中的7个,并通过在55个片段中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减少了遗传密码子的数量,科学家们还将这些碎片组装到了另一个有功能的大肠杆菌中。  有人认为这项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与信达联手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近日就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药物的授权开发达成了合作协议。信达生物将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科学家研发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小分子抑制剂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  相

微生物所等在天然产物药物研发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一般也称为微生物天然产物,是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现代药物研发中,微生物天然产物很少直接作为药物使用,一般需要优化药理活性和成药性才能达到新药创制的要求。而药理活性是药物研发的基础和核心,是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如何提高活性是天然产物进入到新药研发流程首要解决的问题。目

固态基底-气溶胶生物合成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

  如何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并保持其纳米尺度的独特性能,是纳米材料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可实现许多新的且单个纳米颗粒所不具备的性质,如光学、磁学、电学及离子传导性能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通用的

记合成牛胰岛素主要负责人龚岳亭院士:励志报国

龚岳亭(1928~2014年) 生物化学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图书馆馆长。是我国多肽激素合成与应用、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