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啟良重楼 杨珺摄啟良重楼 杨珺摄 重楼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全球约40种(变种),近一半有药用记载。由于过度采挖,野生重楼资源面临枯竭,人工栽培日趋活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研究组于今年5月份在湖北省竹溪县境内考察时,发现了重楼属家族的新成员—啟良重楼。该物种以竹溪县本土植物学家甘啟良先生的名字命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Phytotaxa》期刊上。 该新种的叶形和质地与侧膜亚属蚤休组的金线重楼相似,金线重楼的基本特征为萼片狭小,反折;花瓣暗紫色,长不及萼片之半,反折;药隔凸长0.2-0.4 cm;花柱基紫黑色,卵叶重楼的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或圆形。本新种与金线重楼相同之处是叶片卵形,雄蕊2轮,侧膜胎座,果实开裂,外种皮红色多汁,但萼片斜升而不反折;花瓣较长,黄绿色,直立、长于萼片而不为暗紫色,也不反折;药隔凸出部分较短,绿色或褐色,长约0.1-0.2 cm;花柱基通常白色或淡紫色而不为暗紫色等特点又与金线重......阅读全文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揭示新型肺癌肿瘤靶标

  记者3月25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项目的支持下,该所李功华博士在黄京飞研究员的指导下,建立了新的系统生物学模型,并发现可能是新型的针对肺癌的肿瘤靶标。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生物信息学》上。   据悉,肿瘤已是世界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发布新款基因测序软件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占山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叶承曦博士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合作再次取得重要突破。合作团队近日正式发布了一款代号为 Sparc 的软件。  针对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硬件错误率高达15%~40%的问题,该团队研发出了一套“线性复杂度”(复杂性最低)的算法,Sparc软件即基于该新算法完成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系统挖掘中草药抗癌潜力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黄京飞课题组在从传统中草药中发掘抗癌植物和化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  我国传统中药数据库记录了2000多种药用植物。但在传统中草药中,只有小部分药用植物被充分系统地研究过。  针对这一现状,黄京飞课题组首先建立了一个抗肿瘤药物预测平台。基于该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系统挖掘中草药抗癌潜力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黄京飞课题组在从传统中草药中发掘抗癌植物和化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  我国传统中药数据库记录了2000多种药用植物。但在传统中草药中,只有小部分药用植物被充分系统地研究过。  针对这一现状,黄京飞课题组首先建立了一个抗肿瘤药物预测平台。基于该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十二五”硕果累累

   在云南昆明,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科研单位,它是我国最早开展灵长类动物驯养繁殖和研究的单位之一,曾为我国原子弹的辐射生物学研究作出过贡献。它就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  新时期,昆明动物所立足于我国及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瞄准“遗传、发育和进化交叉统一”的重大科学前沿

昆明植物所等在植物开花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响应季节变化的开花时间是通过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光周期)的感知来完成的。在拟南芥中,长日照条件诱导开花启动因子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来加速植物开花。光周期条件对FT的激活主要依赖于转录因子CONSTANS(CO)的活性,对CO的转录水平、蛋白质稳定性以及生物钟的调控

昆明植物所等在应激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领域进行探索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化机制,自然选择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化和产物多样性的驱动力,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学意义不仅仅是化合物具有什么样的活性,而在于植物在选择压力下,产生的化学成分对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反映。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晓东课题组刘亚平博士与昆

昆明植物所完成横断山川西地区植物学野外考察

  在美国国家自然地理协会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乐霁培、李新辉博士等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科学院的植物学家一道,对横断山川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植物学野外考察,考察活动顺利结束,队员于近期返回昆明。   据悉,地处我国西南部

昆明植物所破译稻属植物5个物种全基因组

  亚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水稻与其它约23个物种共同组成的稻属植物中,它和7个稻种(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组类型,这些水稻近缘物种间断分

昆明植物所植物腺毛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功能研究获进展

   腺毛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而演化出来的特殊结构,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地上部分的表面。植物腺毛是合成和贮存各种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细胞工厂”),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功能,在植物防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

武汉植物园发表重楼属植物新种

  重楼属(Paris)植物,常生于深山老林,叶单轮,生于茎顶,形如伞状,在单轮叶的上方生花1朵,花萼叶状,形似第二轮叶,与其单轮叶组成重叠楼台之状,故得“重楼”之名。由于该属中许多种类的单轮叶常为7枚左右,故常也俗称为“七叶一枝花”。其根茎的干燥品是民众熟知的名贵中药材“重楼”。中医认为,重楼有清

水保所研究员马永清做客昆明植物所EPB讲坛

  7月14日,应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黎胜红研究员和李爱荣研究员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中科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生态试验站站长马永清到昆明植物所开展访问交流,并做客该所EPB学术讲坛,作了题为“利用玉米根际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生物防除列当杂草

昆明植物所举办战略生物资源学术沙龙

  “战略生物资源学术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于9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办公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昆明植物所联合主办,云南省植物学会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同承办。   本次沙龙共有近50名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参加。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牟

昆明植物所对水角种子萌发技术取得进展

水角(Hydroceratriflora (L.) Wight. et Arn.)是凤仙花科水角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粉红色,果实成熟时紫红色,我国仅海南地区有分布。水角属仅水角一种,其植株花瓣全部离生,果实为假浆果,适应水生生境,这些原始特征对于研究凤仙花科的起源、花演化式样和适应性分化等具有重

昆明植物所海盐工程技术中心正式成立

  11月6日下午,嘉兴市人民政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盐县人民政府三方联合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海盐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成立大会在海盐县举行。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孙殿义,上海分院党组书记王建宇,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杨永平、副所长刘吉开,浙江农林大学副

瑞士Bruker-BioSpin工作人员到访昆明植物所

  8月8日上午,瑞士布鲁克拜厄斯宾有限公司(Bruker BioSpin)Lihong Tseng博士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来该所作了题为Hyphenated NMR techniques on natural products an

昆明植物所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研究获进展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症状。早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病情加重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

-昆明植物所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铂类药物是治疗包括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铂类抗癌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同时肿瘤病人容易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化疗失败。   针对铂类药物存在的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艳研究员课题组

昆明植物所Nature子刊遗传学新文章

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10月23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Widespread impact of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n plant colonization of land”的论文,

昆明植物所等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是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广泛饮用的含咖啡因软饮料,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的30亿人喝茶爱茶。普遍认为,茶树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四川等地;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在茶从中国起身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数千年的漫长历程里,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多元的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除了因为迷

新西兰环境部副国务秘书访问昆明植物所

  12月8日,新西兰环境部副国务秘书Guy Beatson先生、新西兰环境部高级官员Lesley Woudberg-White女士、新西兰驻华使馆一秘Si’Alei Van Toor女士、中国环保部国际司司长徐庆华、云南省环保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周波等一行十二人访问中国科

昆明植物所高等真菌色素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在科技部97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近年来致力于高等真菌色素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8月9日,受英国皇家化学会综述期刊《天然产物报告》(Natural Product Re

昆明植物所拖鞋兰菌根研究取得新进展

  兰科菌根在兰科植物的进化和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近年国际菌根研究的热点。在同属于兰科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园艺学上,兜兰属(Paphiopedilum)和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统称为拖鞋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全部种类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

昆明植物所国产块菌(松露)种植首获成功

  自从国产亚洲黑块菌(T.indicum et al.)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块菌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野生食用菌之一,也是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自然资源。虽然中国幅员辽阔,块菌物种多样,资源丰富,但块菌研究起步晚,对资源了解、管理和保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此同时,块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

昆明植物所揭示吡啶环生物合成新机制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有机体中的一类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其数量众多,结构复杂,大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由其开发的药物约占全部植物药的40%以上。有关生物碱的研究是目前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吡啶生物碱作为生物碱的一类,其中的吡啶环是其发挥药效活性的关键基团。前人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吡

昆明植物所PPAP类天然产物研究获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研究团队许刚研究组长期从事天然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酰基间苯三酚类天然产物(简称PPAP)的研究工作,先后对近20种藤黄科植物中的PPAP类成分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相关成果在Org. Lett., Chem. Comm

我国首个经过功效试验研究和临床验证的医学护肤品问世

  医学护肤品与传统化妆品不同,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等化学添加剂,主要活性成分大多来自天然植物、矿物及活泉水,安全性较高,且具有修复表皮、重建皮肤屏障以及抗刺激、抗炎症等作用,既可用于皮肤疾病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日常护理,深受医生和消费者认可,市场规模日益增长。   在云南省科技厅支持下,昆明滇虹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蓝瘦香菇”家族新成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组与Peter E. Mortimer(南非籍)真菌研究团队合作在“蓝瘦香菇”成名一周年之际,发现了其家族粉褶菌的新种——勐宋粉褶菌。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土耳其植物学杂志》上。  勐宋粉褶菌具有圆锥形到平圆形的菌盖,黄棕色的菌丝和4-8×4-6微米大小的担

昆明植物所合作在被子植物花粉性状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二十多年来,通过DNA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断生物演化关系已经成为系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APG系统为探索被子植物演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二百多年前花粉形态学就已作为分类学研究的证据,至今已形成可观的数据积累,使得利用花粉形态性状重新审视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成为可

昆明植物所布依族民族植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在漫长的与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下了宝贵的传统医药文化知识,为布依族的繁衍和进步提供了保障。云贵交界地区的布依族处于布依族分布的边缘地带,其传统医药文化作为布依族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调查研究价值。   中国科学院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