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揭示细菌适应不断变化环境条件的机制

生命的基本前提是活的有机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确定了细菌用来适应不同环境的调节机制是基于一个全局控制过程的,这个过程能够用一个方程加以描述。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1月2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global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y governs growth transition kinetics of Escherichia coli”。图片来自Schink and Gerland/TUM。 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光线、营养物的可获得性和很多的其他参数,在地球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个有机体,甚至每个细胞都有无数的机制来适应这些变化。 最好研究的例子之一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即一种也存在于人类肠道中的细菌。营养物质的供应在不同的时间存在着变化。为了生存,这种细......阅读全文

J immunol:细菌调节天然免疫信号新机制

  模式识别受体是机体天然存在的能够识别外源微生物特异性抗原物质的受体。一旦被激活,它们将启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引发免疫效应,进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TLR就是其中的一类主要的免疫识别受体。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逃脱被天然免疫受体识别的几率。例如,李斯特菌能够通过改变其表面肽聚糖的结构逃脱被T

简述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受到严格而精细的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稳定,适应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这种调节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它们的活性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1最为重要。1

细菌可能也有凋亡机制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学事件,它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最常见的程序性死亡是细胞凋亡,凋亡的过程会伴随着一系列细胞形态改变和生化标志。  以往对凋亡的研究都是针对真核细胞的,而本文的研究者发现,在抗生素压力下,大肠杆菌也会显示出凋亡的特殊标记。包括细胞膜内侧的磷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1.1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共同具有一个核心β—内酰胺环,其基本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借助其分子中的

Cell Metabolism:人类血糖稳态调节机制

  根据最近由来自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做出成果,胰岛负责调控了整个机体的血糖平衡,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Metablism》杂志上。这一结果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体的血糖水平需要受到精细的调控,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最终

热休克蛋白的调节机制介绍

  总的来说,HSP的诱导和调节的机制迄今还不清楚,只有一些推测。  应激原诱导HSP生成的速度很快。将果蝇从25℃移至37℃环境,只要20分钟,就可以检出HSP,因而有人推想高温是通过某种已经存在的调节因子作用于基因并从而使转录加强的。实验证明,用热休克细胞的胞浆提取物可以诱导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核

细菌素的作用机制介绍

  由于一种细菌素并不是对每种菌都有抑制作用,在其对特殊菌株的亲和力实验中发现,菌株磷脂组成的pH影响最低抑菌浓度(MIC)。有研究显示,膜通道的形成与细菌膜表面的“耦合分子基团”有关,耦合分子基团使得细菌素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更易于进行,从而提高细菌素的抑菌有效性。这一机制已成功地阐述了Nisin和M

Nature:揭示基因调节的新型分子机制

Nature:揭示基因调节的新型分子机制   基因编码的信息可以翻译成为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最终会介导机体的生化代谢,其中信使RNA(mRNA)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其也是蛋白质翻译的模板;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等处的研究人

口腔细菌促肠癌的机制分析

  为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周炎,你每天都会刷牙。可是,你知道么,其实,在保持牙齿健康的同时,你无形中可能也在降低自己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  口腔作为消化道的最上游,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最前线。有将近700种微生物定植于口腔,构成了继肠道菌群后的人体第二大菌群。而每天都有不少来自口腔的细菌,随着吞咽顺

解锁超级细菌耐药的传播机制

   细菌耐药性主要是由于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引起的,而多重耐药质粒融合传播,更使耐药基因的传播如鱼得水。  “多重耐药质粒可以携带多个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移在不同细菌之间传播,从而造成耐药基因的传播。进一步解析耐药基因及其传播机制的关键是要获得完整的质粒图谱。”扬州大学教授李瑞超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