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ciRep:日本科学家发现治疗癌症的新靶点

最近一项研究或许能够帮助找到治疗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 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Atsushi Matsuzawa教授等人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检测了一种小分子调节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酶的作用机制。ASK1的功能的紊乱往往与一些癌症、炎性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正常情况下ASK1在机体受到氧化压力的作用下会激活,而后者往往出现在机体应对压力、毒素作用或者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出现。 此前人们发现许多分子都具有调节ASK1活性的作用,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旧未知。 一种叫做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1(PRMT1)的酶被认为能够促进ASK1余小蛋白Trx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能够抑制ASK1的活性,从而阻止其介导的细胞死亡以及炎症反应。 作者等人则发现一类叫做TRIM48的蛋白质能够标记PRMT1,从而促进其保内降解......阅读全文

年度巨献:2019癌症免疫疗法重磅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2019年就要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Emory University  【1】Immunity:阐明T细胞“耗尽”的机制有望改善癌症免疫疗

卵巢癌细胞能改变正常细胞microRNA 使其支持自身生长

人卵巢癌细胞荧光显微图片,其中DNA染成红色,微管染成绿色。图片来自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Geoffrey Grandjean。   卵巢癌细胞能够转化环境中的正常细胞,使这些细胞支持癌细胞生长,近日科学家们揭示了这一转化过程的机制,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旗下的Can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Cell:谁主宰了癌细胞的生死

  科学家们发现了癌细胞内的一个“主控开关”,其似乎压制了正常的应激反应,让癌细胞能够在通常致命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这一机制有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癌细胞能够在它们快速分裂及代谢超速运转时承受住巨大的压力。  发表在12月3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论文详细描述了这一主控开关

Cell重要成果:大型癌细胞系治疗信息数据库

  Broad研究所治疗科学中心宣布推出它的癌症治疗反应门户网站(Cancer Therapeutics Response Portal ,CTRP,http://www.broadinstitute.org/ctrp/)——这一重要的资源将推动发现与患者群体相匹配的潜在癌症药物,使患者最大可能

霍普金斯大学拉尔夫·赫鲁班:癌症的发生只是概率问题

  癌症早期检测无疑是当今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借助人类基因组计划打下的基石,和对癌症中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科学家终于即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拉尔夫·赫鲁班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多个跨学科团队联合开发的 CancerSEEK 就是这类测试之一。Ca

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亮点研究成果,共同解读近期科学家们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ell  【1】Cell:揭示增强免疫疗法疗效、对抗免疫抵抗性癌细胞的新方法  doi:10.1016/j.cell.2019.06.014  免疫疗法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然

Nature子刊:遗传分析追踪癌症病程进展

  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遗传分析绘制出了一种叫做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的血癌类型,从可控的疾病发展变化为侵袭性癌症,这一过程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图像,由此为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一些新的靶点。   来自伦敦大学玛

Nature子刊:遗传分析追踪癌症病程进展

  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遗传分析绘制出了一种叫做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的血癌类型,从可控的疾病发展变化为侵袭性癌症,这一过程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图像,由此为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一些新的靶点。   来自伦敦大学玛

Science发表CRISPR基因组编辑重要成果

  利用两种互补的分析方法,Whitehead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第一次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了人类细胞系或培养人类细胞生存及增殖必需的基因宇宙。  他们的研究结果和在该研究中开发出的材料,不仅为全球科研团体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还可应用于发现各种人类癌症药物可靶向的

Nat Commun:一种新型的分子策略有望抑制机体肿瘤的形成

  机体制造脂肪酸的过程能被一种称之为FASN的酶类所调节,在正常细胞中,这并不是一种非常活跃的过程(除了偶尔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我们维持细胞功能所需的大部分脂肪酸都能从饮食中获得,然而,FASN在很多类型的癌症中都会处于过量表达的状态,比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尽管研究人员并不清楚FASN与疾病发

Science特刊!钦伦秀教授:精准肿瘤学的挑战和前景

  精准肿瘤学的目标是选择最有可能受益于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的具有共同生物学基础的患者群体。它包括精准预防(癌症风险检测和预防性干预),精准诊断(早期检测和诊断,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分子靶向治疗,预后监测以及精准手术)。但是,在精准肿瘤学成为常规临床实践之前,仍需克服许多挑战。  肿瘤细胞分子谱的研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海归群体:快马加鞭来报国

  “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同样从哈

科研报国 快马加鞭

  “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同样从哈

合肥研究院等研发出“一箭双雕”新型B细胞淋巴瘤抑制剂

  B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B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课题组、刘静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Nathanael Gray课题组联合研发出针对B细胞淋巴瘤的BTK/MNK激酶双靶点抑制剂——QL-X-138,这种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引起

科学家发现有望治疗恶性癌症的新型药物靶点

  近日,来自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种恶性癌症的新型药物靶点,未来有望开发出新型疗法来治疗滑膜肉瘤和恶性杆状肿瘤,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者表示

Sci Adv:科学家成功鉴别出诱发黑色素瘤的关键分子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桑福德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开了一种名为SPRIGHTLY的分子的奥秘,此前该分子被认为能够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比如结直肠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基于本文研究,研究者发现,SPRI

Nature揭示癌细胞亚群的相互协作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亚群有时候会相互协作帮助肿瘤生长。他们认为理解癌症亚群之间的这种关系有可能促成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癌症中包含有一些存在遗传差异的细胞亚群,它们被称作为亚克隆(subclone)。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些突变亚克隆会相互之间积极地竞争

强磁场中心等合作开发出DDR1激酶选择性抑制剂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研究员课题组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Nathanael S. Gray教授课题组以及SamW.Lee教授课题组针对在多种癌症中表现异常的激酶DDR1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抑制剂DDR1-IN-1,并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组合药学的方法发现该抑制剂和另一

强磁场中心等合作开发出DDR1激酶选择性抑制剂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研究员课题组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Nathanael S. Gray教授课题组以及SamW.Lee教授课题组针对在多种癌症中表现异常的激酶DDR1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抑制剂DDR1-IN-1,并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组合药学的方法发现该抑制剂和另一

Science专题:癌症抗体,艾滋病抗体

  早在一百多年前,Paul Ehrlich就创造出“magische Kugel(魔球)”,“magic bullet”这样的短语,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也一直努力不懈的进行研究,希望能研发出对抗从癌症到克罗恩病的疾病靶向治疗方法。终于在四十年前,一项技术的诞生,令这一期望不再遥不可及,这就是杂交瘤

单抗技术: 让癌症艾滋病治疗前景可期

  早在一百多年前,Paul Ehrlich 就创造出“magische Kugel(魔球)”,“magic bullet”这样的短语,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也一直努力不懈的进行研究,希望能研发出对抗从癌症到克罗恩病的疾病靶向治疗方法。终于在四十年前,一项技术的诞生,令这一期望不再遥不可及,这就是杂交

梁治博士Cancer Re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确定了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一些有效的肿瘤-间质共同靶点。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2月20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   四川大学是这篇论

ASCO:剖析胃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未来

  2012年胃癌的死亡人数达到了723000人,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尽管临床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着,胃癌仍是沉重额全球疾病负担。在靶向药物多次失败的临床试验面前,人们终于不得不承认,胃癌是一种异质性非常强的肿瘤,由无数的遗传和分子亚型构成,值得以更细致入微的态度来对待。  2016年6月3日,ASCO

早间科技|新技术揭示艾滋病病毒的弱点

  昨夜最重要的科学新闻,当属首张黑洞照片的诞生。事件视界望远镜为5500万光年外的梅西耶87黑洞拍下一张虽然模糊,但意义重大的大头照。  · 病毒学 ·  新成像技术揭示艾滋病病毒的弱点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时,其包膜带有的蛋白会与细胞膜上的CD4和CCR5结合,引起包膜形状的变化,感染宿

Nature长文:GPCR药物大盘点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是人类中最庞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很多药物的重要靶点。这个家族中有800多个成员,其中包括400个左右嗅觉受体。据统计,靶向GPCR的药物销量占全球市场的27%。GPCRs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因为它们

美科学家致力于使用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癌症

Carl June和其他人正致力于使用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癌症。然而这条路起起伏伏,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下午,肿瘤学家Carl June和David Porter坐在美国佩雷尔曼先进医学中心内的一家咖啡馆里。这座玻璃和钢制的建筑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June和Porter面临一个问

"合成致死"创新癌症公司A轮获5500万美元

  今日,国际知名投资机构Third Rock Ventures宣布推出一家名为Tango Therapeutics的癌症新型疗法公司,旨在针对突变致癌基因层面之外的因素,发现和开发攻击肿瘤细胞“脆弱要害”的新型药物,为患者提供新颖高效治疗方案。  在这一A轮投资中,Third Rock Ventu

基于CRISPR技术的工具或可进行大规模遗传性筛查

  提及基因编辑技术,我们会立马想到这两年的明星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该技术就如何科学家们制造的新型小汽车一样,如今科学家们不仅仅是停留在制造这种“小汽车”的程度,而且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开着小汽车开始兜风了。2012年底科学家们开始利用CRISPR/Cas9进行基

频频被“泼冷水” CRISPR/Cas基因编辑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CRISPR/Cas这项基因编辑技术自从问世以来,已经吸引了无数欢呼和掌声,在短短几年之内,它已经成为了生物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频频被“泼冷水”,那么基因编辑未来究竟何去何从呢?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C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