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克隆猴“家庭”将迎来第三名成员

还记得前段时间刷屏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吗?近日,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介绍,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体细胞成功创建克隆猴中中、华华之后,他们的“家庭”也将迎来第三个成员——梦梦。他们将在研究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等中发挥重要作用。......阅读全文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王宪辉:“寂寞”基因组学和“爱热闹”蝗虫

   中国“天眼”建成启用,“悟空”“墨子”发射成功,“蛟龙”号深海科考,体细胞克隆猴成功培育……自从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并提出“四个率先”要求以来,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加快改革创新发展,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克隆猴背后:土博士炼成细胞“去核”第一人

1月25日《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2017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团队培育的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诞生。该成果标志着我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在1月25日上海举办

克隆猴背后:土博士炼成细胞“去核”第一人

   1月25日《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2017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团队培育的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诞生。该成果标志着我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在1月25日上海举办的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一)

前言:近年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席卷整个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上一期我们已先从CRISPR系统开发及机制研究方面梳理了2018年相关大事件。伴随着基础技术不断优化,CRISPR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动物造模、药物筛选、单碱基编辑技术、细胞谱系示踪、基础疾病研究、疾病诊断、体内编辑和遗传病校正

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的克隆研究之路

  “在国际胚胎工程领域,东农的毕业生占科研工作者的四分之一以上。”在近日举办的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京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周琪这样说。  据悉,该学院前身是生物工程系,始建于1987年,是全国农林院校中最早设立的生物工程系。我国著名动物组织胚胎学专家秦鹏

我国高度重视干细胞治疗技术发展!

  干细胞及其转化应用研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这一领域被两会、院士大会等重要会议点名,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绩斐然,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急需创新疗法的患者带来了信心。  【院士大会】  我国干细胞取得了重要原创性突破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

世界首个!农大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

  8月30日上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暨模式动物大设施开工启动仪式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徐建培,项目总指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孟安明,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国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创新能力处处长任中保,保定市市长郭建英等出席仪式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决胜未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创新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各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情况如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还有哪些“制度藩篱”?连日来,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主要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情况,国务院31个督查组展开了

进入“井喷期”!中科院一批重大原创科研成果相继问世

  记者从26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中科院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一大批重要原创成果。这些重大成果相继问世,使我国在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开始并行、领跑。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介绍,2017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领导 描绘科技强国蓝图

  连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表示,要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力投身创新实践,勇攀科技发展高峰,切实担负起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强起来的关键支撑:坚持党

科技杂谈:原创,还是跟踪?

在今年两会上,“基础研究”成为代表委员关心、讨论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如何强化基础研究?除了国家制度、政策支持之外,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得靠科研人员自身想清楚,那就是什么样的研究值得做。到底是进行紧跟热点的跟踪式研究,还是选择独辟蹊径的原创性研究?大力提升我国科技

持续井喷!2018重大成果—中科院白春礼谈中国科技创新

“中国天眼”建成启用,“悟空”“墨子”等发射成功,“蛟龙号”深海科考,体细胞克隆猴成功培育……近年来,我国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2018年,一些新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呼之欲出。“这些重大创新成就,是科技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

《科学》宣布 施一公领衔的西湖大学即将获批开建

  关于西湖大学的消息一直不断,但是看到《科学》杂志关注报道西湖大学的筹备情况还是头一回。这可以说学术界或者高等教育界将迎来一场盛事,或者一个研究领域的新局面的开端!  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以“Biologist unveils China's first private res

一些干细胞标志物

胚胎干细胞的标志物 Oct-4: Oct-4(也叫Oct-3或Oct3/4)属POU转录因子一员,最初鉴定为DNA结合蛋白,可通过顺式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它在全能胚胎干细胞(ES)和生殖细胞表达。该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是必要的。4 ES的分化导致Oct-4的下调。5 Oct-

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发

与会领导、嘉宾与获奖科学家合影。  今日上午,由中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内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4位杰出科学家荣膺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临床医学奖、产业化奖、创新奖,并围绕全

世界性成果“多点开花” 基础科研正打破“贤必举欧美”垄断

  从铁基高温超导到多光子纠缠,从发现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到聚集诱导发光……近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成果“多点开花”,基础科研领域正在打破“贤必举欧美”的垄断。  前不久,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姐妹”俩萌翻了全世界。“这是许多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国际细胞治

科技部负责人:改革将以信任和激励为出发点

   “过去一年,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历史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3月11日上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他为体细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港珠澳大桥、5G技术、肿瘤诊疗设备等不断涌现的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点赞。  令众多科研人员高兴的,还有松绑减负等

专家解读“人兽”之惑

布莱尔最后的“大礼” 6月27日,托尼·布莱尔卸任英国首相。尽管人们对于布莱尔执政10年来的表现毁誉参半,但布莱尔在卸任前实实在在地为英国科学家献上了一份“大礼”。5月17日,英国政府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允许科学家进行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布莱尔在离职演讲中说:“为了这个国家,我竭尽全力做了自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举行学术报告会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术年会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报告会由学部常委会副主任饶子和主持,百余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出席本次学术年会。  中科院外籍院士谢晓亮作了题为Single Cell Genomics: When Stochasticity Meets Pr

“320大院”:翻开历史新篇章

  上海岳阳路320号,是新中国一批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摇篮,1999年以来,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生科院)及所属若干研究所(中心)的大本营,一直被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320大院”。  近年来,这里刚刚完成了一场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部署的深化改革。历经三年,上海生科院

科技部丁明磊:中国科技创新须保持定力

  2018年6月2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图为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德国之声近日报道称,在《全球创新指数2018》中以色列、中国和冰岛的上升势头最为明显,其中,中国从去年的第22位升至今年的第17位,而中国在该报告首次面世的2007年仅排名第29位。  美联社近日报

中科院与国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国投董事长、党组书记王会生出席签约仪式。 王会生表示,长期以来,国投与中科院在生物制造研发、能源微藻研发领域已经开展了自主的初步合作,此次战略合作涉及领域更广,双方将系统地探索科学研

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成功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Potent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Potent

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脑内血管损伤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缺乏能够有效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的药物及干预手段,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AD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胆碱能缺损、β-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多种

基因组编辑革命:你准备好了吗

  大约20个月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化学教授Jennifer Doudna开始辗转难眠。自从她和同事发表了一篇描述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细菌系统如何被用于改造基因组的文章以来,已经过去近两年时间。  对于全球实验室如此快速地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生物学领域,Doudna感

基因组编辑革命:你准备好了吗

   大约20个月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化学教授Jennifer Doudna开始辗转难眠。自从她和同事发表了一篇描述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细菌系统如何被用于改造基因组的文章以来,已经过去近两年时间。  对于全球实验室如此快速地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生物学领域,Doudna

刘真:练就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绝活

  几天前,刘真转发了一条招聘博士后的通知。“我们的设备去年底到位,年后开始调试,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转了。”刘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让刘真成为猕猴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世界“冠军”,也成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神经所”)最年轻的课题组负责人。  2017年底,“中

美成功克隆猴子胚胎 人体克隆可能性增大

美国科学家新近取得的一种技术突破可帮助利用成年猴子克隆胚胎,预示着克隆人类胚胎终于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新技术承诺将革命性地提高科学家把人类卵子转化为克隆胚胎的效率,同时也引发新一轮关于克隆人伦理的讨论。  据悉,被克隆的是一只10岁的雄性恒河猴。(华盖图) 基于新的卵子处理方法&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