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从原子尺度揭示亲疏水性对CO2加氢反应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以碳化硅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亲疏水性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原子尺度上解释了这种作用的“来源”:亲水性的碳化硅量子点表面富含羟基结构,可以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分子的活化。该成果以“Molecular-Level Insight into How Hydroxyl Groups Boost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2 Hydrogenation into Methanol”为题,2月22日在线发表在《Chem》杂志上(Chem 2018, DOI: 10.1016/j.chempr.2018.01.019)。SiC催化CO2加氢反应示意图 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通常我们可以调控催化剂表面的性质来提升催化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亲疏水性是一个重要的表面性质参数,过去人们对于亲疏水性质的理解基本......阅读全文

我国从原子尺度揭示亲疏水性对CO2加氢反应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以碳化硅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亲疏水性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原子尺度上解释了这种作用的“来源”:亲水性的碳化硅量子点表面富含羟基结构,可以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分子的活化。该成果以“Molecula

我国从原子尺度揭示亲疏水性对CO2加氢反应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以碳化硅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亲疏水性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原子尺度上解释了这种作用的“来源”:亲水性的碳化硅量子点表面富含羟基结构,可以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分子的活化。该成果以“Molecula

我国从原子尺度揭示亲疏水性对CO2加氢反应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以碳化硅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亲疏水性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原子尺度上解释了这种作用的“来源”:亲水性的碳化硅量子点表面富含羟基结构,可以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分子的活化。该成果以“Molecula

蛋白质的亲疏水性

可以从氨基酸组成上分析,比如用软件分析有多少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疏水性氨基酸有多少,亲水性氨基酸有多少,然后软件会综合分析出整个序列的亲疏水性。不过这个方法只是预测,未必准确。然后就是通过盐析实验来分析,具体就是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中性盐比如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质,根据蛋白质沉淀时的盐浓度来判断亲疏水性

关于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介绍

  烯烃与氢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加氢反应,又称氢化反应。  加氢反应的活化能很大,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难发生,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能顺利进行,故称催化加氢。  在有机化学中,加氢反应又称还原反应。  这个反应有如下特点:  ① 转化率接近100%,产物容易纯化。(实验室中常用来合成小量的烷烃;烯烃

科学家实现低温高效CO2催化加氢制甲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13.shtm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是诸多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其过量排放加剧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如何高效转化利用CO2,将其变废为宝,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

大连化物所CO2催化加氢合成轻质芳烃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我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副研究员、葛庆杰研究员、位健副研究员团队在精准调控分子筛Bronsted酸位,促进CO2催化加氢合成轻质芳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芳烃,特别是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轻质芳烃,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大宗化学品之一,目前主要通过石油化工路线

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加氢反应

制备负载型高分散的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和含钌的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对吡啶及其衍生物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5%钌炭催化剂对吡啶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高于5%钯炭和5%铂炭,在100度,3.0Mpa,1小时和 钌/吡啶摩尔比2.5/1000的条件下,5%钌炭催化吡啶加氢的转化率大于99.9

通过调控反应路径提高CO2加氢制甲醇的选择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研究团队,与上海光源研究员司锐合作,通过构筑负载在金属有机框架MIL-101上的Pt单原子催化剂,揭示出其在CO2加氢反应中的金属-配体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通过调控反应路径提高CO2加氢制甲醇的选择性。该成果以Opt

加氢反应系统置换

加氢反应系统置换分为两个阶段,即空气环境置换为氮气环境、氮气环境置换为氢气环境。在空气环境置换为氮气环境时需要注意,置换完成后系统氧含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