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蝴蝶兰光周期相关基因序列及其应用获发明ZL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建霞、段俊等完成的“蝴蝶兰光周期相关基因PhalCOL的序列及其应用”于6月29日获国家发明ZL授权(ZL号:ZL 200910042303.9)。 蝴蝶兰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花形似蝴蝶,别致美丽、色彩艳丽,花期长达数月之久,观赏价值极高,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国内外一直视其为花中珍品,倍受人们青睐。在我国,蝴蝶兰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中秋、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生产上要确保蝴蝶兰如期上市,花期调控则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影响蝴蝶兰生长发育与开花的因子有肥料、基质、温度、光照、激素等,生产上主要通过调控这几个因子来实现对蝴蝶兰的花期调控。光照是影响蝴蝶兰花芽分化、花梗生长乃至开花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兰花的花期调节中应给予适当的光照才能保证花芽的正常分化和开花,甚至提早开花。但光照影响蝴蝶兰开花的分子机理尚无报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蝴蝶兰光周期相......阅读全文

蝴蝶兰光周期相关基因序列及其应用获发明ZL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建霞、段俊等完成的“蝴蝶兰光周期相关基因PhalCOL的序列及其应用”于6月29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10042303.9)。   蝴蝶兰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花形似蝴蝶,别致美丽、色彩艳丽,花期长达数月之久,观赏价

用人工气候箱培养出的蝴蝶兰

蝴蝶兰简介:蝴蝶兰主要分布在热带低海拔沿海地区,zui适生长栽培温度为白天25℃至28℃,夜间18℃至20℃。蝴蝶兰对低温十分敏感,长时间处于15℃时则停止生长,温度在15℃以下时根部停止吸收水分,叶片出现坏死黑斑,时间过长叶片开始变黄而脱落。每年在冬前和翌年初春(即采暖期前后)是北方气候多变时期,

兰花基因组框架图在深圳完成

  “植物大熊猫”基因初解 达尔文理论或被改写 兰花基因组框架图在深圳完成,其基因数量与人相近   兰科植物(兰花)是植物界最大和进化程度最高的家族之一,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文化和药用价值,也一直是科学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今天仍然是研究生命与进化的理想模式植物。我国兰科植物众多珍稀种类已陷入

日本研究人员培育出蓝色大丽花

  日本千叶大学6月5日说,其研究生院园艺学教授三位正洋率领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重组,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蓝色的大丽花。   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颜色非常丰富,但没有开蓝花的自然品种。千叶大学说,研究小组是在粉色的单瓣品种大丽花“大和姬”中植入开蓝花的鸭跖草的蓝色基因,培育出开蓝紫色花朵的大丽花,然后

中国科学家宣布完成“兰花基因组框架图”

  11月15日,中国科学家在深圳宣布完成“兰花基因组框架图”。兰花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不仅揭示兰花的进化历史和奥秘,为后续兰花功能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如何保护我国宝贵的兰花种质资源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为下一步开发和利用兰科植物基因资源宝库提供重要的资源平台。   兰科植物(兰花

纳米活碳作物增产效果佳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港稀土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活碳液和纳米活碳粉日前获得国家专利。   据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他们研发的碳液植物生产剂已先后在水稻、黄瓜、草莓、花卉等农作物上进行纳米活碳试验均获得成功。水稻每亩加入3%。的碳粉、在降低肥料35%施用情况下,可增产17%。蝴蝶兰、玫瑰等花卉

农业农村部授予32个植物种类587个品种植物新品种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5号  “松粳22”等水稻、玉米、普通小麦、大豆、花生、谷子、棉属、蚕豆、绿豆、小豆、向日葵、大白菜、马铃薯、普通番茄、黄瓜、辣椒属、普通西瓜、普通结球甘蓝、茄子、菜豆、西葫芦、花椰菜、甜瓜、苦瓜、芥菜、南瓜、菊属、蝴蝶兰属、苹果属、柑橘属、葡萄属、草莓共32个植物

兰花的组织培养

法国人莫瑞尔(G.M. Morel)首先将组织培养的技术应用在兰花上,采取茎顶组织进行培养,经由类原球体而获得植株。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芽体增殖是另一个获取种苗的方法,例如,蝴蝶兰便利用花梗芽进行繁殖,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繁殖的效率较差,而且成本较高。由于芽体是经由多细胞发育而成,并不适合做为基因转殖的材料

中国科学家解开兰花进化之谜

  由国家兰科中心刘仲健教授领衔比利时根特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日本埼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以深圳拟兰为突破口,通过对深圳拟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小兰屿蝴蝶兰、铁皮石斛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其它兰科和非兰科植物的转录组及其基因功能分析,揭示了兰花的

两岸学者携手开展种质资源研究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两岸农业合作,促进两岸学者携手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该实验室围绕闽台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目标,结合常规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着重于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