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GB/T13255.11991工业已内酰胺50%水溶液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3255.1-1991 工业已内酰胺 50%水溶液色度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点击这里进入下载页面:进入下载页面......阅读全文

自动型凯氏定氮仪检测已内酰胺中挥发碱

  在碱性条件下,直接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蒸馏已内酰胺,用硼酸溶液吸收蒸发出来的挥发碱,然后用0.01mol#L-1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计算挥发碱的含量。    仪器与试剂:自动型凯氏定氮仪,盐酸标准溶液:0.01mol#L-1,按GB601-1996规定配制标定。硼酸吸收液:添加100

β-内酰胺酶试验

用途:用于检测一些细菌所产β-内酰胺酶,如:金葡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 原理:纸片中含头孢硝噻吩。当这种β-内酰胺环中的酰基键被β-内酰胺酶水解后,发生快速的颜色反应,从黄色变为红色,当一个细菌产生足量的β-内酰胺酶,把这种细菌涂在纸片上,纸片会由黄色变为红

0.1%磷酸水溶液配制

  市售分析纯浓磷酸一般为85%的,假设需要配制1000g0.1%的磷酸溶液,那么就需要取浓磷酸1.18g,加水稀释成1000g,即可。

β-内酰胺酶的检测

临床标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以及最近发现的肠球菌属少数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出现耐药。由于上述菌株产生 β-内酰胺酶水解前述抗生素。检测该酶有下列方法: (一)微生物活性消失法 此法是以一株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枯草芽胞杆菌的指示菌,如待检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了青霉素

β-内酰胺酶的简介

  金属β-内酰胺酶,属Bush分类3群,Ambler分类B类,该群酶最大特点是可以水解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而对哌拉西林和氨曲南影响较小,其活性不被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但可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所抑制。酶活性中心需金属锌离子的参与,故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的分布

  第一个报道的金属酶是从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 us cereus) 中发现的,该酶为锌依赖酶。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日本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鉴定出第二种锌依赖青霉素酶L1 型酶,随后又从嗜水气单胞菌和脆弱拟杆菌中鉴定出多种能水解亚胺培南的金属酶。这些酶都由染色体基因编码。该类金属酶分布在

β-内酰胺酶的介绍

  金属β-内酰胺酶可由染色体和质粒介导,可在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质沙雷菌、肠杆菌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细菌中检出此类酶。我们平时所讲的β-内酰胺酶是一个大概念,包括所有β-内酰胺酶,如葡萄球菌等产生的青霉素酶、革兰阴性杆菌等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超

β-内酰胺酶的作用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胞壁粘肽合成过程见三十七章)。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

β-内酰胺酶的检测

临床标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以及最近发现的肠球菌属少数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出现耐药。由于上述菌株产生 β-内酰胺酶水解前述抗生素。检测该酶有下列方法: (一)微生物活性消失法 此法是以一株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枯草芽胞杆菌的指示菌,如待检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了青霉素,则

β-内酰胺酶的检测

临床标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以及最近发现的肠球菌属少数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出现耐药。由于上述菌株产生 β-内酰胺酶水解前述抗生素。检测该酶有下列方法:(一)微生物活性消失法 此法是以一株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枯草芽胞杆菌的指示菌,如待检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了青霉素,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