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去西南大学参观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观察蚕茧抽丝的过程。 作为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开展的项目之一,日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面向大众开放,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普及科技知识和文化。 活动现场不仅可以让市民参观各种蚕宝宝、用蚕茧等DIY(自己动手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还有科普大讲堂、“生命与艺术”摄影及版画展。 据悉,科技活动周内,西南大学多个学院的实验室均有开放活动。如天文宫邀请智力残疾儿童共赏星空,纺织服装学院邀请大家在博物馆一起用夏布制作“永生玫瑰”等。......阅读全文

科技周去西南大学参观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观察蚕茧抽丝的过程。  作为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开展的项目之一,日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面向大众开放,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普及科技知识和文化。  活动现场不仅可以让市民参观各种蚕宝宝、用蚕茧等DIY(

参观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5月19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也面向大众开放,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普及科技知识和文化。  这天是2018科技活动周启动的第一天,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照例面向大众开放。重庆日报记者看见,现场不仅有科普大讲堂、让孩子们参

专访:国家家蚕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崔红娟教授

  ——高创汇专访:国家家蚕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崔红娟教授  在得知崔教授和她的团队最新成果在Nature 子刊《Oncogene》上发表后,高创汇新闻中心立即联系了国家家蚕基因组重点实验室的崔红娟教授进行深入访问。   模式家蚕攻坚肿瘤难题,表观遗传引领科研潮流  由崔红娟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在学术上取

科学家绘就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我国家蚕基因研究推向设计育种阶段。对于家蚕基因的研究,之前仅有单一参考基因组及部分重测序数

973首席科学家发表《Genome-Biology》文章

来自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家蚕多种组织基因表达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网络版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夏庆友教授,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原文检索:Genome Biolog

我国蚕业科学研究领先-“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是中国蚕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2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实验室:家蚕研究-化茧成蝶

  夯实家蚕遗传资源和遗传学基础研究,是解决我国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蚕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科学基金都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我国科学家以现代科学技术“重建21世纪丝绸之路”的宏伟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不久前,全国蚕桑界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基因组生物

《基因组生物学》—夏庆友小组—家蚕基因表达研究

日前,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了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夏庆友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关于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家蚕多种组织基因表达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既能用于蚕丝的生产、也能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同时,家蚕也是鳞翅目昆虫生化、分子遗传以及基因组研究的

斜纹夜蛾精细基因图谱绘出

  28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法国、日本、美国等多国研究机构,在全球首次绘制出斜纹夜蛾精细基因图谱,并于25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斜纹夜蛾的高质量基因组精细图谱,以及群体变异图谱和基因表达图谱,可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西南大学等解析斜纹夜蛾基因组

   9月25日,由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发起并主持,联合法国、日本、印度、比利时和美国等多家研究机构参与的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于Nature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在线发表。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斜纹夜蛾的高质量基因组精细图谱,以及群体变异图谱和基因表达图谱。  斜纹夜

最新研究揭示家蚕绿茧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科学家在生物着色遗传机理领域取得新发现。记者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首次在蚕体中鉴定到参与黄酮吸收的膜转运蛋白基因(簇),揭示了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在线发表。  “家蚕的天然茧色可分为三大类:不含或含

西南大学重点实验室最新文章解析卷叶的奥秘

  叶片是水稻主要的光合器官, 适度卷曲有利于保持植株叶片直立而不披垂, 增加中、下层叶片透光率, 从而改善群体光照条件, 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 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来自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 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

家蚕90%基因功能未知,西南大学花8年时间解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961.shtm 蚕茧家蚕的饲养和利用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为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20年前,2003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家蚕全基因组测序。但时至今日

我国完成桑蚕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遗传变异图谱构建

  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时,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西南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科学》上发表,这是科学家继2003年在家蚕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据悉,科学家共获得了40个家蚕突变品系和中国野桑蚕的全基因

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研究获突破

我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构建家蚕丝腺甲基化谱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学、上海肿瘤所等合作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5月2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这是中国科学家

西南大学等首次发现微孢子虫极管侵染相关受体蛋白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团队与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相关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微孢子虫极管侵染的机制。这是百年来微孢子虫研究领域首次针对极管蛋白受体的原创性研究,对最终解析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微孢子虫是一类可以侵染家蚕、鱼类以

西南首个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启动

  5月9日,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评审会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举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为组长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符合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条件和要求,同意推荐该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据介绍,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由民营研究机构牵头,官方

西南大学特聘教授最新PLoS文章

  来自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分析家蚕油蚕突变基因BmBlos2,首次在个体水平利用人工核酸酶实现可遗传的大片段基因组删除。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南大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夏庆友,第一作者为马三

家蚕高分辨率甲基化图谱成功构建

  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一种重要标记,DNA甲基化在基因组防御、基因调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动植物,昆虫甲基化水平很低,其功能也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昆虫甲基化基因和甲基化酶的报道,昆虫甲基化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重庆市桑树基因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在向仲怀院士的带领下,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何宁佳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历时三年完成了桑树基因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一是确证了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这是百余年来,对桑树学科发展最重要

西南石油大学“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获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176.shtm 近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海油、航天科工、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

西南科技大学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近日,国家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32号),批准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建设,实现了我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

世界首件转基因彩色丝衣重庆造

  科研人员展示世界第一件用转基因有色丝绸做的衣服   华龙网讯 将不同色彩的荧光蛋白用高科技嵌入蚕的基因中,让蚕吐出的丝不仅自带色彩,还能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来。昨天,西南大学首次向媒体展示家蚕基因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用转基因彩色丝绸制出的世界上第一件转基因蚕丝衣服。   记者在现场看到,

最新研究揭示家蚕绿茧形成机制

彩色蚕茧中天然绿色茧最为难得。记者5日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代方银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了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理。这是首次在蚕体中鉴定到参与黄酮吸收的膜转运蛋白基因(簇),也是关于生物着色遗传机理的一项新发现。研究论文于近日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在线

蚕的“艾滋病”有望攻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18.shtm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微孢子虫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家蚕微粒子虫侵入家蚕卵母细胞的详细过程和策略,发现了介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分子,阐明了家蚕微粒子病经卵垂直传播的分子

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公布

  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规范和加强对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聘任管理,教育部科技司对去年评估的数理、地学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通过验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与聘任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

中国开放最新家蚕基因组研究数据

  “我们通过网络,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共享家蚕基因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26日介绍,包含有最新研究数据的中国家蚕遗传数据库目前已收到来自国内外科研人员的访问25万余次。   向仲怀介绍,中国家蚕遗传数据库由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研究团队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

西南交通大学一重点实验室发布开放创新合作基金指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993.shtm

发现家蚕体形体色分子调控新机制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家蚕中第一个鉴定到的具有同时影响幼虫体形和体色的多效性功能分子——BmorCPH24基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遗传学会出版的期刊《遗传学》上。   该项研究从定位克隆被命名为“竹蚕”(Bo)的突变基因出发。Bo蚕体节紧缩,节间部隆起,形似竹

研究发现家蚕体形体色分子调控新机制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家蚕中第一个鉴定到的具有同时影响幼虫体形和体色的多效性功能分子——BmorCPH24基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遗传学会出版的期刊《遗传学》上。  该项研究从定位克隆被命名为“竹蚕”(Bo)的突变基因出发。Bo蚕体节紧缩,节间部隆起,形似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