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水稻籽粒大小调控研究获进展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籽粒大小同产量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种子大小的重要基因,但水稻种子大小调控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与浙江省农科院王俊敏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柴团耀团队合作,揭示了OsMPK1在水稻籽粒大小调控上起重要作用,对提高作物产量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MAPK磷酸酶(MKP)能够特异性地去除被激活的MAPK上的磷酸基团,从而使其失活。MAPK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李云海研究组以前的研究发现OsMKKK10-OsMKK4-OsMAPK6级联信号通路在调控水稻籽粒大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Xu et al., Molecular Plant 2018; Duan et al., Plant Journal 2014)。近日,李云海研究组等揭示了OsMKP1在调控水稻籽粒大小上的作用。OsMKP1丢失功能形成大......阅读全文

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介绍。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持人:何予卿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所等发现新水稻谷粒大小调控开关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其谷粒大小和形状(粒型)决定稻米的产量和外观品质。近十年来,水稻粒型调控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粒型基因被克隆和研究。但目前已知的多数粒型基因难以归类到已知调控途径,报道的信号通路信息也呈现片断化的特点,极大限制了对粒型调控分子机理的认识,制约了其在作物高产优质

富锌水稻培育及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人体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智力低下、发育不全、劳动能力丧失等各种健康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为“隐

我国在富锌水稻培育及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通过育种来提高农作物中微量营养素含量,不需要人们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和加工方法,就能让人们从食物中安全地获取所需的营养是长期以来科学家的追求目标,也是改善微量营养元素营养不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水稻是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粮,但其籽粒中锌含量很低,因此,研究水稻籽粒吸收转运富集锌的分子调控机制,利

水稻籽粒糊粉层厚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刘春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成员对水稻籽粒糊粉层厚度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为水稻及其它禾本科农作物营养品质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育种思路,安诺基因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的实验及分析服务,助力OsROS1调控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与未来

中储粮:目前粮价上涨仍在可控范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谈中国的粮食调控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国际米价出现大的涨幅,表面看,由于我们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因而亚洲米价此番上涨几乎没有影响,但从一个相对更长的周期,它对国内稻谷供需市场是否仍然构成潜在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地球科学》  火星沟壑或由干冰造成  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发现火星上的沟壑可能是由干冰过程而非液态水的流动造成的。该研究表明,虽然火星的沟壑看起来和地球上那些因水流形成的沟壑一样,但其形成的基础可能有很大差别。  沟壑——凹嵌于山坡中的一种小山谷——被科学家发现存

玉米转录因子ZmMADS47和籽粒转录因子Opaque2互作可协同调...

玉米转录因子ZmMADS47和籽粒转录因子Opaque2互作可协同调控醇溶蛋白的表达玉米(Zea mays)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是一种由古印第安人(Indians)在数千年前利用野生墨西哥类蜀黍(Euchlaenamexicana)(现存在于墨西哥和尼加拉瓜)杂交而来的品种。但是,作为一类

玉米转录因子和籽粒重要转录因子互作协同调控醇溶蛋白

玉米(Zea mays)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是一种由古印第安人(Indians)在数千年前利用野生墨西哥类蜀黍(Euchlaenamexicana)(现存在于墨西哥和尼加拉瓜)杂交而来的品种。但是,作为一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天然玉米籽粒在其营养价值上却有着重要的缺陷。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玉米籽粒

Affymetrix水稻芯片在水稻强弱势颖花异步灌浆分子机制...

Affymetrix水稻芯片在水稻强弱势颖花异步灌浆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Guohui Zhu, Nenghui Ye, Jianchang Yang, Xinxiang Peng, and Jianhua Zhang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of starch synthes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水稻谷粒大小新开关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宋献军率领的团队通过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庄杰云研究组合作,在水稻中鉴定出一个新的谷粒大小的分子调控开关。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上。  研究人员借助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水稻中定位并克隆了一个控制谷粒长度和产量的基因,其表达产物能够负向调控

遗传发育所揭示MAPK信号通路参与水稻种子大小调控机制

  种子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调控机制备受关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蛋白激酶,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关于MAPK信号通路参与种子大小调控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凡研究组、李云海研究组与中国水

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及可靠性..

大豆籽粒约含粗蛋白40% ,粗脂肪20% ,是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油来源。提高大豆籽粒中蛋白和脂肪含量是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准确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是前提。目前,国家颁布的粗蛋白 标准测定方法是基于凯氏定氮法的化学分析(GB290521982) ,粗脂肪标准方法是基于索氏提取法的化学分析(G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正调控水稻粒重基因GS5

  本报讯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种子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产量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作物驯化和人工育

如何通过饮食实现高锰低镉,也许转道水稻更有效

  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研究发现了一个控制水稻籽粒锰积累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TL),并且创制了高锰低镉水稻的优良育种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矿质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往往不足。通过生物强化作用虽然可以增加水稻籽粒的锰含量,但有

新技术有望让水稻实现高锰低镉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研究发现了一个控制水稻籽粒锰积累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TL),并且创制了高锰低镉水稻的优良育种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矿质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往往不足。通过生物强化作用虽然可以增加水稻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正调控水稻粒重基因GS5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种子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产量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作物驯化和人工育种的靶性状。

毒地结出“干净”粮

   湖南,稻米之乡。它是全国水稻第一大省,每年这里的水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湖南,毒地之痛。2013年轰动全国的镉米事件,将湖南的水稻种植业推到了悬崖边上。  “稻花香里盼丰年,怎奈毒地一片。”对于湖南这样一个水稻大省而言,土地与粮食之间似乎存在天然的矛盾。人们离不开水稻,它是维系生存的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启动

        2012年8月18-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指导专家组及管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山东泰安召开。该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和管理工作组成员以及特邀专家等共20余

直链淀粉含量仪数值与酶活性大小的关系

     水稻中淀粉含量占据了绝大多数,对于其含量的影响因素自然是多样化的,通过直链淀粉含量仪对同一灌浆时期3种水稻酶活性大小不同时直链淀粉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浆各时期供试材料间3种酶活性大小均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通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可以明显改变杂种

我国学者发现植物防御素在水稻镉积累中的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龚继明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A defensing-like protein drives cadmium efflux and allocation in rice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揭示了

植物种子大小研究综述发表

  植物种子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种子大小的调控也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因此,解析种子大小调控的分子机制,可以为作物的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近年来植物种子大小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植物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种子大小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植物所在水稻灌浆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稻胚乳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其结构包含内侧的淀粉胚乳和外侧的糊粉层。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蔗糖形式从筛管组织运输到籽粒。前人的研究认为蔗糖在到达籽粒之后先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然后通过单糖转运蛋白运输至淀粉胚乳进而合成淀粉。蔗糖是否直接进入、如何进入淀粉胚乳的机制一直不很清楚。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水稻条纹病毒通过干扰植物蛋白棕榈酰化建立侵染新机制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目前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粳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 最近几十年在我国多次爆发流行。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周雪平教授带领团队在前期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编码蛋白功能及病毒病防控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了RSV和寄

城环所利用同步辐射技术解析水稻籽粒砷的转运过程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员和博士后郑茂钟等通过同步辐射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揭示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砷的转运过程。   该研究针对水稻砷污染研究中对不同砷形态从土壤向籽粒中运输动力学和空间分布动态研究的不足,全面分析了水稻各个器官中的砷浓度和形态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的

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小麦TaGW2基因功能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40%人口的主要食物,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谷类作物中GW2基因是影响籽粒粒重的一个关键遗传因子,该基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中有3个亚基因组拷贝,即TaGW2-A1, TaGW2-B1和TaGW2-D1。已有的研究表明TaG

植物所等在低镉水稻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水稻容易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镉,使得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长期积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稻米镉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其中南方稻米镉污染情况尤为严重。我国栽培稻分成籼、粳两个亚种,籼稻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较粳稻具有更强的镉积

研究发现水稻LC3调控生长素信号和叶倾角

  11月29日,PLoS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组题为SPO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Leaf inclination3 interacts with LIP1 to regulate ric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