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盛产学霸,屡开制度先河

这是一个仅有42名研究人员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小,可能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但是,这个研究所在学术界很有名。 彭桓武、周光召两位“两弹一星”元勋曾先后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杨振宁、李政道等多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都说自己和这个研究所渊源颇深…… 1984年,著名物理学家Robert Mills(左二)和钱三强院士(左三)、严济慈院士(左四)、杨振宁院士(右二)、周光召院士(右一) 1985年,彭桓武院士在庆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会上发言 但是,这个研究所盛产学霸。 何祚庥、戴元本、郝柏林、苏肇冰、欧阳钟灿、向涛等16名院士曾经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17位研究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3位研究员入选“万人计划”…… 但是,这个研究所成果丰硕。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研究所都组织和承担了国家在理论物理方面的重大科研任务;近十年来,每年承担的......阅读全文

吴健雄:于纷繁复杂中发现简单图景

   吴健雄敬佩居里夫人,但如同对任何先贤和前哲一样,并不盲目崇拜。她们都曾在科学的最前沿作重要的探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自然科学有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大多数科学家从理论研究入门,即便没有大学或者实验室支撑,也不妨碍有志者在这样的科学园地中耕耘(进入大科学时代以后,没有系统的科学训练

解读2008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解决人类的难题

物理学奖:追问宇宙存在之谜 获奖人: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 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量子世界的预言家 出生于日本,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南部阳一郎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现就职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恩里科·费米学院。他在物理学自发对称破缺机制上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结果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

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有了新证据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发现了D介子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并表示这项发现“绝对会被写进粒子物理的教科书”。这一发现被CERN研究和计算主任Eckhard Elsen称为“粒子物理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这次发现为什

圣诞节?苦命的科研工作者还在实验室加班呢!

  圣诞节又到了,你是否还孤身一人在实验室里奋斗着?在孤独寂寥下,让我们翻检几位跟圣诞节有关的科研前辈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吧!  以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博士  吴健雄博士  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而拿到1957年的物理诺贝尔奖,但以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女士则没有获得这

百年物理诺奖回顾:我们的崇敬与误解

  物理诺奖至今已颁发112轮,共产生209位获奖者。物理诺奖的宗旨是奖励 “在物理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者发明的人”,如此而已。诺奖由私人基金会颁发,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对物理诺奖不该想当然地加入我们自家特色的误解。物理诺奖得主中堪称大物理学家者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反过来看,爱因斯坦、玻恩这样的一代

叶企孙:馈赠了这个时代最丰富的遗产

  叶企孙与挚友在住宅前合影,时间约在1929—1930年间。左起依次为:陈岱孙、施嘉炀、金岳霖、萨本栋、萧蘧、叶企孙、萨本铁、周培源。   倘若历史是棵大树,我们探寻的目光深入到它的根部,就会发现实际上它的走向在20世纪之初就已经分布好了。谁在那个时代能洞察未来,谁对物理科学研究最注重,谁最

杨振宁: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6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及夫人翁帆在南开大学为其举行的89周岁生日宴会上。  在有人猜测他已不做研究的时候,6月18日,89岁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南开大学向同行报告了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修改了自己多年前一项理论的不完备之处。  除了回答提问时须用助听器,这位老人留给听众的印象是思

杨振宁、李政道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2015年是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为纪念这一划时代的进展,5月4日上午,“引力和宇宙学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届伽利略—徐光启国际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拉开序幕。会上,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据介绍,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被视为物理学界

杨振宁:基本物理学领域未尽全功

  9月24日,当代知名物理学家、香港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教授做客人民网香港直播间。谈到人生的遗憾,杨振宁表示,在基本物理学领域未尽全功可以说是一种遗憾。但他还说,科学的发展永远是还有问题、还有更新的问题、更难的问题,这也是科学研究必然的一个规律。   当主持人问道是否有人生遗憾时,

杨振宁:果断有远见的政治更能有效推动科技发展

  “我得诺奖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在合适的情形之下,一个脑筋清楚、做事果断而有远见的、不那么民主的政治,把科技推上去的本领更大,因为它有效率。”   清华大学科学馆,走廊尽头这个近30平米的房间因为没有丰富的物品陈设而显得有些空旷,然而这个房间里却

李政道受聘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4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2周年纪念大会上,李政道先生正式接受聘任,担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91岁的李政道通过视频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担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将一如既往,为李政道研究所提出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为扩大李政道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努力。”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首先提

李政道:要创新 需学问 只学答 非学问 问愈透 创更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这三个定语后,是“李政道”这个名字。10月30日,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之际,近八十四高龄的李政道站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创新中国论坛”的讲坛上,就创新之道深情寄语大学生。破解“钱学森之问”,告慰老友英灵,并助祖国教

杨福家: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的“火种”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来到他担任名誉校长的上海建桥学院,为全校学生作了一场题为《理想、立志、成才》的专题报告。他结合个人成长、求学经历,鼓励这所创办仅13年时间的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树立自信。   杨福家引用他中学时阅读的英文版《双城记》开篇语描述当前社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这

弗朗克·维尔切克:让科学家来负责科学,让他们说了算

一身西装,聪明“绝顶”,却穿着棕色跑鞋、彩色袜子——这就是弗朗克·维尔切克,参加昨天浦江创新论坛时的行头。 这位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基本没谈他最专长的量子物理,而是道出了一门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盛产学霸,屡开制度先河

这是一个仅有42名研究人员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小,可能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但是,这个研究所在学术界很有名。 彭桓武、周光召两位“两弹一星”元勋曾先后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杨振宁、李政道等多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都说自己和这个研究所渊源颇深…… 1984年,著名

15人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由社会广泛参与评选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结果11月29日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揭晓,贝聿铭、李政道、杨振宁、罗伯特·蒙代尔等15名广为公众熟知的海外专家获此殊荣。 这15位海外专家是:与中国人民携手抗击“非典”的世界卫生组织前驻华代表贝汉卫,20世纪杰出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中国

中国论文数量全世界排名No.2,最正解的评论来了!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稳定发表记录的科研人员做出创新成果的概率要远大于多少年不发或者发不出论文的人。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任何创新的成果的出现都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的结果。发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全世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你才知道自己的研究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才能既不夜郎自大

“白手起家”的科学大师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谢家麟把仅剩的一点点精力都留给了“粒子加速器”。他坚持看英文专著和学术论文,85岁时还向学生推荐《自然》杂志上最新的文章;迈过90岁的门槛,他每周一仍拄着拐杖,去中科院高能所“问问所里最新的科研进展”;就在上个月底,96岁的他还参加了所里的院士座谈会,用略快的语速畅谈着“高能

中国科大合作在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团队的彭新华教授等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仁保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在多体系统的量子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探测虚磁场中李-杨零点的实验。该研究成果作为“编辑推荐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1952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证明了Ising铁磁

施一公:“大牛”科学家的舍与得

  【对话】   做正直的人 做诚实的学问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你是海归科学家的典范。   施一公:每个科学家回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是典范。我反复强调,我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一心只为公,也不是大公无私。不要把所有的科学家都想象得十全十美,这样会

戴海龙:执棒交响舞台的化学家

  6月下旬,著名华人化学家、美国天普大学副校长戴海龙教授来到北京。和以往不同,这次来京,他是以音乐指挥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28日晚,戴海龙执棒的“难忘的旋律”世界名曲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前来音乐厅的观众,除了欣赏音乐外,大多是想一睹有着科学家身份的指挥家的风采。   音乐会

章启群: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得主

消磨了孩子们终生追求科学的兴趣,是当下教育的一大弊病 章启群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哲人与诗——西方当代一些美学问题的哲学根源》、《伽达默尔传》、《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等著作,并在各类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30余篇。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率仍然是衡量中小学教育的

存在8年回响70年 西南联大精神缘何不朽

依靠教育家群体,民主办学;名师的教育风范;优秀的学生群体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日,“西南联大精神”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学者呼吁中国大学教育应向提倡完整人格教育、通识教育,以“刚毅坚卓”为校训的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学习。 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

葛剑雄:“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CFP小学语文课本 资料图片   主讲人:葛剑雄   时间:2013年10月27日   地点:齐鲁大讲坛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祝汉民:下一个期盼应是诺贝尔奖

承载着国人百年期盼的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突出成绩,金牌数第一,达到51块,总奖牌数为100块,仅次于美国,是新中国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的成绩,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也为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差不多和顾拜旦提出举办现代

费米:理论与实验的双科大师

   费米门下也是人才辈出:杨振宁、李政道以及发现反质子的美国物理学家张伯伦和西格里等都是他的门生。  文武双全之人历来难得。  在物理学的历史上,也只曾经出现过个别“文武双全”的科学大家。比如,除了发现那些著名的物理学定律,牛顿也做过阳光的色散实验和运用单摆检验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成比例的实验,甚至

核武大家黄祖洽:“两弹”烟尘散尽 筑梦杏坛

黄老80寿辰   2013年盛夏,北师大物理楼。阳光透过树隙铺洒在教室的讲台上,一位耄耋师者正在整理讲义,陆续有年轻的学生走进来,毕恭毕敬地向他打声招呼:“黄先生好!”——这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致敬。   时间回溯到1950年。一个身量精干、质朴低调的年轻人拎着行李,毅然从清华园走进了新中国

中国论文数量全世界排名第二,最正解的评论来了!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稳定发表记录的科研人员做出创新成果的概率要远大于多少年不发或者发不出论文的人。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任何创新的成果的出现都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的结果。发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全世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你才知道自己的研究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才能既不夜郎自大

朱庆葆 王永义: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差距在哪里

  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的差距   高校招生大幅度扩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用1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尤其是“985工程”实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一流大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科研水平也不断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仙逝 门下八院士

今天,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唐敖庆老先生在吉林大学讲课时的风采 资料图片 告别仪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主持人,愿意来的人就三鞠躬送别先生。 93岁的唐敖庆院士穿着他最喜欢的中山装,静静地躺在白色的菊花丛中,仿佛刚刚睡着一般。遗像里的他,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