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破解一基因抗病毒的秘密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破解了一个抗病毒基因的工作原理,发现它能促进生成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名为RSAD2的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多种病毒复制,但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蛋白质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机构人员领导的新研究发现,RSAD2基因编码的抗病毒蛋白有催化作用,能促使CTP(三磷酸胞苷)转变成一种稍有不同的分子ddhCTP,后者可直接阻止病毒复制。 病毒复制时需要用CTP等核苷酸“元件”拼装基因组,ddhCTP与CTP非常相似,容易被当成正确的元件装进病毒基因组;但它又与CTP有所不同,无法在上面添加新的元件,导致复制过程进行不下去。 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的论文说,实验表明,ddhCTP能高效抑制三种不同寨卡病毒毒株的复制。从原理来看,它可能对黄病毒属的多种病毒都有效,包括寨卡病......阅读全文

美研究破解一基因抗病毒的秘密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破解了一个抗病毒基因的工作原理,发现它能促进生成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名为RSAD2的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多种病毒复制,但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蛋白质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爱因

可直接阻止病毒复制,一基因抗病毒的秘密被破解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破解了一个抗病毒基因的工作原理,发现它能促进生成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名为RSAD2的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多种病毒复制,但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蛋白质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

研究发现小麦隐性抗病毒新基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46.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发现第二个小麦黄花叶病隐性抗病毒基因,可对小麦黄花叶病完全免疫,该研究为抗黄花叶病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

简并寡核苷酸基因混编实验

蛋白酶生化性质的改善可以通过对该酶基因的错掺突变和 DNA 混编方法实现。混编技术可用于同一基因的一组突变体,或者对相关家族基因的片段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嵌合突变基因产物。本实验来源「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德〕K.M.阿恩特、K.M.米勒编著。实验材料pBSII KS 质粒大肠杆菌 DH5α试剂、

简并寡核苷酸基因混编实验

简并寡核苷酸基因混编             实验材料 pBSII KS 质粒 大肠杆菌 DH5α

简并寡核苷酸基因混编实验

实验材料 pBSII KS 质粒大肠杆菌 DH5α试剂、试剂盒 Pfx 聚合酶碱性磷酸酶通用缓冲液覆盖液刚果红溶液脱色液桦木木聚糖底物溶液PAHBAH 储液实验步骤 我们以 DNA 重组 D.thermophilum Rt46B.1 木聚糖酶基因( xynB) 及其 5 个相关的木聚糖酶基因为例

基因编辑小牛表现出抗病毒能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70.shtm

基因编辑小牛表现出抗病毒能力

  美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具有抗性的基因编辑小牛,小牛对病毒的易感性显著降低,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Nexus》上。  BVDV是影响全球牛群健康的最重要病毒之一,自194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其展开研究。这种病毒不会影

科学家破解一基因抗病毒的秘密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破解了一个抗病毒基因的工作原理,发现它能促进生成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名为RSAD2的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多种病毒复制,但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蛋白质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爱因斯坦

基因编码迈出“抗病毒”第一步!

人类有两万多个基因,储存着生命从生长到凋亡的全部信息。从发现DNA结构,到解读、编写DNA,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DNA的秘密,赋予生命规律以科学意义。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与美国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8月2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论文中,利用多重复合碱基编辑技术,提

科学家破解一基因抗病毒的秘密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破解了一个抗病毒基因的工作原理,发现它能促进生成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名为RSAD2的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多种病毒复制,但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蛋白质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近日

基因编码迈出“抗病毒”第一步

“生命是一串复杂的密码”。人类有两万多个基因,储存着生命从生长到凋亡的全部信息。从发现DNA结构,到解读、编写DNA,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DNA的秘密,赋予生命规律以科学意义。8月2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提供了利用多重复合的碱基编辑技术在人类基因组中能将蕴藏遗传信息的碱基序列TAG转

预防儿童腹泻:-新型抗病毒转基因水稻问世

  根据近日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一种能够预防腹泻的转基因水稻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提供了一条划算的途径。   通过在水稻基因组中添加一种最初在美洲驼中发现的能够抵抗轮状病毒的抗体,研究人员用遗传手段培育了一种名为MucoRice-ARP1的水稻。   根据世界卫生组

我科学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机制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基础医学院郭德银研究组揭示了人类重要抑癌蛋白PTEN不仅具有抗肿瘤功能,还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Pten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基因,其突变或功能缺陷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但其在机体抗病毒免

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的定义

中文名称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英文名称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ASO定  义与基因点突变热点区互补的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

SNPs 的二态性,也有利于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对SNP进行基因分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鉴别基因型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DNA分子杂交、引物延伸、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连接反应、侧翼探针切割反应以及基于这些方法的变通技术;(2)完成这些化学反应所采用的模式,包括液相反应、固相支持物

研究蝙蝠基因或有助于抗病毒和癌症研究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2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对相对长寿和病毒抵抗力较强的蝙蝠的基因研究可能会为人类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研究人员对蝙蝠的抗病毒能力和寿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把

抗病毒抗体

中文名称抗病毒抗体英文名称antiviral antibody定  义针对病毒抗原的特异抗体。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感染免疫(三级学科)

我国研究揭示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识别RNA的分子机制

  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种由宿主编码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异能够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复制。ZAP特异结合病毒的靶RNA序列,干扰靶mRNA的翻译起始。而ZAP识别RNA的序列特征和作用分

研究揭示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识别RNA的分子机制

  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种由宿主编码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异能够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复制。ZAP特异结合病毒的靶RNA序列,干扰靶mRNA的翻译起始。而ZAP识别RNA的序列特征和作用分

单核苷酸多态性易于基因分型的介绍

  SNPs 的二态性,也有利于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对SNP进行基因分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鉴别基因型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DNA分子杂交、引物延伸、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连接反应、侧翼探针切割反应以及基于这些方法的变通技术;  (2)完成这些化学反应所采用的模式,包括液相反应

免疫细胞抗病毒

  抗病毒免疫就是机体针对病毒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免疫模式。  非特异性免疫是控制病毒复制和扩散的关键,作为除皮肤外的第二道免疫防线,可阻断限制病毒的增殖和扩散。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T细胞主导的细胞免疫分泌各类细胞因子,介导识别、消灭被病

抗病毒的历史

  62年,一种名为碘苷的药物的出现,标志着第一种西药抗病毒药物的产生,是抗病毒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期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和乙型脑炎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已日趋减少。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消灭天花。但是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有的甚至暴发流行;而老的病毒

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抗病毒葡萄植株

  好酒需要成熟的浆果,在丰收之前,葡萄树须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气候过热或雨水太多都可能破坏收成,更不必说大批种类繁多的害虫、霉菌滋生。诸如根瘤蚜(也称葡萄根虱)、锈螨、葡萄扇页病毒等都会对植株造成致命伤害。葡萄扇页病毒会导致植株变形、黄叶、小果以及大幅减产。   不过,我们很快就能有效预防葡萄扇

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①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这是其最主要功能。②储存能量。三磷酸核苷酸,尤其是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另外,一些活化的中间产物,如UDP葡萄糖,亦含有核苷酸成分。③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许多代谢过程受到体内ATP、ADP或AMP水平的调节。cAMP(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基因组内的形式

一是遍布于基因组的大量单碱基变异;二是分布在基因编码区(coding region) , 称其为cSNP,属功能性突变。SNP在单个基因或整个基因组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非转录序列要多于转录序列(2)在转录区非同义突变的频率, 比其他方式突变的频率低得多。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印迹的功能作用

一种测定基因突变的方法。即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仅与完全互补的序列结合,故1个碱基错配即足以阻止ASO探针与目的基因片段杂交;将ASO探针连接dT多聚尾巴,结合于固相支持物上,受检基因在杂交液中,生物素标记的DNA可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借助抗生物素系统使无色基质变成有色沉淀,从而进行测

分子遗传学词汇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

中文名称: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英文名称: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ASO定  义:与基因点突变热点区互补的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印迹的方法介绍

中文名称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印迹英文名称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blot定  义一种测定基因突变的方法。即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仅与完全互补的序列结合,故1个碱基错配即足以阻止ASO探针与目的基因片段杂交;将ASO探针连接dT多聚尾巴,结合于固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基因组内的形式

一是遍布于基因组的大量单碱基变异;二是分布在基因编码区(coding region) , 称其为cSNP,属功能性突变。SNP在单个基因或整个基因组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非转录序列要多于转录序列(2)在转录区非同义突变的频率, 比其他方式突变的频率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