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团队成果登Nature,颠覆“长寿基因”认知

8月22日,《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这一篇题为“SIRT6 deficiency results in 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的文章。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刘光慧、动物研究所的胡宝洋和李伟课题组合作以食蟹猴为模型,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SIRT6基因的全敲除。 他们发现,缺乏SIRT6基因的新生猴子会表现出严重的生长缺陷,并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死亡。这一发现揭示了SIRT6蛋白在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以前基于啮齿类动物研究这一长寿蛋白所没有发现的。 长寿基因 对于哺乳动物,SIRT6负责从组蛋白中去除乙酰基团。DNA被包裹在细胞核内的组蛋白周围,这种去乙酰化作用使被包裹的DNA凝结,抑制基因表达。 对于小鼠,SIRT6被认为是一种长寿蛋白,负责调控许多在衰老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基因组稳......阅读全文

女性为创新带来变革动力

   当今社会,女性参与和领导创新创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她们在科学、技术、商业和艺术等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全球无数女性作出的不可或缺、令人振奋的贡献正在驱动世界发生变革。她们以“我能行”的态度,鞭策着我们每个人。她们的卓越成就好似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今天怀有雄心的年轻女孩,成为未来的发明者和创

多篇研究共同解读近期单细胞测序重磅级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单细胞测序领域的重磅级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Cell:开发出空间单细胞测序技术,有助揭示早期乳腺癌产生浸润性之谜  doi:10.1016/j.cell.2017.12.007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新的遗传

中国科学家4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4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CRISPR-Cpf1识别crRNA新机制,表面液膜连续定向搬运机制,以及染色体大片段缺失驱动肿瘤发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志伟教授课题组过结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手段揭示了CRISPR-C

《Nature》10月最受关注的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8年9月

中国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颠覆学界认知

  中国科学家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成果颠覆了学界对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认知——科学家发现整个叶绿体基因组都是可以转录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了《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上。  《科学报告》的审稿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首次发现了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现象,颠覆了传统遗传学上认为的只有叶绿体编码基因

盘点2017年CRISPR技术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    CRISPR技术日新月异,研究人员不仅为这种精确且相对易于操作的基因编辑技术寻找新的应用,而且也在进一步的完善这种技术,赋予它更多新的功能,今年CRISPR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包括:  RNA编辑  虽然人体很多疾病是来自于DNA,但是由于基因承载着生命最根源的信息,因此直接对D

安捷伦实验室和ATC:解读商业和技术成功结合的奥秘

——安捷伦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专访  自2007年伊始,安捷伦每年都会在美国硅谷总部召开全球范围的ATC(安捷伦技术大会),这是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 博士发起创办的。来自安捷伦全球的技术专家们济济一堂,分享成果,共商技术战略和研发重点。2

专访哈工大黄志伟教授:Nature破译分子机制

  2017年4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一项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新成果。论文揭示了改写生命的“神奇剪刀”——C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她是杨璐菡 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被誉为“基因剪刀手”

   80后生物科学家,被誉为“基因剪刀手”,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30岁以下医疗领域30位领军人物之一。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角膜,让所有缺失角膜的眼疾病人能够重新看到世界;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肾脏,让那些透析的病人不

她是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被誉为“基因剪刀手”——杨璐菡

  80后生物科学家  被誉为“基因剪刀手”  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30岁以下医疗领域30位领军人物之一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角膜,让所有缺失角膜的眼疾病人能够重新看到世界;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肾脏,让那些透析的病人

Nature2019年度十大影响世界科学人物:“CRISPR转化者”邓宏魁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Nature发布了“2019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我国学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邓宏魁教授入选该榜单。  邓宏魁教授主要进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理以及抗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邓宏魁教授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巨噬细胞所需的共受体CC

教育部揭晓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鼓励创新科技

  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日前在京揭晓。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主任办公(扩大)会终评和项目公示,北京大学主持的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检测新原理研究等10个高校科技项目,获评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据介绍,“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自1998年

超越韩春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南京大学问世

   内切酶经过改造可以成为强大的DNA编辑工具,比如ZFN、TALEN、风头正劲的CRISPR–Cas系统和引起争议的NgAgo技术。不过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序列识别来实现靶向切割的,会受到序列偏好的限制。  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九月十五日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他们开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 CRISPR系统拓展及机制研究(二)

 两篇研究揭示Cas4核酸酶对于CRIPSR免疫反应的重要性2018年3月27日的,Shiimori团队在Cell Reports期刊上发文,证明了Cas4核酸酶是间隔序列前体临近基序( PAMs )靶向选择所必须的,有助于Cas1和Cas2选择新的CRISPR间隔物,并赋予天然宿主S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追踪报道】韩春雨NgAgo论文撤稿 事件全过程回顾

   【编者按】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有关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不少研究者纷纷跟进这项技术,随后不时传出各种消息,有的说重复不了该实验,有的说能重复但效率低,质疑随之接踵而至。2017年8月3日凌

中科院发布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中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

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开启“再造生命”新纪元

  大姑娘出嫁——头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  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的这4篇长文,介绍了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学合成——要知道,酿酒酵母总

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12月18日举行的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会上揭晓。  2012年度高校这十大科技进展是:安徽医科大学主持的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汗孔角化症、掌跖角化症和少毛症致病基因研究,北京大学主持的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隧道电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的先

克隆猴“五兄弟”失眠了!

节律紊乱克隆猴宝宝。中科院神经所供图  还记得去年萌翻了全世界的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吗?最近,两个姐妹有了五个“小兄弟”。  不过,跟它们的“姐姐”不同,这五只小克隆猴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要更加特殊一些,它们将为揭开人类健康的未解之谜作出贡献。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揭晓,CRISPR“揽金”超3200万!

  37409个项目获资助 上海交大折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通告显示,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7284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69832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面上项目

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创建成功

覃重军研究员在观察单染色体酵母的生长情况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18年8月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一成果在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细胞命运可塑性的分子

201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评选揭晓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和项目公示等流程后在京揭晓。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8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

重磅级文章解读2019年衰老领域研究新进展!

  时至岁末,转眼间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0年,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科学家们在机体衰老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