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单基因调控水稻产量与抗性的协同作用机制

记者9月7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四川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了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关键基因IPA1在水稻稻瘟病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打破了单个基因不可能同时实现增产和抗病的传统观点。 这一科研成果可以为水稻高产高抗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新途径,已于北京时间7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学术界通常认为产量与抗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植物受到病原菌侵害时,会消耗自身营养用来抗病,使得发育受阻。”四川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学伟介绍,此前科研人员已发现多个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性的同时不影响产量,但还没有报道过同时增加植物的产量并提高抗性的单个基因。 这项研究从2012年开始启动。历经几年的艰苦探索,中外科学家研究发现,IPA1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IPA1的磷酸化修饰是平衡产量与抗性的关键调节枢纽。 陈学伟介绍,IPA1是个非......阅读全文

科学家揭示水稻转录因子高产抗病调控机制

  近日,《科学》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团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Pamela Ronald团队合作在水稻产量与抗病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关键基因IPA1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稻瘟病抗性的调控新机制。  高产抗病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袁隆平:超级稻有什么错 为何要否定整个项目

超级稻风暴眼中的袁隆平:埋头攻关水稻“核武器”半年走遍大遍大半个中国  从今年4月9日,“两优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减产绝收一事被披露开始,关于“超级稻”的各种讨论至今未绝。10月9日,袁隆平在《环球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无疑为超级稻讨论又添了一把火。在不同地方,袁隆平表

“未来水稻”:你在多远的未来?

  “未来水稻”时代,是个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工具”的育种时代,能促使水稻产量、品质、抗性等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  不久前,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活动之一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的“未来水稻”,受到广泛关注。  据称,

我国实现农业科学重大基础研究的多项突破

  番茄为何失去了“小时候的味道”?水稻“自私基因”如何挑战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是怎样快速进化的?由中国科学家进行的多项农业科学理论研究已获突破。20日,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揭秘”了这些重大科研新成果。  在南京举行的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张合成集中介绍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OsCNGC9基因调控水稻抗稻瘟病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克隆了调控水稻先天免疫的新基因 OsCNGC9 ,并对其影响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建立了一条从病原菌识别到钙离子通道激活的免疫信号传导途径,填补了植物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中缺失的重要一环,也为利用OsCNGC9进行水稻抗病

中科院何祖华研究组发表Science文章

  2017年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与合作者完成的关于水稻持久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tagonistic receptors confers rice blast resist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促进我国植物激素研究的跨越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握战略性和前瞻性特征,结合我国研究基础和优势领域,加强顶

后继有人!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

袁隆平:杂交稻与转基因无关

  “杂交稻与转基因完全无关,我们是采用常规技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产量。”24日,针对有媒体关于“杂交稻是否为转基因水稻”的疑问,“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回应称。   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团队不断科研攻关,实现了杂交水稻研究从三系、两系再到第一、二

继Science Cell Res后 何祖华团队登Mol Cell

  2019年4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完成的关于水稻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RRM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act with NLRs and Regulate

张启发院士等人PNAS发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虫害是全球范围内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虫的一个关键策略,但是经常被新出现的昆虫种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策略用于可持续的防御。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9,并表明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

科学家克隆出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的稳定也遭受高温的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水稻产量受到高温潜在威胁的面积约400万公顷。到2050年,高温会使全球粮食减产20%~40%。  正因为如此,发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高温新品种,一直是科学家待解的难题。  10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

超级稻20年频被质疑:高肥不环保 增量不增产

  9月15日,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在创造1000公斤亩产纪录的第四期超级稻品种“Y 两优900”种植基地。  “万亩绝收”风波后 超级稻遭遇新挑战  “超级稻”说法会被废止吗  “超级稻品种”万亩绝收、盲目追求超高产目标,高水高肥不环保、增量不增产、米质口感差……自1996年农业

破解水稻高产优质“密码”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然而如何才能“多快好省”地培育出高产又优质的“黄金”种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经过了20多年的密切合作、协同创新,给出了答案——这粒种子可以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

川农大首篇Cell论文,研究团队和个人获1350万重奖!

  6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发出重奖鼓励科研创新,因水稻所陈学伟研究团队发现了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径,学校对其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支持经费,并特聘李伟滔副研究员为教授二级岗,这是继80后教授李明洲之后学校里又一个搭上“连升三级”职称特

“舌尖上的革命”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

  1月8日,一个和“吃”有关的科学研究登上了我国科技的最高领奖台,项目全称听上去略有些拗口:“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以下简称分子设计育种),但研究的问题却很接地气,即破解粮食生产“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矛盾难题,说白了不仅让老百姓吃饱,而且要吃好。2017年10月31日,江

安徽万亩"隆平稻种"减产绝收

  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  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在安徽出现大面积绝收,再度引发农业界对“重产量不重质量”的反思。  超级稻的提法最早源于日本,然而日本发展超级稻是为了

青岛海水稻 “农业荒漠”变良田 1亿亩多养活8000万人

   五一小长假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内,176份海水稻(耐盐碱水稻)长势良好,陆续进入乳熟期,等待着收割。这是该中心从海南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的优良材料,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大典型盐碱地试种。   说到青岛海水稻,不得不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于2

动植物的基因编辑,在争议中前行

  早在公元前12000年,人们就开始种植农作物。他们逐渐开始懂得挑选最好的那一株,这标志着农作物改良的开始。农作物改良,从来都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而如今,科学家能够快速轻松地实现。  这多亏了一种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技术。它是一种灵活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能够对几乎任何物种的基因组

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  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

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 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

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

研究揭示CRISPR/Cas系统在水稻中产生突变机制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实验室有关CRISPR/Cas研究新进展的文章The CRISPR/Cas9 system produces specific and homozygous targeted gene editing in rice in

江西农大选育的“淦鑫688”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

近日,江西农业大学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喜讯,该校选育的中晚稻新组合“淦鑫688”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领到了江西省首张超级稻“身份证”,江西自此拥有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品种。 超级稻是指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大面积推广增产15%以上)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新型水稻品种。根据袁隆

我国科学家揭开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之谜

  杂交子一代在生长势、适应性、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杂种优势。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育种学家通过有效的杂交配组可以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显著提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育种学家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陆续通过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出大量杂交水稻组合, 包括“汕优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袁隆平团队的青岛海水稻将首次在全国盐碱地大范围试种

   4月8日,春暖花开的三亚传来捷报: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首次进行全国大范围试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亚南繁基地,主要承担海水稻材料扩繁、水稻加代育种等工作。海水稻为何物?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解释说,耐盐碱水稻俗称海

研究揭示鸟苷酸交换因子OsSPK1正调控水稻免疫反应的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于11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Yoji Kawano研究组完成的题为Resistance protein Pit interacts with the GEF OsSPK1 to activate OsRac1 and

遗传发育所水稻抗病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稻是全球近半数人口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其产量经受着大量病原微生物或昆虫的严重威胁,通过利用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培育抗性品种一直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应对措施,迄今在水稻中已经成功克隆了20个R基因,所有这些R基因都是通过品种间的抗性差异筛选鉴定的,但有关这些R基因介导的水稻抗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