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揭示水稻转录因子高产抗病调控机制

近日,《科学》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团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Pamela Ronald团队合作在水稻产量与抗病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关键基因IPA1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稻瘟病抗性的调控新机制。 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是水稻等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发育与抗性是相互拮抗的两个生物学过程,然而,植物体内是如何实现这二者关系的协调共存呢?近年来,虽然已报道了多个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性的同时不影响产量,但在增加植物产量并提高抗性的单个基因尚未报道。 IPA1编码植物所特有的SPL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核心元件之一。IPA1不仅能增加水稻产量,还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其编码蛋白IPA1的磷酸化修饰是平衡产量与抗性的关键调节枢纽。IPA1受稻瘟病菌诱导磷酸化,该磷酸化能改变IPA1与DNA序列的结......阅读全文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云序生物为你解密ATAC-seq研究方案

  ATAC-seq最近几年是比较火的一种测序技术。那ATAC-seq技术到底什么呢?ATAC-seq的全称是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 运用测序手段研究转座酶可接近的染色质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转座酶对某

为你解密ATAC-seq研究方案

ATAC-seq最近几年是比较火的一种测序技术。那ATAC-seq技术到底什么呢?ATAC-seq的全称是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 运用测序手段研究转座酶可接近的染色质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转座酶

中国农大王涛团队:质谱助力探索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秘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今年2月,国际植物科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tDMI2-MtPUB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plays a role in nodulation homeostasis”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

研究揭示水稻miR528积累的精细调控和抗RSV病毒机制

   miRNA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的一类重要转录后调节因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早期通过对水稻miRNA加工关键酶OsDCL1蛋白的研究,鉴定到了一系列重要的水稻miRNA成员(Liu et al., Plant Physiology, 2005)。其中,miR

微生物所在水稻抗稻瘟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真菌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发病的田块甚至绝产。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过程中发现,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应对外界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气体乙烯被认为是一类逆境激素而受到重视。以往有关乙烯对植物

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刊登国际主流期刊

  水稻是一种兼性短日植物(SDP),开花时间的调控途径在拟南芥和水稻中是保守的,但是可在功能上进行修饰。Hd1是拟南芥CONSTANS (CO)的一个同源基因,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开花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但是可在短日照条件下,通过影响成花素基因Hd3a的表达,促进开花。另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Ehd1

200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4  光合作用与碳循环 光系统Ⅱ (PSⅡ)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一个色素蛋白复合体,在光合作用 光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阐明 PSⅡ 的组装过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立新研究组对 PSⅡ 低 含量的拟南芥突变体(lpa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外蛋白质标记实验显示 lpa1

东北地理所水稻BR信号和株型调控取得进展

  BR是一种重要的甾醇类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调控植物的株型、细胞的分裂、细胞的伸长、维管束的分化、光形态的建成以及响应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BR信号元件及信号转导通路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被研究的较为清楚,而在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研究的相对较少,水稻BR信号元件及调控

植生生态所揭示水稻转录因子MADS29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红卫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录因子MADS29调控水稻种子发育中母体组织的降解(2012. 10.1105/tpc.111.094854)。 

水稻中稳定表达嵌合受体 显著提高识别能力

   丛枝菌根是陆生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之间形成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共生,帮助植物高效从土壤中获取磷、氮等营养,同时宿主植物主要以脂肪酸的形式把碳源传递给菌根真菌,向生态系统输入碳源(Science, 2017; Molecular Plant, 2017; The Plant Cell, 2014)。共

川农大首篇Cell论文,研究团队和个人获1350万重奖!

  6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发出重奖鼓励科研创新,因水稻所陈学伟研究团队发现了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径,学校对其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支持经费,并特聘李伟滔副研究员为教授二级岗,这是继80后教授李明洲之后学校里又一个搭上“连升三级”职称特

水稻SPL5基因在抗病应答中负调控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

  背景简介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是一种植物特有的防御机制,是指植物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在侵染部位诱发细胞死亡,从而有效阻止病原菌增殖的防卫反应。水稻spl5(spotted leaf 5)突变体能自发产生类似HR的细胞坏死斑(lesion),并显著

水稻SPL5基因在抗病应答中负调控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

  背景简介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是一种植物特有的防御机制,是指植物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在侵染部位诱发细胞死亡,从而有效阻止病原菌增殖的防卫反应。水稻spl5(spotted leaf 5)突变体能自发产生类似HR的细胞坏死斑(lesion),并显著

植物所发现水稻低温适应性的“分子开关”

  植物协调应对逆境胁迫的防御反应和器官发育的环境塑造,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多变环境的基本条件。因此,植物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是植物科学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也是作物分子设计的理论基础。但当前研究对逆境下植物调节生长发育与防御反应间动态平衡的分子机制的认识并不清晰。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水稻SPL5基因在抗病应答中负调控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

背景简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是一种植物特有的防御机制,是指植物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在侵染部位诱发细胞死亡,从而有效阻止病原菌增殖的防卫反应。水稻spl5(spotted leaf 5)突变体能自发产生类似HR的细胞坏死斑(lesion),并显著性增强对病原

遗传发育所水稻耐受土壤低氮适应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面对人口增长,育种的首要目标是高产,推动水稻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矮秆育种,使之能在大量施用化肥情况下,植株不会过高而造成倒伏,从而在高肥下获得较高产量。然而,长期高肥下的育种导致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以致主栽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对过去100

遗传发育所揭示赤霉素调控纤维素合成的分子机制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与结构影响茎秆机械强度等农艺性状。纤维素的合成与组装过程复杂,受多种激素和环境因子等严格调控。赤霉素是上世纪中期“绿色革命”的关键激素,在降低株高、增强作物抗倒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该激素是否调控纤维素合成及相关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福建农科院等Nature发表重大转基因成果

  科学家们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型转基因(GM)水稻,能显著减少农业对气候的影响。这种水稻装备了大麦的DNA,不仅产量更高,而且甲烷(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释放量只是传统水稻的1%。这种水稻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备受关注。  全球变暖有20%是甲烷引起的,而主要的人类甲烷排放来自农业活动,包括

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鉴定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Ehd1 的调控机制,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深入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水稻抽穗期是与季节和区域适应性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粳稻适应低温逆境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低温严重影响水稻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及产量。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增多,倒春寒、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每年我国因低温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3-5亿吨,严重影响着粮食供给。亚洲栽培稻(俗称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一般而言,籼稻主要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粳稻由于比籼稻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性多种

我国学者揭示bZIP73基因对水稻低温耐受性影响

  低温严重影响水稻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及产量。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增多,倒春寒、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每年我国因低温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3-5亿吨,严重影响着粮食供给。亚洲栽培稻(俗称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一般而言,籼稻主要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粳稻由于比籼稻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性多种

Nature:在粳稻适应低温逆境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低温严重影响水稻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及产量。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增多,倒春寒、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每年我国因低温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3-5亿吨,严重影响着粮食供给。亚洲栽培稻(俗称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一般而言,籼稻主要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粳稻由于比籼稻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性多种

我国学者揭示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分子机制

  分蘖角度是禾本科植物的分蘖与主茎之间的夹角,与作物群体产量密切相关。解析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改良水稻株型进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遗传学手段发掘了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主效QTL和调控基因。然而,分蘖角度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

研究发现水稻LC3调控生长素信号和叶倾角

  11月29日,PLoS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组题为SPO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Leaf inclination3 interacts with LIP1 to regulate rice l

植物所揭示水稻耐寒调节新途径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局部温度异常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对作物耐受低温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基于分子设计的作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目前,水稻耐寒信号转导途径框架业已建立,但其成员间的调节机制却知之不多。OsMAPK3-OsbHLH002-OsTPP1途径调节水稻耐寒性模式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

植物所揭示水稻耐寒调节新途径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局部温度异常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对作物耐受低温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基于分子设计的作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目前,水稻耐寒信号转导途径框架业已建立,但其成员间的调节机制却知之不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率领的研究团队,针对OsbHLH002为核心的调控途径开展研究

北京大学最新Cell子刊文章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对光线调控植物激素介导的植物生长机制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论文“A Molecular Framework of Light-Controlled Phytohormone Action in Arabidopsis”发布在C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了作物表观调控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ice NAD+-dependent histone deacetylase OsSRT1 represses glycolysis and regulates the moonlighting function of GA

揭秘“1350万元科研奖励”

  ——四川农业大学“重奖论文”事件调查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官网上一则题为《学校奖助陈学伟研究团队1350万》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布论文的陈学伟和李伟滔研究团队进行表彰,给予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等内容,引发了舆论对“一篇论文值不值1350万”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