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发育障碍起因依然成谜

“如果我们有更多孩子,他们是否也会得这种病?”这是父母发现孩子患上发育疾病后经常提出的问题。不过,找到答案似乎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加困难。 约1/100的儿童出生时带有无法解释的身体畸形、学习或者行为困难(包括自闭症),以及诸如心脏病等其他健康问题。病因被认为是遗传性的,尽管父母双方可能均未受到影响。 怎么会这样?去年,总部设在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的“破译发育障碍”项目报告称,在欧洲4000名儿童中,近一半发育畸形归咎于在父母的精子或卵子中发生的一个新突变。 至于其他,主流的观点将其归咎于罕见的隐性突变——只有一个基因的两个拷贝出现突变时才会产生影响的突变。不过,在对欧洲6000名患有发育疾病的儿童开展的研究中,该项目如今证实,仅有4%的发育疾病归咎于基因蛋白质编码部分的隐性突变。 换句话说,约一半病例仍旧无法解释。“这实在令人惊奇。”研究团队成员Hilary Martin表示。她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很多罕见遗传变异的影......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报:问诊中国铁矿业

   身为大工业基础行业的中国铁矿业,近十年来形成了一个“怪象”:拥有全球13.5%的铁矿资源,自采率却很低;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却毫无议价权。十年来,我国钢铁业为之付出了近2万亿元的额外代价。  海关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已达45716万吨,同比增长19.1%。如此情景

袁隆平与《中国科学报》

  多年来,《中国科学报》始终关注着由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及时、真实、准确报道杂交水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科学报》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报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由科学记者与科学家为求真、求实与客观的互动而生,是一种媒介科学传播共同体“情缘”。很多从事科技新闻报道

【中国科学报】科普中国融注创新基因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去世令中国“粉丝”唏嘘不已。这位科学巨匠,不仅撰写过《时间简史》等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还客串过《生活大爆炸》《星际迷航:下一代》等热门剧目,为科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因此成为科学精神的象征。  如今,科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霍金在国人心目中的热度,

中国科学报:新药从哪来

重磅药上市时间对比  最新款手机、最新的电影大片……在很多领域,国人几乎已经与世界同步了,但在新药引入方面,内地仍旧步履蹒跚。  在美国、欧洲等地获批上市的新药,正式登陆中国内地一般需要再等上三五年,有人将此称为“药滞”现象。  关于进口新药的讨论近来些甚嚣尘上,一些声音在质疑:为何国外新药不能尽快

中国科学报:渤海变酸了?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不仅能使气温升高,还将使海水变酸。  当科学家意识到海洋酸化问题的严重性时,对近岸海域海水酸化却仍关注甚少,因为一般认为这应该是开阔海域、较温暖海域海水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问题。  不过,2011年夏季,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翟惟东研究组在渤海西北部和北部近

中国科学报:“追踪”流感的中国人

  北京的一个深夜,中科院微生物所二年级博士生孙晓曼放下移液枪,关闭了显微镜,心里感到一阵轻松。  这个刚刚结束了3个多月辛苦实验的年轻小姑娘可能还不知道,她和她所在的实验室刚刚赢得了一场激烈的国际竞争。新病毒乍现?  近代以来,流感病毒曾数次引起大规模流行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为应对流感侵

中国科学报:基金带动科研热情

  从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11)》和《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可以看到,2011 年(至11月底),基金委批准资助各类项目32114项。其中研究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6063项,人才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5644项,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各类项

中国科学报:育才必先解束缚

  “40 后”、“50 后”、“60 后”、“70 后”……不同年代科学工作者所处的科研环境迥然不同,可这些未知世界的探险家面临的压力却大同小异:找项目、寻支持,做科研、出成果,促成长、推转化。   如何解除缚在科学家身上的枷锁,使其自由探索、大胆创新,是各个年代科技政策关键所在,打造

中国科学报:科技攻“艾”任重道远

  5年前,海浪(化名)在一次体检中,意外被检测出携带HIV病毒。担心村里人知晓病情后异样的眼光,他拖着病体从西北农村老家只身来到北京这个举目无亲的大城市。  然而不久,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感冒却将他带到生死边缘。伴随着高烧不退、浑身乏力,他开始哮喘、呼吸困难,才过了一个多月,原本130多斤的

中国科学报:移动健康刚刚迈步

   每天,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姚志洪和他93岁的母亲,都会用智能血压仪量一量血压,通过蓝牙把数据传送到手机APP软件上,再借助3G网络传送到健康云平台。这个个性化血压管理系统,正是姚志洪努力了数年的一项成果。  在国内,像姚志洪一样,在移动健康(mHealth)研究领域努力着、实践

中国科学报:独立学院不是“摇钱树”

  10年前,为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资源不足问题,教育部出台了8号文件,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与优质本科高校合作创办独立学院;5年前,教育部为规范独立学院发展,针对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出台了26号令即《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督促独立学院在条件具备、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在5年内独立转设。然而,直

中国科学报:五四精神的内涵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政治气候的宽松,对五四的研究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局面。关于五四的研究不再是既有的“政治结论”一统天下,这自然是好事情。然而,随着五四研究“多元”言说时代的到来,五四这个历史符号也愈加暧昧难明,五四这一段历史也有被搅成历史糊涂账的危险。     1996年,海外学者、美国

中国科学报:“冷门”科研期待“走红”

图片来源:昵图网     从事“冷门”科学研究的辛苦,不仅体现在研究环境艰苦,而且在项目经费上,与那些“热门”科研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然而有这样一批研究人员始终坚持着他们钟爱的事业。  “冷门”科研何时能迎来春天?   4月9日,星期一,80后博士王传超坐在办公桌前,QQ不

中国科学报:“蜡油”炒茶疑云

  清明前后,正是杭州龙井上市的时节,然而自从网上曝出“茶厂在炒茶时为保持茶叶品相完好,随意使用蜡油”的消息后,短短几天,茶叶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报见习记者 彭科峰  4月3日,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大大小小的茶叶市场内,完全没有了前几天的热闹劲儿。《中国科学报》记者随意

中国科学报:学生焚书谁之过

     湖南、湖北相继发生的焚书事件反映的问题很复杂,不能单纯地说谁是谁非。现在的家长和学校希望学生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但是给学生的压力过大。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值读书求学的好时节,湖南、湖北却连续发生两起学生焚书事件:   ——3月9日,湖南湘潭机电中学的学生趁晚自习停电时,

《中国科学报》:量子“高速公路”上的中国战车

  3月中旬,凝聚态物理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不小震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已先后两次斩获诺贝尔奖,可这一家族中的“量子反常

中国科学报:中国现代化需要国之利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人类文明百舸争流。如果说,现代化在18世纪是一股世界潮流,在19世纪是一种社会追求,到了20世纪则成为一个国家的首要目标。进入21世纪的中国,现在恰恰处在现代化进程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  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

中国科学报:中国干细胞治疗乱象治理求方

   利用细胞工厂开发大规模干细胞扩增技术。  政府应尽快明确管理职责,出台相关法规。在美国,无论将干细胞作为药物还是新技术,均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监管。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在干细胞治疗领域明确管理职责。  尽管在过去的3个月中,卫生部强行禁止未经批准的干

中国科学报:中国铁矿石的科技自救之路

   作为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铁矿山企业,鞍钢矿业目前掌控的资源储量达260亿吨,超过国际三大矿业巨头掌控的资源量总和,但其中贫赤(磁)铁矿所占比例高达90%。  鞍钢矿业的困境正是中国铁矿石行业现状的写照——平均品位仅约30%,贫矿更是占中国铁矿石资源总量的90%以上。面对这种困境,鞍钢矿业毅然

中国科学报:科研仪器共享困局背后

  当某种尖端科研仪器在欧美国家只有几台,但在我国却能找到十几甚至几十台时,您会为国内科研力量的“壮大”感到兴奋吗?   事实上,仅就数量而言,国内某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设备拥有量并不次于国外。以某种型号的卫星地面接收站为例,美国在2009年只拥有16座就已满足需要,而我国早在2005年就建成了30

中国科学报:疫苗产业须戒“燥热”

工作人员在操作紫外分光光度计       “真正能拿出钱的投资人其实不少,但值得投资的本土疫苗企业数量有限。”回国创办疫苗企业3年多的宇学峰不是在唱衰本行业,而是对疫苗产业之热保持着冷静。   疫苗行业有多热?国家已陆续出台、即将出台的多项产业政策均将疫苗列为重点。预计到

中国科学报:农业科技迎春天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强调多措并举、多方努力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2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

中国科学报:重任在肩-率先突破

   7月7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正式通过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中科院“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未来一揽子改革方案已原则上获得国家层面认可并将正式启动实施。  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获批,距离“四个率先”要求的提出将近一年。一年来,“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词汇频繁出现

中国科学报:脆弱草原的生态转型

  8月的草原,本该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节。然而,在内蒙古的许多草场上,却再难见到这样的美景。   由于干旱少雨,二连浩特周边的570万亩草场中,有95%的草场因未能返青而成了“荒漠”。与此同时,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100多万亩农田和草场正在遭受三代黏虫的侵蚀。   旱灾、虫灾、鼠害、洪涝、

中国科学报:“毒校服”究竟毒在哪

回放:  近日,上海市质监局抽检了22批次学生服装,发现其中有6批次被检测为不合格,更有一款产品被检测出有致癌物质芳香胺。“毒校服”事件触动了整个社会的神经。人们开始关注染料使用安全。疑问:  致癌物质芳香胺的来源是什么,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纺织品染料使用安全状况如何?解答:  虽然对不良

中国科学报:农夫山泉做法不够“标准”

  最近,农夫山泉事件持续发酵,饮用水的标准,俨然成了攻守双方争执不休的焦点。先是号称“只做大自然搬运工”的农夫山泉被行业协会爆出标准不及自来水,随后《京华时报》披露该矿泉水大约在2010年2月至9月间弃用了更严格的企业标准,开始遵循某些指标远低于国标的浙江省地方标准。5月3日,农夫山泉发表声明,坚

特别策划:中国科学报创刊60年

  时值《中国科学报》创刊60周年之际,谨向报社全体新老报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科学是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科学报》作为我国最早的一份纯科技类报纸,从1959年诞生以来,始终高举科学旗帜,践行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神圣使命。  从一支钢笔、一沓稿纸到如今的

中国科学报:环境研究要“大声”做

  此次在报道抗生素环境污染话题前,笔者在搜集资料时,便难以在已经发表的新闻中获取有效信息,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仍然“深埋”在普通人很难接触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在联系相关领域专家时,笔者也吃了不少闭门羹。  抗生素污染的环境问题的确是一个重大的公共话题。但和其他领域的专家相比,环境学者显

【中国科学报】小晶体折射大难题

  同一起点,相同的成果,在中美两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9月7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的第一届医用超声材料和器件产业发展创新论坛上,一块小小的弛豫铁电PMNT单晶体,引起了专家、企业家的热烈讨论,也折射出我国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尴尬与困惑。  同时起步  做过B超、彩超检查

中国科学报:寄望“世界科学院”

    9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3届院士大会缓缓拉上了帷幕。400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技界领袖与科学家代表在天津度过了无比亲切、几近沸腾的5天后,惺惺惜别。  一朝相聚恨别离,地隔南北心相印。各国科学家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聚会在TWAS旗下,如今又携带新的可持续发展共识,复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