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合成生物学研究获重要进展最逼真人造细胞问世

没有生物学家会把化学生物学家Neal Devaraj及其同事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制的微小“细胞”误认为是真的。与包裹人体细胞的脂质膜不同,这些仿生细胞被一层塑料(聚合丙烯酸酯)包裹着。尽管它们拥有一个含有DNA的类核室,但缺乏一种像真正的细胞核那样的膜,而且它的主要成分是黏土中发现的矿物质。 然而,未参与该研究的明尼苏达大学合成生物学家Kate Adamala说,这些人工细胞已经是最前沿的了,这是“人们最接近于构建一个真正具有功能的合成真核细胞”。 就像真正的细胞一样,这些小球可以向它们的邻居发送蛋白质信号,从而引发群体行为。Devaraj团队最近在bioRxiv网站上发表的一篇预印本论文中透露,“细胞核”能与细胞的其他部分进行对话,释放能激发蛋白质合成的RNA。这个人工细胞核甚至可以对来自其他模拟细胞的信号作出反应。“这可能是合成生物学本年度最重要的论文之一。”Adamala说。 一直以来,合成生物学家对人造细......阅读全文

专访清华大学谢震:人工合成基因线路技术在Nature子刊发表

  2015年2月2日,《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谢震课题组与麻省理工学院Ron Weiss课题组共同完成的题为“Modular construction of mammalian gene cir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揭牌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所拥有3个中美院士实验室、12个海归PI实验室,汇聚合成生物学前沿力量的国际化团队,有望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

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

  3 早期的合成生物学及中国的贡献     如果说Craig Venter是国际上率先解读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者之一,那么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他绝对是世界上“制造”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基因组的第一人。人造细胞“Synthia”的诞生,让Craig Venter又一次站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灯下。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

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HGP) 完成以后,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崭新学科不断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前不久,首个“具有人造DNA的活细胞”在克雷格·文特尔(J. Craig Venter)的研究所横空

美国院士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院

杰·基斯林实验室揭牌与会人员见证了先进院院长樊建平与基斯林院士的签约先进院合成生物中心主任刘陈立(左)介绍实验室情况  9月27日,由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领衔的杰·基斯林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中

美国院士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院

  9月27日,由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领衔的杰·基斯林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中药资源的合成生物学创新开发与商业化。  美国院士领衔 创新利用传统中药有效成分  樊建平在致辞中表示,基斯林院士对于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举行。   

《Nature Communications》合成生物学突破细菌药物生产限制

  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有限,插入的合成电路势必会与宿主细胞争夺有限资源。如果核糖体数量不足,要么电路失灵,要么细胞死亡,大多数情况是两者都有可能发生。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套细胞基本资源动态分配系统,可同时满足合成电路生产和宿主细胞正常生存需要。往细胞中添加合成电路,它们就能变成抗生素等药物生产的微型工

蓝细菌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光合生物制造技术是指以光合生物为平台,将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的技术,可以在单一平台、单一过程中同时取得固碳减排和绿色生产的效果。蓝细菌是极具潜力的光合微生物平台,相比较于高等植物和真核微藻,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生长快速、光合效率高、遗传操作便捷等优势,易于进行光合细胞工

T淋巴细胞亚群概述(一)

   应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可将外周淋巴器官或外周血中的T细胞分为CD4+CD8-和CD4-CD8+两个主要的亚群。每个亚群按照某些表面标志和功能又可分为不同的功能亚群。  (一)CD4阳性细胞群  1.Th1和Th2亚群 应用Th细胞克隆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已发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二)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递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的各项机能,其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有以下几方面:(1)循环血中可检测到IL-1、IL-6、TNF、IL-2等细胞因子,且在一定条件下浓度有较大波动;(2)神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可稳定或受诱导而合成IL-1、IIL-

经费超6亿元!科技部再公示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科技部再次公示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这次的重点专项名称是“合成生物学”,项目共有30个,总经费超过6.0亿元。  据《“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 2019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 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人工 合

合成生物学的“魔力”:另辟蹊径 精准制造

  最近,一个名为银杏生物工作室的新型铸造厂入驻美国波士顿港口,在这个占地1672平方米的厂房内看不到钢水四溅,也没有震耳欲聋的嗡嗡声,工程师们采用一种秘密方法制造出多种产品,从香水到香料,再到益生菌,不一而足。这些种类丰富的定制品要归功于一个幕后英雄:微生物,而科学家们使用的秘密武器,则是一种方兴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26日―9月27日在上海举行

科学家成功用细菌作画

  为了展示合成生物学的力量,研究人员将一种原始的彩色视觉设计到细菌当中,并让这些微生物画出了它们“看到”的景象。  转基因大肠杆菌能够感知到红色、绿色和蓝色(RGB)的光线,并且它们通过产生与各种颜色相应的色素加以响应。将光线投射到装有这些细菌的培养皿上会使它们生成有颜色的“照片”,尽管这些照片的

中国学者Nature发文:迁徙进化实验揭示合成生物建构原理

  11月7日,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泰立教授实验室的合作成果“空间扩展生境定植的进化稳定性策略”(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s

合成生物学:从“设计生命”到理解生命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使得人类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甚至开始“设计生命”,充当新时代的“造物主”;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类自身开始扮演起近乎“上帝”的角色。  2010年,基因科学家温特尔带领他的团队在实验室合成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细胞,命名为“辛西娅”,并称它是第一种“以计算器为父母

最新综述:光遗传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

  核心刊物”栏目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一类广谱性促生长因子,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原类似,为同源的单链多肽,他们分子组成的氨基酸有70%是相同的。IGF在组织或血液中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相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血清中含有多种IGF,但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年会

会议现场  1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学术年会在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113会议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杨胜利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邓子新院士、赵国屏院士、黄力研究员、吴家睿研究员、李亦学研究员、刘文研究员、姜卫红研究员、孙志浩教授、王磊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林

Science重要成果:从表观遗传入手编程细胞的记忆

  如果我们可以编程活细胞,让其做我们想要它们在体内完成的工作将会怎样?拥有这样的控制权是合成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目标(Nature methods:合成生物学 ),其将帮助开发出一些细胞疗法,在某一天有可能替代传统药物来治疗诸如癌症等疾病。为了达到这个长远的目标,科学家们必须首先学会编程细胞所做的许多

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开启“再造生命”新纪元

  大姑娘出嫁——头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  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的这4篇长文,介绍了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学合成——要知道,酿酒酵母总

细胞分化与医学

恶性肿瘤是自主持续生长的异常组织块,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的发病人数在上千万)。肿瘤已被作为一种细胞周期异常性疾病(cell cycle disease),肿瘤的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失控性生长,包括细胞的死亡(凋亡)的减少或增殖的增加,以及细胞的去分化等多个细胞生命活动,它们

青年华人学者连发两篇Cell 解析基因网络

  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尹鹏(Peng Yin)教授现就任哈佛大学Wyss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分子工程,生物学与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曾荣获2010年美国NIH院长创新奖。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聚焦合成生物学基因网络设计。  自2000年首次亮相以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已经走过了

科学研究拆掉围墙告别“各自为战”有多难

    今年,中国南方一个成立不足4年的年轻科研团队,十分罕见地吸引了来自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的注意——后者因改造酵母生产青蒿素而闻名于世,被看作当代合成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很快,杰·基斯林就和这支团队开始了实质性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列出一长串研究项目清单。这是他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实验室,而且有

科技部公布7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名单

  10月10日,科技部公示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单。这次公示的是“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合成生物学”、“固废资源化”、“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重点专项,及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共有78个项目进入公示名单,项目总经费预计超过10亿元。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15个项目  干细

蔡志明团队研究利用改造细菌攻击癌细胞

  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泌尿科专家蔡志明教授2日表示,未来医务人员将能“遥控指挥”经过改造的细菌或T淋巴细胞去直接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据介绍,蔡志明教授团队的“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研究”项目,刚刚获中国科技部2014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合成人类基因组会议被科学家曝光引发科学界轩然大波

  日前,超过130名科学家、律师与企业家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秘密”闭门会议,探讨“在10年内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与会者被要求不联系媒体,不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但事件遭两名科学家曝光,引发科学界轩然大波。  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本月10日在哈佛举行的这次会议,主题是探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项

细胞培养培养基

  绝大多数培养基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最广泛应用的培养基是Eearle`s MEM 的混合物,其中含有13种必须氨基酸、8种维生素。而Ham`s F12 也包括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范围亦很广,另外常规含有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

PNAS:合成分子引领细胞之舞

  Johns 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绕过细胞感知环境和应答的通常途径,使用微小的合成分子成功引导了细胞的运动。细胞运动涉及了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从发育、免疫到癌扩散,而这项开拓性的实验为研究细胞运动提供了新工具。   “我们用足够小的合成分子进入细胞,激活了控制细胞运动的化学反应,绕过